鲁科版_必修1_第2节 质点和位移课件9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_必修1_第2节 质点和位移课件9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8 19: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正确理解质点
1.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特点是没有大小、形状和体积,但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有确定的位置.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处理,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被当做质点处理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在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全程的运动时间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短对问题的影响,把列车看成质点;但同是这列火车,如果计算它通过黄河大桥所需的时间,则必须考虑列车长度,就不能把列车视为质点.
(1)并非小物体就一定能看成质点,大物体就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同一物体在某些运动中能看成质点,在另外一些运动中不能看成质点,不能一概而论.并非平动的物体一定能视为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典例1】在下列问题中,被选做研究对象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以航天飞机为研究对象,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飞行的周期
B.选铅球为研究对象,研究铅球比赛时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C.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大海中某时刻的位置
D.选火车为研究对象,计算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需的时间
【解题指导】能否将某一物体看成质点,关键是考虑具体问题中,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对问题的研究产生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标准解答】选A、B、C.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飞行的周期时,航天飞机的大小相对于它绕地球运动轨迹的长度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A正确;铅球的大小远小于其运动轨迹的长度,研究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B正确;万吨货轮相对于茫茫大海显得微乎其微,确定它在大海中某时刻的位置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C正确;计算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需的时间,也就是计算它整个车身(车头到车尾)经过路标的时间,所以不能将其看成质点,D错误.
【规律方法】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判断方法
在某个运动中,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不能仅看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还要看具体的问题,其一般判断方法为:
(1)确定研究的对象.
(2)根据题意确定研究的问题.
(3)分析研究对象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程度,若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则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反之,影响较大,则不能看成质点.
【变式训练】(2011·青岛高一检测)以下运动物体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
A.裁判员给体操比赛中的运动员打分
B.火车从济南开往青岛的行车时间
C.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D.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研究其运动轨迹
【解析】选B、D.体操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姿态动作是裁判员打分的依据,不能将体操运动员视为质点,A错;火车长度相对于济南到青岛的距离可以忽略,B正确;火车长度相对于隧道的长度不能忽略,研究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时,不能将其看成质点,C错;地球的大小相对于绕太阳公转的轨迹的长度可以忽略,研究其运动轨迹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D正确.
二、正确理解和表示位移
1.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它是一个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
2.位移与路程的比较
(1)位移与路程的异同
(2)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①位移与路程不可能相同
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所以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同,但大小可能相等.
②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当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
③同一位移路程多解
质点的始末位置一旦确定,位移是惟一的,而路程可能有多个取值.
④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但路程为零时,位移一定为零.
3.位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坐标来表示,而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所以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
(1)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借助一维坐标系,
利用坐标的变化来描述其位移.若物体的初始位置坐标为
x1,一段时间后末位置坐标为x2,则该段时间的位移为
s=x2-x1,s的数值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正、负号分别表
示位移的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
(2)当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时,如图所示,若物体
的初始位置为(x1,y1),末位置为(x2,y2),则物体
位移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距离,即s=
位移的方向可用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来表示,其
正切值为:tanθ=
(1)运动物体的位移相同,路程不一定相同.同样,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位移也不一定相同.
(2)位移可用“+”、“-”表示,但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
(3)求解位移时,由于位移是矢量,不仅要明确其大小,还要明确其方向.
【典例2】如图所示,某人沿半径为R的
圆形跑道跑步,从A点出发沿逆时针方
向跑过3/4圆周到达B点,试求由A到B的
过程中,此人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要深刻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求位移时关键要明确初始位置和末位置,另外不要忘记描述其方向,而求路程关键要明确具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求轨迹长度即可.
【标准解答】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所对应的弧长,即
路程L= πR,此人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大小
等于由A指向B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s= R,位移的方向由A指向B,与半径AO的夹角为45°.
答案: πR R,位移的方向由A指向B,与半径AO的夹角为45°
【规律方法】位移和路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1)在处理位移和路程的问题时,注意两者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大小取决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求解位移时不要受复杂运动过程的影响,而路程取决于具体轨迹的长度,所以要明确具体轨迹的细节,必要时可通过画运动轨迹草图帮助求解.
(2)位移和路程都是过程量,所以在求解前必须弄清所求的是哪一段时间的位移和路程,否则,可能导致答非所问.
【互动探究】求此人第一次沿圆周回到A时的位移和路程.
【解析】由于此人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初、末位置相同,故其位移为零.路程为圆形跑道的周长,即L=2πR.
答案:位移为零 路程为2πR
【变式备选】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又
从B运动到C,A、B、C三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A=3 m,xB=
-4 m,xC=-1 m,试分别求出物体从A到B,从B到C,从A到
C的位移.
