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习题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习题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9 10: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秋天的怀念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感情含蓄,细节感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感人的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文中诸多细节可以看出,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获得生活的力
量。作者虽然有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怀,比如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通过这些,不仅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单纯地描写客观景物,而是蕴含了作者当时的情感,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第③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烘托了“我”悲凉、痛苦的心情。结尾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则反映出“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是“我”美好心情的写照。
(3)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文章第①段详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②段情绪陡然一落;第③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节奏;第④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⑤⑥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⑦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深思,意味悠长。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叙,哪些事情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解疑释难】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①她的慈爱、包容,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宽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②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③她的无私、坚忍,体现在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双腿瘫痪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④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遇到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
2.文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的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双腿tān huàn(   )后,我的脾气变得bào nù(   )无常。
②当一切恢复chén jì(   ),她又悄悄地进来。
③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 nòng(   )的那些花都死了。
瘫痪
侍弄
沉寂
暴怒
④我狠命地chuí dǎ(   )这两条可恨的腿。
⑤她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yāng qiú(   )般的神色。
⑥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āo dāo(   )地说着。
⑦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bié(   )。
⑧黄色的花dàn yǎ(   ),白色的花gāo jié(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
捶打
央求
絮絮叨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憔悴
烂漫
⑨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  )地睡不了觉。
⑩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 chū wàng wài (   )了。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B.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说话啰唆)
D.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高兴地望着外面)
D
【解析】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1)《秋天的怀念》记叙了一位 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 。
精心呵护
身患绝症
怀念
母爱
(2)文题“秋天的怀念”即在秋天怀念一些过去的事情,或者说怀念一些在秋天发生的事。“秋天”点明了 ,“怀念”暗示了 ,奠定了全文的 基调,创设出一种独特的
氛围。
时间
写作的内容
感情
回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再三央求老师准许他参加这次的夏令营活动。
B. 谁都没想到,他们那次短暂的分别竟然成了诀别,此生再未谋面。
C. 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D. 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D
【解析】“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这里不能用来形容妈妈翻看抽屉。
(2)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形式,仿写两句话。
例句: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
仿句A: .
仿句B: .
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
母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抚慰我的悲伤。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
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这写出了母亲希望“我”能正视挫折,而不是一味逃避的心理。
(1)请赏析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悄悄地”一词强调了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从生怕刺激儿子的细节中更能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②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2)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描写方法。“坐”“站”写出了母亲知道儿子愿意出去时的喜悦,“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写出了母亲想带儿子出去的急迫和兴奋。
(3)选文中“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母亲为什么“喜出望外”?
母亲“喜出望外”的原因:①儿子同意看菊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4)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的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菊花。
“看花”为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串为一个有机整体。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问“我”问题)。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表现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着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答思念、内疚、关爱等情感亦可)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本文运用神态描写成功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如“眼边儿红红的”“憔悴”等,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与体贴。请运用神态描写的描写方法刻画你熟悉的一个人。(200字左右)
【示例】他真的生气了,双手紧紧地攥着,微微颤抖着,胸脯剧烈地起伏着,像一个就要爆炸的大气球。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脸涨得通红,从脖子一直红到耳朵后,就像一个愤怒的关公。他紧紧地抿住嘴,腮帮鼓鼓的。他的鼻孔撑得好大,鼻翼一张一翕,呼出来的气,就像打气筒放出来的,呼呼有声。原本的小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住小强,眼中喷出一团火,仿佛要烧掉面前的“敌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