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19 22:1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23 Cl:35.5 S:32 O:16 H:1 Mg :24 Al:27 Cu:64 C:12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盐酸与烧碱溶液的反应 B.Al与稀盐酸的反应
C.C+CO22CO 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3.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4×10-7 mol·L-1,则 c(OH-)为( ? )。
A、2.4×10-7 mol·L-1 ?B、0.1×10-7 mol·L-1 C、1.2×10-7 mol·L-1? D、 c(OH-)无法确定
4.在Al3+ + 3H2O Al(OH)3 + 3H+ 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热 B.通入HCl C.加少量NaOH D.加NaCl溶液
5.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该反应的燃烧热
B.1 mol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
C.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
D.在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6.室温下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也增大 D.再加入10mL0.1mol/L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7.一定温度下,能说明反应A(g)+2B(g)3C(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8.相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保持体积不变,甲容器中充入1g SO2和1g O2,乙容器中充入2g SO2和2g 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时O2的浓度:乙>甲
C.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9.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H< 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物质的量减小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重新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增大
10.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B.在任何情况下都满足c(Na+)+ c(H+)=c(CH3COO-)+c(OH-)
C.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11.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下列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l+HNO2=HCN+NaNO2,NaNO2+HF=HNO2+NaF。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HF)=7.2×10-4???? B.K(HNO2)=4.9×10-10
C.反应NaCN+HF=HCN+NaF可发生????? D.K(HCN)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CO32-、K+、Cl-、Na+
B.的溶液中:Na+、HCO3-、Cl-、K+
C.在c(OH-)/c(H+)=1×1012的溶液中:NH4+、Fe2+、Cl-、NO3-
D.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2mol/L的溶液中:NO3-、Mg2+、Na+、SO42-
1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c(H+)+c(Na+)=c(OH-)+c(CO32-)+c(HCO3-)
B.0.1mol/L的Na2CO3溶液中:c(Na+)> c(CO32-) > c(OH-)>c(HCO3-)
C.pH=5.3的NaHSO3溶液:c(Na+)>c(HSO3-)>c(H2SO3)>c(SO32-)
D.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Na+)>c(CH3COO-)+c(OH-)+c(H+)
14.下列各组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相关物质,溶液能恢复原来组成的是
电解质溶液 阳极 阴极 加入的物质
A NaCl溶液 碳 铁 盐酸
B 稀硫酸 铜 碳 水
C 硫酸铜溶液 铜 碳 硫酸铜
D NaOH溶液 碳 铁 水
15.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3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1
16.在恒温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SO3(气)?2SO2(气)+O2(气),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SO3的消耗速率与SO2的生成速率相等
C.三种气体的分子数比为2:2:1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17.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
C.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使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18.近年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 2 →2CO 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mol电子
B.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
19.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
①水溶液中:X+Y2+=X2++Y ②Z+2H2O(冷)=Z(OH)2+H2↑
③M、N 为电极与 N 盐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2e— =M2+
④Y 可以溶于稀 H2SO4中,M 不被稀 H2SO4氧化. 则这五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Y<X<Z B.Y<X<N<M<Z
C.N<M<Y<X<Z D.X<Z<N<M<Y
20.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比右侧略多,则a为正极,b为负极?
B.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出烧?杯,向试管内滴入酚酞,发现左侧试管内溶液变红色,则?a为负极,b为正极
C.?若直流电源a为负极,b为正极,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则电路中电流方向为从右侧石墨棒沿导线到左侧石墨棒
D.若直流电源a为负极,b为正极,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则左侧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2分)
21.(8分)研究NOx、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已知:1molCO(g)与适量的SO2(g)反应生成S(s)和CO2(g)时,放出135kJ的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用CO(g)处理NO2(g)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标准状况下,22.4LCO和NO2发生上述反应。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3)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574kJ/mol
② CH4(g)+4NO(g)=2N2(g)+CO2(g)+2H2O(g) △H2
若1molCH4(g)直接将NO2(g)还原至N2(g),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H2=_____。
22.(12分)(1)Na2CO3溶液显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
(2)常温下,pH=11的NaHCO3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_mol/L,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_mol/L。
(3)已知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OH-。现欲使平衡逆向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可选择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 B.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
C.加热至100℃ 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体
(4)若将等pH、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NH3·H2O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等,则m_______n(填“<”“>”或“=”)。
(5)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HCl ⑤CH3COONa ⑥NaHCO3 ⑦Ba(OH)2 ⑧Na2C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
23.(14分)(1)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铁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①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该腐蚀过程中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②为了降低某水库的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_________。
A.铜 B.锡 C.锌 D.石墨
③如图乙方案也可以降低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______极上。
(2)根据反应Fe+Fe2(SO4)3=3FeSO4设计的双液原电池如图所示。
①电极Ⅰ的材料为金属铁,则烧杯A中的电解质溶液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电极Ⅱ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
①电极Ⅰ为_____极(填“正”“负”或“阴”“阳”),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极Ⅲ为_______极(填“正”“负”或“阴”“阳”)。
②盐桥中盛有含KNO3溶液的琼脂,盐桥中的K+向_____极(填“Ⅰ”或“Ⅱ”)移动。
24.(8分)室温下,用0.10mol/LKOH溶液滴定10.00mL0.10mol/L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请回答:
(1)点①所示溶液中,Kw=_________。
(2)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_____________。
(3)点③所示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点④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为0.10mol/L=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5.(12分)某学生用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2.50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
(2)滴定:
Ⅰ.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右图的_______操作。
③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________;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
④若步骤Ⅱ中仰视读数,步骤Ⅳ中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20 20.38
第二次 20.00 4.00 24.20
第三次 20.00 2.38 a
①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a=?_______??;???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6分)
2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1分)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1分)
(3)80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其始浓度为c(CO) =0.01mol/L, c(H2O) =0.03mol/L, c(CO2) =0.01mol/L, c(H2) =0.05mol/L ,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
速率 (填"大""小"或"不能确定")(1分)
(4) 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CO2和1molH2,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2分) H2的转化率为 .(1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C D B A D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D B A D A C 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2分)
21.(8分)(每空2分)(1)2CO(g)+SO2(g)===S(s)+2CO2(g) ΔH=-270 kJ·mol-1 (2) 2 a/4 
(3)-1160 kJ·mol-1
22.(12分)(1)碱(1分) CO32—+H2OHCO3—+OH—(1分);(2)10-3 (2分) 10-11 (2分)
(3)B(2分) ;(4)< (2分) ;(5) ⑦>②>⑧>⑥>⑤>①>③>④ (2分)
23. (14分)(1)①2H2O+O2+4e-===4OH— (2分); ②C(1分); ③负(1分);
(2)①FeSO4 (2分); ②Fe3++e-=Fe2+(2分);
(3) ①负(1分) ;氧化(1分);Al-3e— =Al3+(2分);阳(1分); ②Ⅱ(1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5.(1)500 mL容量瓶(1分) ;(2)①Ⅰ(1分) 偏大(1分) ②丙(1分) ③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1分) 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时,待测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1分) ④偏小(2分) 
(3)①22.60(2分) ②80.8(2分)
四、计算题(共6分)
26. (1)K=c(CO)×c(H2O)/[c(CO2)×c(H2)] (1分)
(2)吸热反应(1分)
(3)小 (1))
(4)1/3(2分);2/3(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