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一、填空题
1.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__,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________。
2.分类
地貌分类
具体地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洼地、峰林等
化学①________作用
地表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溶沟→洼地→峰林→孤峰→残丘
地下喀斯特地貌
②________
化学溶蚀作用
溶洞是流水③________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堆积物则是由化学④________作用形成的
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
化学堆积作用
3.河流地貌
河段
地形特点
外力作用
形成地貌
地貌特点
上游
高原山地
①________为主
河谷为②________形谷
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中游
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
既有侵蚀又有堆积
③________,河谷为④________形谷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⑥________
下游
平原地区
以堆积为主
河口
沿海和沿湖地区
以堆积为主
⑤________
4.风沙地貌的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________、风蚀蘑菇、雅丹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之分)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小的区域
5.海岸地貌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海蚀地貌
海浪________作用形成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
沿海________的地区
海积地貌
海浪____作用形成
海滩(砾滩、沙滩、泥滩)、____
沿海____的地区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其峰林、溶洞、石钟乳等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
2.“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景区的形成与可溶性石灰岩、湿热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像象鼻山、芦笛岩(洞穴)等景区的地貌都是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
3.我国的溶洞众多,在溶洞中发育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一般是:石柱→石笋→石钟乳。
(
)
4.河流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其主要的原因是河流上游径流量较小,而下游径流量较大。
(
)
5.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和现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都与流水作用有关:其高原形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
6.在河流上游一般形成V形谷,在中下游一般形成槽形谷,之所以形成不同的河谷形态,主要是由于地形不同水流速度不同。
(
)
7.在降水比较多的地方,由于河流较多,河流地貌发育;而在干旱地区,则只有风沙地貌,没有河流地貌。
(
)
8.在石质海岸主要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在砂质海岸主要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
(
)
三、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称为________地貌。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_______
(举一例)。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
B: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
(3)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海拔较高
②降水丰富
③植被稀少
④石灰岩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四、选择题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特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2.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暖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读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形成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答案
一、1.(1)沉淀
(2)云南
2.①溶蚀
②溶洞
③侵蚀
④堆积
3.①侵蚀
②V
③冲积平原
④槽
⑤三角洲
⑥农耕
4.风蚀柱
5.侵蚀
陡峭
堆积
沙坝
平缓
二、1.×
峰林、溶洞等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但溶洞中的石钟乳等地貌则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
3.×在溶洞中发育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是:先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石钟乳和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石柱。
4.×河流上游和中下游所受的外力作用不同,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一般是山地地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而在中下游,水流速度较慢,从而形成了堆积地貌。
5.×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现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6.√
7.×湿润地区多河流地貌,干旱地区多风沙地貌,但在干旱地区,有河流的地方也有河流地貌,如我国新疆就有很多洪积扇。同样,在湿润地区也有风沙地貌。
8.√
三、(1)喀斯特(或岩溶)
广西桂林山水或云南路南石林
(2)B
沉淀或沉积
A
溶蚀
(3)D
解析
(1)由图中石钟乳、地下河等可知图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代表景点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2)
CaCO?难溶于水,而Ca(
HCO?)?可溶于水。石钟乳因流水的沉积作用日积月累而成,因此应用化学方程式B表示。溶洞②因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因此应用化学方程式A表示。(3)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降水丰富。
四、1.D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我国新疆,降水稀少,风力较强,故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特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选项正确。
2.C结合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可知这里降水少,风力较大,C选项正确。
3.D图中所示景观中,①为桂林山水,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为黄土高原,其沟壑纵横的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沙丘地貌,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④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4.B由上题分析得知,②图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