【解析】三个过程的位移分别为:
从A到B时s1=xB-xA=-4 m-3 m=-7 m
从B到C时s2=xC-xB=-1 m-(-4) m=3 m
从A到C时s3=xC-xA=-1 m-3 m=-4 m
正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
答案:-7 m 3 m -4 m
三、对位移—时间(s-t)图象的理解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s-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对位移—时间(s-t)图象的识别
(1)纵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的位置.
(2)横截距: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
(3)两图象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位置(即相遇).
(4)图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即
①斜率为正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
②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5)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1)由于曲线运动的位移方向在变化,不能简单用正负表示,所以位移—时间(s-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2)位移—时间(s-t)图象表示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3)位移—时间(s-t)图象上各点的坐标值表示该时刻物体所处的位置,而某段时间的位移对应坐标的变化.
【典例3】(高一检测)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解题指导】两物体间的距离通过同一时刻两物体所处位置的坐标的差来判断.“相遇”即位置坐标相同.
【标准解答】选B、C、D.由图象可知,乙在10 s时开始运动,此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已超过20 m.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越来越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B、C、D正确.
【规律方法】位移—时间(s-t)图象的运用技巧
位移—时间(s-t)图象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技巧如下:
(1)正确分析物理图象的前提是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要将图象与实际运动情况结合起来,不要就图论图,纸上谈兵.
(2)理解并熟记五个对应关系:图象斜率的正负对应运动的方向,纵截距对应计时零时刻的位置,横截距对应位移为零的时刻,两时刻的坐标值之差即两个时刻的位置变化对应该段时间的位移,两图象的交点对应相遇.
【互动探究】判断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比较甲、乙两物体在0~25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解析】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的斜率都是正的,即它们的运动方向都沿正方向.甲在0~25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s甲=30 m-20 m=10 m,乙在0~25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s乙=30 m-0=30 m,故 s甲<s乙.
答案:都沿正方向 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变式备选】如图所示为甲、
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0
B.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C.甲、乙两物体在 处相遇
D.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
【解析】选A、B、C.甲物体在t=0时出发,其运动方向与
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出发点距原点s0;乙物体在t=t1时
出发,运动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出发点在原点,A、
B正确,D错误.两直线相交于 处,甲、乙两物体所处
的位置一样,即相遇,C正确.
平动或转动的物体能否看做质点
1.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做质点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移动,这种运动叫做平动. 如升降机的运动,汽缸中活塞的运动,刨床上刨刀的运动,车床上车刀的运动.
(2)平动的物体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做平动的物体上每个点在相同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在某段时间内各点具有相同的位移,所以一般情况下可选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代替物体的运动,即平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运动性质时,一般可以视为质点.
2.转动的物体一般不能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除转动轴上各点外,其他各点都绕同一转动轴线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叫做转动. 如门、窗、机器上飞轮的运动等.
(2)转动的物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是以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在同一时刻,转动物体上各点的线速度不尽相同,距转轴较近的点,其线速度较小,所以一般转动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如门、窗、机器上飞轮的运动等.
3.“平动物体一般可看做质点,转动物体一般不能看做质点”只是经验之谈,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火车做的是平动,当要分析其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时,是不能看做质点的.相反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是转动,但要研究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时,地球是可以看做质点的.
【典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动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平动或转动的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要根据物体是做平动还是转动
B.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一定可看成质点
C.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的运动轨迹时,由于铅球的转动不能看成质点
D.平动的物体有时不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
【解题指导】判断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是看物体做平动还是转动,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标准解答】选D.平动是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运动,平动或转动不是判断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依据,平动或转动的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A、B错误,D正确.研究铅球比赛中铅球的运动轨迹时,铅球大小对轨迹的影响可以忽略,故铅球可以看成质点,C错.
对质点理解不到位导致错误
关于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方体有形状和大小,所以不能把长方体看做质点
B.地球虽在自转,但有时仍能看做质点
C.大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小的物体能看做质点
D.计算一列火车通过黄河大桥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看做质点
【正确解答】长方体有形状和大小,但对所研究的问题来说形状和大小若可忽略则可看成质点,A错.地球虽在自转,但研究公转时能看做质点,因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可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B对.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能否忽略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C错.与黄河大桥的长度相比,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所以火车不能看做质点,
D错.
正确答案:B
【易错分析】在解答本题时易犯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物体的中心
B.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
C.它涉及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抽象法
D.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解析】选C、D.质点是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理想化的点,现实不存在,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科学抽象方法,任何物体只要其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时,都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B错,C、D正确.
2.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C.某些情况下地球也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解析】选C.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无关,A、B错.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时,可以将地球看成质点,C正确.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要关心其肢体动作的优美程度和规范程度,所以不能看成质点,D错.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单向直线运动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D.两个质点通过位移相同,它们的路程一定相等
【解析】选A、B、C.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A正确.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初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一定小于轨迹的长度,B正确. 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它们所通过的路径不一定相同,即路程不一定相等,C正确,D错误.
