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咏雪》
(1)叙事简约,意蕴含蓄。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本文描写陈元方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父行为的据理反驳,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情节剪裁详略得当。本文的侧重点是说明做事要讲诚信,讲礼貌。围绕这一中心,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
【解疑释难】
1.《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并简述理由。
观点一: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观点二: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重点词汇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急
高兴的样子
大体
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趁,乘
相比
不如,不及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
约定
舍弃
离开
才
同“否”
舍弃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2.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B. 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C. 相委而去/俄而雪骤
D. 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A
【解析】A项,都是“同,跟”的意思;B项,没有/同“否”,表示疑问;C项,表顺承/与“俄”组成“俄而”,意为“不久,一会儿”;D项,代词/王凝之是人名。
【基础过关】——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却)走进门去,连头都不回。
1.理解型默写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
, 。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 ,
。
(2)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能力提升】——文意理解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无信
无礼
2.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C
【解析】“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 简答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2)《咏雪》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丘的守信用;而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起彷徨/未若柳絮因风起
B. 造门不前而反/相委而去
C. 人问其故/一见如故
D. 兴尽而返/迷途知返
【解析】D项,都是返回;A项,于是/趁、乘;B项,表转折/表顺承;C项,缘故/旧,旧的事物,这里指老朋友。
D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 戴 在 剡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经 宿 方
至 造 门 不 前 而 反
/
/
/
3. “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表现了王子猷率性而为、高尚有节的个性。
【参考译文】王子猷住在会稽山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一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就返回了,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在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仆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就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