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昆明市盘龙区金实小学
曹贤生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四年级体育教材
选修教材部分
《篮球行进间运球》
二、单元课次
篮球单元共安排两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解决运球时手触球位置不准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在关注学生动作技能个休差异及不同层次的练习需求上,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以游戏为主线,采用多种篮球运球与游戏相结合的练习形式和激励学生完成行进间运球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正确判断自我及同伴练习中的动作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进而有效的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对球的控制能力有一定掌握,对行进间运球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篮球的运动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控球的持续性,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思考。在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各种篮球运球练习当中,逐渐掌握正确的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
2.学生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中的人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对篮球运动有较高的兴趣,少数女生和因肥胖或休质单薄的学生,兴趣较低,灵活、协调性也不好,而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原地运球技术基础,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运球和活动形式。所以,本课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出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水平。
(2)在分组练习时,多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示范、多鼓励,采取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法进行练习,使得每个人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五、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让90%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时手触球的后上方,运球高度于腰胸间,落地点在运球手的侧前方的动作要领
2.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反映速度、上下肢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上下肢动作协调
教学难点:手触球位置
七、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队列练习(向左、向右、向后转)、
向左转-走
(二)准备部分:
篮球热身活动
专项准备活动
教学流程
(三)基本部分:
1.在基本部分当中,首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找出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区别,讲解自己行进间运球的方法。
2.然后教师讲解完整示范
教学流程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巩固了行进间运球时,手要按压球的后上方。
教学流程
4.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运球时眼睛看球,运用“请你和我这样做”“见面打招呼”游戏等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五指自然张开,抬头,提高身体协调性。
5.利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钻山洞”的游戏来解决触球部位按压球的后上方。
6.创设情境选择支援灾区的游戏,培养学生
团结、有爱心、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流程
(四)结束部分:
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放松
八、教学特色
上述的组织教法与手段,让学生在学会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的基础上,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和控球能力。
1、本节课以篮球来贯穿本节课,从开始的球操热身活动,到基本部分行进间运球的学习,到最后游戏篮球始终不离手,使学生充分熟悉球性。
2、本节课运用“请你和我这样做,见面打招呼,钻山洞”等多种游戏练习形式进行教学,运用学生自主体验,师生评价,生生互评使得学生在提高兴趣的前提下学到了知识,运球技术得到了提高。
3、本节课通过小组练习,讨论,展示,体现了集体合作精神
请各位领导、老师多 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