4.(高一检测)体育课上,小明同学把一个篮球从离操场地面高H处自由释放,篮球经多次弹跳,最后停在正下方的操场上的某点,则在此过程中,篮球的位移大小为( )
A.H
B.2H
C.0
D.因篮球弹跳的次数不知道,故无法判断
【解析】选A.位移的大小等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大小是H,A正确.
5.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
s-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 s内的位移;
(2)第3 s内的位移;
(3)前5 s内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析】(1)第2 s内的位移是
s2-s1=30 m-20 m=10 m,方向沿正方向.
(2)第3 s内的位移是s3-s2=0.
(3)前5 s内的总路程s路=10 m+10 m+0+30 m=50 m,
总位移s位=s5-s0=0-10 m=-10 m,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答案:(1)10 m,方向沿正方向 (2)0
(3)50 m -10 m,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选项正确)
1.某同学研究平直路面上自行车的运动,以下是他的处理方法:①以地面为参考系;②将自行车视为质点;③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④将自行车的运动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其中属于理想化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是理想化条件,所以B正确.
2.(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正在玉树参加抗震救灾部队队员位置时,该队员可看做质点
B.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
C.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时,哈雷彗星不可以看做质点
D.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运动员可看做质点
【解析】选A.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正在玉树参加抗震救灾部队队员位置时,可以忽略队员身体形状对问题的影响,即可看做质点,A正确. 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子弹的长度直接影响它穿过薄纸的时间,子弹不能看做质点,B错.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时,哈雷彗星的大小相对于轨迹的长度可以忽略,故可以看做质点,
C错.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不能看成质点,D错.
3.(2011·湛江高一检测)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同
【解析】选B.位移是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经过的路线的长度,是标量,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路程不是位移,A错误,B正确.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可能为零,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故C、D错误.
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
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解析】选A、D.位移s=4R,方向由西向东,A正确,B错误;路程等于物体所经路线的长度,为2πR,D正确,C错误.
5.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
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
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
确的是( )
A.乌龟和兔子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乌龟和兔子是同地出发,但兔子比乌龟先运动一段时间
C.兔子虽然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兔子先到达终点
D.乌龟虽然中途落后,但最终还是先于兔子到达终点
【解析】选D.乌龟和兔子都是从s=0的位置出发,且乌龟比兔子早出发的时间为t1,在中途有一段时间兔子在乌龟前方,但由于兔子在t2到t4休息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乌龟在时刻t5先于兔子到达终点,所以只有D正确.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 s内甲的位移最大
B.前10 s内甲、乙、丙一直向着同一方向运动
C.前10 s内甲、乙、丙的位移相同
D.前10 s内甲、乙、丙的路程相同
【解析】选A、C.前5 s内的位移关系s甲>s乙>s丙,A正
确.乙、丙的位移一直增大,说明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
而甲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在后一段做反向运动,
B错.10 s末三者运动到同一位置,所以前10 s内,三者
位移相同,甲的路程最大,乙、丙路程相同,C正确,D
错误.
【方法技巧】由位移—时间(s-t)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的策略
位移—时间(s-t)图象能够形象直观的反映物体的运动过程,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方法如下:
(1)若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若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且直线倾斜程度越陡,物体运动越快.
(3)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一是根据位移的方向与其大小变化的关系判断,若位移为正(负)且大小一直增加,则朝正(负)方向运动,反之,若位移为正(负)且大小一直减小,则朝负(正)方向运动;二是根据斜率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若图象的斜率为正,则朝正方向运动,若斜率为负,则朝负方向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7.(10分)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表所示(质点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求:
(1)前4 s的位移和路程.
(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并求出最大位移.
【解析】(1)根据在坐标系中位移等于末位置坐标减初位置坐标可求得前4 s的位移为-5 m,负号表示方向沿x轴负方向.前4 s内,每一秒的路程分别为4 m、7 m、2 m、
4 m,故前4 s内的路程为每一秒路程之和,即17 m.
(2)第1 s至第4 s的位移分别为4 m、-7 m、2 m、-4 m,故第2 s的位移最大,且最大位移为7 m,方向沿x轴负方向.
答案:(1)-5 m 17 m (2)第2 s -7 m
8.(10分)(挑战能力)如图所示是
两质点A和B沿一条直线运动的s-t图
象,结合图象求出:
(1)质点A在第1 s内的位移是多少?
(2)质点B在前2 s内的位移是多少?
(3)两图线的交点P表示什么?
(4)A、B两质点相比较哪一个运动得快?
【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知道质点A在第1 s内从-4 m
处到0处,所以sA=4 m.(2)质点B在前2 s内从2 m处到
4 m处,所以sB=2 m.(3)两图线的交点P表示A、B两质点在第2 s末相遇.(4)同样是2 s的时间,A通过的位移是
8 m,B通过的位移是2 m,所以A运动得快.
答案:(1)4 m (2) 2 m
(3)A、B两质点在第2 s末相遇 (4)A运动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