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
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
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
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
?2.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颂扬的是经营西域三十多年的(
)
A.张骞
B.班超
C.班固
D.甘英
3.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内地特产传到西域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大动脉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
B.B
C.C
D.D
?4.
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C.修筑长城
D.张骞通西域
?5.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两首诗中提到的“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候被称为(
)
A.大秦
B.安息
C.西域
D.河西走廊
?6.
下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西汉时期为开辟这条商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张骞
B.卫青
C.蒙恬
D.霍去病
7.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8.
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自治区)出发(
)
A.陕西
B.甘肃
C.宁夏
D.新疆
?9.
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
)
A.中亚
B.西亚
C.非洲
D.欧洲
?10.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临安
11.
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
A.秦
B.西汉
C.东汉
D.新朝
?12.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
)
A.西亚
B.欧洲
C.西域
D.天竺
?13.
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最早记录的事件发生在(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4.
与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王莽
D.甘英
15.
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以下道具不适合出现在该场面中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亚洲的东方到欧洲,陆路本有四条:(一)自西伯利亚逾乌拉岭入欧俄。(二)自蒙古经天山北路,出两海之间。(三)自天山南路逾葱岭。(四)自前后印度西北行,两道并会于西亚。
材料二:自欧洲至东洋的海路:一自叙利亚出阿付腊底斯河流域。二泛黑海,自阿美尼亚上陆,出底格里斯河流域。两路均入波斯湾。三自亚历山大黎亚溯尼罗河,绝沙漠而出红海。自土耳其兴,而一二两道都入其手;第三道需经沙漠,不便;乃不得不别觅新航路。其结果,海道新辟的有二:一绕非洲的南端而入印度洋,二绕西半球而入太平洋。
﹣﹣上述材料均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四条中的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列举成功开辟材料中两条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综合上述材料,影响古代欧亚陆海路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17.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A________
E________
(2)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8.
阅读下列材料:
“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
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
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
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
【答案】D
【解答】
根据题干“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的意思是开通道路,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D符合题意。A、B、C都不能称之为“凿空”,排除。
?2.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颂扬的是经营西域三十多年的(
)
A.张骞
B.班超
C.班固
D.甘英
【答案】B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受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控制,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多年,进一步密
切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内地特产传到西域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大动脉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A推论错误。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得名,因此B推论错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C推论错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因此D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
?4.
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百家争鸣
C.修筑长城
D.张骞通西域
【答案】D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丝绸成为丝绸之路上“中国的名片”。故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后,各国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至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朝形成的丝绸之路,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是因为通过这条东西方要道各种文明相互交流,被誉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两首诗中提到的“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候被称为(
)
A.大秦
B.安息
C.西域
D.河西走廊
【答案】C
【解答】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6.
下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西汉时期为开辟这条商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张骞
B.卫青
C.蒙恬
D.霍去病
【答案】A
7.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答案】B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因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故选B。
?8.
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自治区)出发(
)
A.陕西
B.甘肃
C.宁夏
D.新疆
【答案】A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奏。长安是今西安,在陕西省。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陕西省出发。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9.
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
)
A.中亚
B.西亚
C.非洲
D.欧洲
【答案】D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指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的伊朗,最远到达的是欧洲的大奏。故选D。
?10.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临安
【答案】C
【解答】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故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
A.秦
B.西汉
C.东汉
D.新朝
【答案】B
【解答】
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辖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新疆也由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选B。
?12.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
)
A.西亚
B.欧洲
C.西域
D.天竺
【答案】A
【解答】
安息(波斯帝国)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亚大国,成为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的中转站;安息属于西亚。因此选A。
?13.
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最早记录的事件发生在(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答案】C
【解答】
《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来往的最早记载。因此选C。
?14.
与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王莽
D.甘英
【答案】B
【解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东汉初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夜袭匈奴,所以有了“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成语,因此选B。
15.
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以下道具不适合出现在该场面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西域传入的有:核桃、石榴、葡萄等。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时葡萄还没传入内地。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二、材料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亚洲的东方到欧洲,陆路本有四条:(一)自西伯利亚逾乌拉岭入欧俄。(二)自蒙古经天山北路,出两海之间。(三)自天山南路逾葱岭。(四)自前后印度西北行,两道并会于西亚。
材料二:自欧洲至东洋的海路:一自叙利亚出阿付腊底斯河流域。二泛黑海,自阿美尼亚上陆,出底格里斯河流域。两路均入波斯湾。三自亚历山大黎亚溯尼罗河,绝沙漠而出红海。自土耳其兴,而一二两道都入其手;第三道需经沙漠,不便;乃不得不别觅新航路。其结果,海道新辟的有二:一绕非洲的南端而入印度洋,二绕西半球而入太平洋。
﹣﹣上述材料均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四条中的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列举成功开辟材料中两条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综合上述材料,影响古代欧亚陆海路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第三条;理由:(三)自天山南路逾葱岭,两道并会与西亚。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跨过葱岭,到达中亚,经西亚,到欧洲。
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经沙漠出红海的商路不便。代表:绕非洲的,达?伽马;绕西半球的,麦哲伦。
古代欧亚陆海路交往的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航海家的探索精神等。
【解答】
本题考查古代的丝绸之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西汉的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跨过葱岭,到达中亚,经西亚,到欧洲。也就是自天山南路逾葱岭,两道并会与西亚。所以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是第三条。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自土耳其兴,而一二两道都入其手;第三道需经沙漠,不便;乃不得不别觅新航路”可以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经沙漠出红海的商路不方便。开辟新航路成功的代表人物有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实现环球航行的麦哲伦等。
本题考查影响古代欧亚海陆交往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知道,影响古代欧亚陆海路交往的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航海家的探索精神等。
?17.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A________
E________
(2)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呢?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答案】
长安,欧洲
第一次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的目的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
重要地位:沟通欧亚的路上交通道路(或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答】
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故A处是长安;E处是欧洲(大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的基础。
据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据材料三“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可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8.
阅读下列材料:
“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
(1)汉族和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张骞通西域后。
(3)能。现在内地也种植,出售葡萄等。
【解答】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和汉的经济的往来和交流,促进汉与西域共同发展,我们今天一些物种最早都是来自于西域,例如葡萄、核桃、胡萝卜,姜等。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5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