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8 23: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刘邦的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率兵包围咸阳
B.在垓下大败项羽
C.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
D.改变统治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2.
下列哪一项不是汉高祖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实行的政策(

A.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D.轻徭薄赋,减免徭役
3.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注重农业生产
C.减轻赋税和徭役
D.郡县制的开创与实施
?4.
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
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轻徭薄赋,体养生息
?5.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哪一措施与之无关(

A.减免徭役及兵役
B.下令“兵皆罢归家”
C.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6.
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B.重视“以德化民”
C.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7.
下列哪项不是出现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原因(

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B.文帝、景帝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促进农业发展
C.统治者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实现了西汉各方面的大一统
?8.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
?

①减轻赋税????②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③重视以德化民?????④废除严刑苛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
10.
如下图书中主要讲述的盛世景象发生在(

A.西汉初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期
D.东汉末年
?
11.
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各处分封制弊端
B.削弱王国势力
C.清除宦官专权
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12.
汉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下列关于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C.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D.是汉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13.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
A.主张以农为本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平定“七国之乱”
D.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15.
下图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包括
A.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B.结束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C.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
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初步改变汉初贫困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材料三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3)材料三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四
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18.
2016年3月14日起,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莅临《百家讲坛》,解读《文景之治》,讲述一个盛世王朝的风云变幻,悲欢离合。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史料中的哪句话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状况?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列举三位推行这种政策的统治者。
材料三
(3)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材料三这种景象的原因。
材料四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4)材料反映了“文景之治”后出现怎样的局面?
(5)综合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一谈你的感想。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刘邦的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率兵包围咸阳
B.在垓下大败项羽
C.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
D.改变统治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答案】D
【解答】
据所学知,率兵包围咸阳,在垓下大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都是刘邦的功绩。D.
改变统治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是在文帝和景帝时,与刘邦无关。
?2.
下列哪一项不是汉高祖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实行的政策(

A.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D.轻徭薄赋,减免徭役
【答案】C
【解答】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让士兵还乡务农,又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注重农业生产发展,这些措施都属于休养生息。汉高祖把田赋降到了十五税一而不是三十税一。
3.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注重农业生产
C.减轻赋税和徭役
D.郡县制的开创与实施
【答案】D
【解答】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郡县制的的开创与实施是秦朝,不是西汉。
?4.
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
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轻徭薄赋,体养生息
【答案】A
【解答】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据“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5.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哪一措施与之无关(

A.减免徭役及兵役
B.下令“兵皆罢归家”
C.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答案】D
【解答】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免徭役及兵役。D项是文帝和景帝时期的措施。
?6.
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B.重视“以德化民”
C.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D
【解答】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故D表述错误;ABC是正确的表述。
7.
下列哪项不是出现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原因(

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B.文帝、景帝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促进农业发展
C.统治者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实现了西汉各方面的大一统
【答案】D
【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原因:包括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文帝、景帝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促进农业发展;统治者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实现了西汉各方面的大一统,是汉武帝在位时的表现。
?8.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
?

①减轻赋税????②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③重视以德化民?????④废除严刑苛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废除严刑苛法;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故选D。
9.
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
生产,巩固新王朝,故选B。
10.
如下图书中主要讲述的盛世景象发生在(

A.西汉初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期
D.东汉末年
【答案】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
11.
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各处分封制弊端
B.削弱王国势力
C.清除宦官专权
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答案】D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所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故选D.
?12.
汉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下列关于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C.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D.是汉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答案】C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吸取了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ABD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C是休养生息政策影响,C项符合题意,ABD是原因,排除,故选C。
?13.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D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
故选D。
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
A.主张以农为本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平定“七国之乱”
D.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答案】B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士兵还乡务农是汉高祖的措施,不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政策,ACD符合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政策,所以答案选B。
15.
下图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包括
A.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B.结束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C.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
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初步改变汉初贫困局面
【答案】A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图中人物是汉高祖刘邦。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局面的是秦王嬴政。其余三项都是刘邦的功绩。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中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答案】
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
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解答】
根据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这一局面,汉高祖和他的继承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根据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的信息可知,汉景帝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材料三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3)材料三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四
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答案】
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措施:令地方努力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扶助贫民,赈济灾民。结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解答】
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法律非常严苛可知,秦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的政策;
依据材料二“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的信息从令地方努力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扶助贫民以及赈济灾民等回答。结果:依据所学可知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依据材料信息: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可知,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可知,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西汉吸取秦亡的原因,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作为切入点。
?18.
2016年3月14日起,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莅临《百家讲坛》,解读《文景之治》,讲述一个盛世王朝的风云变幻,悲欢离合。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史料中的哪句话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状况?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列举三位推行这种政策的统治者。
材料三
(3)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材料三这种景象的原因。
材料四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4)材料反映了“文景之治”后出现怎样的局面?
(5)综合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一谈你的感想。
【答案】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3)①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
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④实行“”。⑤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人民富裕;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5)身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解答】
(1)依据材料信息: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弱。汉高祖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鼓励生产、发展经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3)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人民富裕;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身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试卷第2页,总6页
试卷第3页,总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