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8 22:2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读书:目的和前提
同步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我们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如春日的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②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那么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③观易安后期词作,辞则珠圆玉润,境则哀婉深沉,情则真挚感人。
④我们想帮助他,但是他那凶狠冷厉的目光使我们望尘莫及。
⑤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野心暴露无遗。
⑥网络生造词,既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且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无可非议。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当前,苹果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开了软性制造的先河,中国应当抓住制造业软性变革的历史机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B.各国领导人决心把厦门会晤为新起点,共同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C.在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获得敦养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D.在高考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将成为拉分的关键科目,学好语文,对考生考取重点大学有重大影响。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这两个月我在家中闭门读书,深居潭府不问外界之事,竟不知出了这样的变故。
B.虽然只是绵薄之力,但是你能在我们落难之时伸出援手,已是难得,我们应该感谢你。
C.外交部发言人称:“中国政府历来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地区间的矛盾,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毕业之后,学生对恩师甚是思念。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政府取消奥赛加分政策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生升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奥赛为升学加分的政策导致众多学校和千千万万家庭投入到奥赛中去。很多孩子对奥赛不感兴趣,甚至视奥赛训练为痛苦,部分家庭也因负担过重而苦不堪言,但家长仍然____,不计成本地把孩子送进奥赛培训班。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奥赛热降温,也____。
取消奥赛加分,让奥赛和升学脱钩,并不意味着奥赛不重要、不用学。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
)。顶尖高校重视学主学科竞赛的经历,与高考取消奥赛加分是否矛盾呢?并不矛盾。以前的高考奥赛加分是全国通用的,是一种普适性加分,任何高校、任何专业都必须对之____。而自主招生对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降低分数线,只是针对特定高校,且局限于该校的特定专业。与过去加分权限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不同,这实际上是将加分权限过渡给高校,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自主招生的初衷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的学生,重视奥赛成绩,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政府取消奥赛加分政策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生升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B.政府取消奥赛加分政策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生升学挂钩的竞赛,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C.政府取消奥赛加分政策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生升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D.政府取消奥赛加分政策以及举办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生升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土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奋不顾身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厚非
B.全力以赴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非议
C.奋不顾身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厚非
D.全力以赴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非议
6.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不过是在进行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B.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尤其是在进行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C.学生的奥赛成绩在进行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被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
D.很多顶尖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
7.下面一则文稿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及待遇:具有全日常]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有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邮箱163@
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咨询,联系电话:34567890。
××教育培训学校
2019年6月28日
答:________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集》《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集》。
材料二以下是中学生最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个字)
答:________
(2)请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
9.某学校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老师把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了分类汇编。
(1)请你为汇编的名言集加上一个小标题,并写上前言。
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①名言集小标题:
②名言集的前言:
(2)此次活动中,大家就“是多读流行作品还是多读经典作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作品。请结合你读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
微写作
诚信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社会的基石。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信奉和推崇。请以“诚信”为话题,运用多角度论证的方式,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为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名单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
2007年版)》,其中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国公民出国时,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争吵;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更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观。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专利,更与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能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民族来说,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不过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来,第三代新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水平,却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容易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⑦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持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物,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用了三百年才塑造的教养,我们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同步上升。
B.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名单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C.民族教养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中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挽救“濒死”的教养。
D.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专利,俄罗斯和日本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全球公民的榜样。
2.如何理解“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为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中“自我整容”的含义。
答:_______
3.第④段说“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教养”的“昂贵”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④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⑤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⑥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⑦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介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像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以黄山谷所说的话为引子,提出了关于读书目的的话题。
B.第⑥段举宋儒程伊川先生谈《论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C.第⑦段说“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其中的“语法”特指语言习惯。
D.本文语言平实,如同与朋友闲谈一般,但旁征博引,见解独到深刻,思路清晰。
