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五单元?第16课
盼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谈话、图片导入
说一说“盼”的经历。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铁凝,1957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
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等。
认识词语
袖筒
斗篷
缩着
疯了
瓦蓝
甩打
叫嚷
吱的
酱油
蒜薹
炖肉
嘴唇
楼梯
厚墩墩
蹦出来
多音字学习
瓦
wǎ
wà
瓦片
瓦蓝
瓦刀
瓦瓦
嚷
rǎng
rāng
嚷叫
嚷嚷
辨析
运用
瓦(wǎ)匠瓦(wà)瓦(wǎ)瓦(wǎ)瓦(wǎ)平
商人称(chēng)称(chèng)称(chèng)称(chèng)准
两个嚷字连一起,读作rāng来没问题。其余情况都读rǎng,喊叫吵闹都无理。
词语解释
斗篷: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厚墩墩:状态词。形容很厚。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满满当当:状态词,形容很满。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喧闹一喧嚣
遮盖一遮挡
嘟囔一嘟哝
央求一恳请
满满当当一满坑满谷
不声不响一无声无息
理直气壮一义正词严
小心翼翼一谨小慎微
词语对对碰
喧闹一安静
遮盖一裸露
嘟囔一吵闹
央求一命令
满满当当一空空如也
不声不响一大吵大闹
理直气壮一理屈词穷
小心翼翼一粗心大意
反义词
特殊结构词语
AABB式:
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瓶瓶罐罐
ABB式:
凉冰冰
沙啦啦
厚墩墩
明晃晃
静悄悄
甜丝丝
ABAB式
瓦蓝瓦蓝
滴答滴答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0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整体感知
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整体感知
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加红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
“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整体感知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整体感知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作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总结感悟
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
总结感悟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蕾蕾想穿雨衣的心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再见(共28张PPT)
第五单元?第16课
盼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袖筒
斗篷
收缩
疯了
瓦蓝
甩打
叫嚷
吱的
蒜薹
酱油
炖肉
嘴唇
蹦跳
楼梯
逗引
预报
厚墩墩
满满当当
理直气壮
复习导入
(1)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2)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3)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复习导入
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品读课文
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品读课文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品读课文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品读课文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
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蕾蕾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兴奋——失望——担心——期盼。
品读课文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品读课文
“嘻嘻地笑”“变了脸色”,这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非常生动。“嘻嘻地笑”虽然是用来描写小杨树,其实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开心。“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形象地写出了变天时的样子,蕾蕾盼望的雨终于要来了。
品读课文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品读课文
请三名同学读一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两人分别扮演妈妈和蕾蕾,另一人读旁白。
妈妈
蕾
蕾
旁白
品读课文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品读课文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品读课文
学习第18—20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品读课文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雨不可能是“甜丝丝”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学了,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里蹦出来,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
品读课文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
品读课文
学完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内容小结
本文通过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于是“我”就开始盼着下雨,下雨后盼着出去,没出去又盼着雨停,留着明天再下,最后“我”终于如愿穿上新雨衣的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儿童“盼”一件事的心理活动,充满了童真童趣。
结构图示
总结概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总结概括
写作特点归纳: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拓展延伸
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拓展延伸
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
拓展延伸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笔。
2.完成本课对应的课时训练。
再见《盼》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盼》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板书课题——盼)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查生字词。
袖
篷
缩
疯
瓦
柜
喧
甩
嚷
酱
唇
蹦
梯4.词语解释。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满满当当:状态词,形容很满。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5.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AABB式:
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瓶瓶罐罐
ABB式:
凉冰冰
沙啦啦
厚墩墩
明晃晃
静悄悄
甜丝丝
ABAB式
瓦蓝瓦蓝
滴答滴答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2)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4)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作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四、总结感悟
“盼”的滋味我们许多人都尝过,盼的过程或许有忧愁,但也有憧憬与美好。正是盼的过程中的那份等待让我们在愿望实现时有种非常快乐的感觉,虽然没有“美梦成真”那么夸张,但一定有心满意足的幸福感。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这节课,大家通过默读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体会了作者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写法。同时,我们围绕着重点字词、语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体会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动的心理描写去感受蕾蕾的“盼”。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蕾蕾想穿雨衣的心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桌互相批改。
袖筒
斗篷
收缩
疯了
瓦蓝
甩打
叫嚷
吱的
蒜薹
酱油
炖肉
嘴唇
蹦跳
楼梯
逗引
预报
厚墩墩
满满当当
理直气壮
2.回顾上节课内容。
(1)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2)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3)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心理描写:
(1)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2)“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3)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4)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蕾蕾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兴奋——失望——担心——期盼。
环境描写:
(1)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这一段描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嘻嘻地笑”“变了脸色”,这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非常生动。“嘻嘻地笑”虽然是用来描写小杨树,其实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开心。“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形象地写出了变天时的样子,蕾蕾盼望的雨终于要来了。
(2)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3)请三名同学读一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两人分别扮演妈妈和蕾蕾,另一人读旁白。
2.学习第18—21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雨不可能是“甜丝丝”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学了,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里蹦出来,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
②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
三、总结概括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写作特点归纳: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小练笔。
2.完成本课对应的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