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孙中山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创办于1927年
B.
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
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
校址设在江西南昌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要求黄埔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他们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
①陆荣廷?②吴佩孚③孙传芳④张作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从这首《北伐军歌》歌词中我们可以得出()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愿望②北伐军希望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是主要的领导者
?
④国民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列历史事件中,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
A.
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
B.
《马关条约》--华北危机
C.
巴黎和会--北伐战争
D.
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
下列选项中,与北伐战争最吻合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根本是指(?
?
)
A.
没有消灭军阀张作霖
B.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C.
国民党实行了“清共”
D.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属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的队伍是( )
A.
黄埔学生军
B.
叶挺独立团
C.
冯玉祥率领的军队
D.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是贴在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请问黄埔军校创办于( )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南京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二次革命???
③中华民国建立???
④黄埔军校创办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③②④
国民革命失败的含义是( )
A.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遭到杀害
D.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020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纪念日。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遵义会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起义是( )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
?
)
A.
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B.
展开土地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
C.
秋收时节发动南昌起义
D.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对一位来访的外国朋友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
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D.
完成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最早亲自实践自己这一理论的是( )
A.
领导南昌起义
B.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C.
领导秋收起义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材料中的“从来没有的事”是指( )
A.
坚持“城市中心”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坚持“持久战”
D.
实行人民民主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该诗颂扬的事件( )
A.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岗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⑤新四军成立。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
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
B.
根据地的经济相对落后
C.
地主富农反对红军
D.
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犯“左”的错误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不足,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这表明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
②中央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
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进行了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从历史的进程看,遵义会议(?
?
)
A.
使红军跳出了国军的包围圈
B.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汉口八七会议
D.
古田会议
下列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是(?
?
)
A.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某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如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和《大会师》。该次音乐会的主题是()
A.
建党伟业
B.
长征精神
C.
抗日烽火
D.
解放岁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0世纪20年代中国封建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猖獗,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要求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曾感到有必要遵行此决议。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什么事件中?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时期(阶段)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国共合作是在哪一次会议后正式建立的?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为实现材料二目标采取的最主要的行动(成果)是?
思考:为何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一中此歌谣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从“南昌”“湘南”“湘东”到“井冈山”,这一革命地点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怎样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填写出红军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名称。
四渡赤水→
______
→
______
→爬雪山过草地→
______
会师。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有绿色,也有红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北伐战争中盘踞江西的军阀是谁?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规定工人运动,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3)结合材料二,请回答南昌、井冈山和瑞金摇篮称号由来的相关历史事件及意义。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材料一?
见下图
(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A:___________;
长征途中主要会议召开地
B:_____________;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C:___________。
材料二?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
?
?
?
?
?
?
?
?
?
?
?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说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3)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阅读长征组歌
?
?
?
?
?
?
?
?
?
?
?
?
?
?
?
?
?
?
?
?
长征组歌(节选一)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4)以上三幅画面选自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请为以上每幅连环画配一句说明。要求:从《长征组歌》(节选一)歌词中摘录原句。
图1___________________??图2___________________??图3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长征组歌(节选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
?
?
?
?
?
?
?
?
?
?
?
?
?
?
?
?
??长征组歌(节选三)《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5)根据三段长征组歌节选,说说体现出怎样的长征精神
(6)依据三段长征组歌节选结合所学,你认为长征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李军同学收集了一些口号、歌谣、诗词,阅读如下三则: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中国革命歌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
·长征》
(1)写出材料一中“除军阀”的历史事件。
(2)指出材料二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怎样变化?
(3)写出材料三中“三军”的会师地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蒋介石任校长。
故选:B。
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目的及意义.