5.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6.“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作者这样说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唰啦啦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唰啦啦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上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贼》,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作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像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宛如上天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清新、湿润。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古诗词意境的优美,生动地表现出阅读古诗词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
B.第②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渲染读书的氛围,烘托读书的惬意之情,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C.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对阅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与第⑨段的内容相呼应,强调好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D.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
8.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
答:
9.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答: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基础过关练
1.C
①经久不衰:形容人或事物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旺盛的状态。符合语境。②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此处使用错误。③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符合语境。④望
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不符合语境。⑤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不符合语境。⑥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符合语境。
2.D
A.谓语残缺,应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前加“推动”。B.句式杂糅,将“把”改为“以”或把“为”改为“作为”。C.主语残缺,应去掉“在”和“中”。
3.D
A.“潭府”指深邃的府第,常用于尊称对方的住宅。使用不当。B.“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C.“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此处应使用书面语。
4.C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①谓语残缺,应在“校外培训机构”前加上“严禁”;②“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③语序不当,应是“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综合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5.B①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根据语境,应选用“全力以赴”。②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无力回天: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语境为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奥赛热降温,但没有什么效果,应选用“无济于事”。③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根据语境,应选用“一视同仁”。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根据语境,应选用“无可非议”。
6.D前文说“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后文说“顶尖高校重视学生学科竞赛的经历”,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括号中填写的句子应以“很多顶尖高校”为主语,据此可排除C项。第二段文字强调的是奥赛存在的必要性,即顶尖高校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故括号内填写的句子也应强调“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而非“在进行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据此可排除A、B两项。
7.答案①“五名”改为“各(共)五名”:②“15~
20万左右”改为“15~
20万”;③“网开一面”改为“面议”;④“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⑤“致电”改为“来电”。
解析①“招聘……五名”有歧义,可将“五名”改为“各五名”或“共五名”;②“15~
20万左右”重复赘余,去掉“左右”:③“网开一面”,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不合语境,应改为“面议”;④“有兴趣的”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有意者”;⑤“致电”指给对方打电报或发电传等,应改为“来电”。
8.答案(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书目存在较大差异。(2)(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2)中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书目;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除了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多阅读经典作品。
解析
老师推荐的书目都是经典作品,而学生喜欢的书目部分为经典作品,更多的是流行书籍,二者差异较大,说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老师的愿望有较大差距。鉴于此,可就老师推荐书目的唯我性或学生选择书目的不成熟性等谈看法,提建议。
9.答案(1)①读书方法②(示例)读书贵在有法。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如同拿到了打开书籍宝库的钥匙,有助于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示例1)我认为应该多读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无论是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对我们自身的成长都大有益处。
(示例2)我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流行作品反映时代的信息,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符合我们的心理需要,对我们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都很有帮助。
解析(1)名言集小标题应是对汇编名言共同特点的概括;名言集的前言,要根据“小标题”及汇编的名言的内容进行拟写。
(2)观点明确,阐述的理由能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微写作
【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多角度论证,一般是指对已经确定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论证。多角度论证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地认识并抓住事物的各个角度与层次,分别加以论述,从而全面、深刻地论证中心论点。写作时可结合“诚信”的内涵,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如诚信可以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是企业的行为准则,还可以是社会的道德规范,等等。论证时可分别从个人、企业、社会的角度出发,阐述诚信的表现、意义等。
阅读提升练
1.B“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错,原文说“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
2.答案①“整容”是指要对“中国人的礼貌”进行改进,形象地强调了“中国人的教养”需要重构。②“自我整容”则是告诉人们:重构“中国人的教养”只能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
解析“整容”指中国人的教养需要重构;“自我”是“整容”的对象。“自我整容”强调重构中国人的教养,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3.答案①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②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观。③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教养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内修外炼;只有教养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解析
结合文本可知,“教养”的“昂贵”之处要从个体、国民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第④段从个体和国民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指出了“教养”的“昂贵”之处:第⑥段主要阐述了“教养”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昂贵”之处。筛选信息时,要注意保留关键语句。
4.B“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错,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读书所得的实益,取决于读者自己的见识和经验。
5.答案
这句话是说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读同一部作品,读出的味道不同。强调读者的见识和经验对于阅读的影响,读者的见识和经验不同,阅读的收获也就不同。
解析
解答此题,要联系下文进行分析。画线句子位于第⑤段段首,是本段的主旨句,该段其他内容都是对画线句子的阐释;再联系第⑥段前两句话,木难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6.答案
意在强调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或一种好的读书态度。作用:①照应文章标题。文章标题为“读书的艺术”,此处与标题相呼应。②表明作者的观点。作者在文中谈的正是如何读书的问题。
解析
第一问,依据第①段中的“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才可以叫做艺术”和第②段中的“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读,书法”可推知,这里的“艺术”指的是好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态度。第二问,分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这句话位于第①段,内容上,开宗明义,点明怎样读书才是艺术的观点;结构上,照应文题。
7.B“很难静下心来读书”错,写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渲染读书的氛围,烘托读书的惬意之情,表达作者对书的喜爱。
8.答案“大悲悯”和“大哀愁”强调非同一般的悲悯和哀愁,这里指的是诗人们超越个人不幸、面对黑暗永不妥协的高洁灵魂以及悲天悯人、心系天下的高尚人格。
9.答案(示例)“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这一阅读体验引起了我的共鸣。当我因被误解或考试失利而苦闷失意的时候,读一读苏轼《定风波》中的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便会感受到一种超然,让烦恼淡去,让内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