掌握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②③④.1924年6月,黄埔军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要求军校学员立下志愿,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的1926年7月,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担任北伐军的总司令,从广东出发誓师北伐。黄埔军校的学员是北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讨伐的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故②③④正确。
①.陆荣廷是广西的桂系军阀,不是北伐战争的讨伐对象。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②④.根据题干“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可以得出“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愿望和北伐军希望联合各阶层的力量;根据题干“打倒列强,除军阀”可以得出,国民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①②④正确。
③.北伐战争中是主要的领导者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故③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D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点。
5.【答案】C
【解析】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号。
C.打倒列强?除军阀众,是北伐战争时的口号。
D.志成城?共赴国难,是抗日战争时的口号。
故选:C。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知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D.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他们的一致目标是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扫清国内的封建势力。但到了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都先后与共产党决裂。国共合作因此破裂,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故D正确。
ABC.符合史实,但不是最根本的,故排除ABC。
故选D。
7.【答案】B
【解析】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叶挺独立团。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黄埔军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具备按照时序排列组合的能力。
【解答】
①.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到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正式建立。②.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④.?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④。
故选D(①③②④)。
10.【答案】D
【解析】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矛头指向了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但是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事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因此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所处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1.【答案】B
【解析】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为纪念南昌起义,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故答案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2.【答案】A
【解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选:A。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1927年的汉口八七会议,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A.1923年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故排除A。
B.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故B正确。
C.计划在秋收时节发动的是秋收起义,故排除C。
???????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建立自己的军队和政权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为此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故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1927年由于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导致革命受挫,毛泽东提出放弃攻打大城市,改向山区进军,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注意准确识记井冈山道路创立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需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取得的。”毛泽东最早亲自实践自己这一理论是在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解析】“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开辟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为切入点,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本题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C
【解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据“南昌首义诞新军”及所学知识可知,此诗句概括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可知是指南昌起义;由“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可知是指秋收起义;由“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是指井冈山会师。“朱毛合”而“建四军”主要是指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9.【答案】A
【解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故选:A。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长征的原因,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D.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中共的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口号,命令红军主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重大损失,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中共的党史中,这属于“左”的错误,故D正确。
ABC.均只是部分原因,而不是主要的原因。
故选D。
2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①②③.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在1933~1934年,对中央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的7月,中央苏区的物资越来越匮乏,兵力减少,敌我力量悬殊。在这个情况下,中央红军必须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战略转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④。
故选A。
2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A.遵义会议是中央高层的会议,不是军事行动,也没有具体的某场战斗的作战方案,故A说法不准确。
B.1945年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故排除B。
C.中国的革命道路,并没有因为遵义会议而变得一帆风顺,故排除C。
D.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A.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
B.1921年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排除B。
C.1927年的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故排除C。
D.1929年的古田会议,探讨了军队和党的关系,故排除D。
故选A。
2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意义,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A.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排除A。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故排除B。
???????C.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排除C。
D.长征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D正确。
故选D。
2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的经过,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B.题目所给歌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乌蒙山是红军最后过的一个雪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26.【答案】【小题1】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小题2】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题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北伐。
【小题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导致失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五四运动、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五四运动、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27.【答案】【小题1】巧渡金沙江
【小题2】强渡大渡河
【小题3】吴起镇
【小题4】
【解析】(1)由“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结合所学,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可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从瑞金出发-冲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糖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吴起镇。
(4)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糖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长征。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本题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8.【答案】(1)孙传芳,国共合作。
(2)中共一大。
(3)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井冈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始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有“红色故都”的称号,是长征的出发地。
【解析】(1)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主要讨伐对象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盘踞江西的军阀是孙传芳。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是最主要原因。
(2)本题考查中共一大,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3)本题考查南昌、井冈山和瑞金摇篮称号由来的相关历史事件及意义,要求具备读图识图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读图并联系所学可知,“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可联系南昌起义及其意义作答;“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可联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道路探索的知识作答;“瑞金—共和国的摇篮”可联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长征出发地等相关知识说明作答。
29.【答案】(1)A:瑞金;B:遵义;C:吴起镇。
(2)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
(3)事件: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5)艰苦奋斗、坚忍不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6)胜利原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红军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沿途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战略战术正确。
【解析】(1)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要求具备正确解读图片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一红军长征路线图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据图中B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5年长征期间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A:瑞金;B:遵义;C:吴起镇。
(2)本题考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要求具备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
(3)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要求具备正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1)仔细观察图片、阅读“长征组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A:猛打穷追夺泸定或铁索桥上显威风;图片B:雪山低头迎远客;图片C:草毯泥毡扎营盘。
(5)本题考查长征精神,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车辆信息的能力。红五星:象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伟大意义和崇高精神。遵义会议会址:寓意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政治优势。雪山、草地:体现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利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寓意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旗帜:象征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长征部队及坚守南方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光芒:象征伟大胜利和崇高荣誉。
(6)本题考查长征胜利的原因,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依据“遵义会议、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长征胜利的原因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广大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沿途人民大力支持和拥护;战略战术正确等。
30.【答案】(1)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变化: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会师地点:会宁。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题干的能力。“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依据“《国民革命歌》”可知是北伐战争。
(2)本题考查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歌谣“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可知,反映的事件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本题考查长征,要求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指的是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