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9 10:5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基础闯关练
1.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2.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对中国外交部次长曹汝霖表示:“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敝国必赞成。”这一态度反映了日本(
)
A.帮助宣统帝复辟帝制
B.避免中国出现革命
C.希望中国走向富强
D.扩大日本在华权益
3.“这场战争从云南开始的,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这场战争(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维护了专制独裁
C.赢得了民族独立
D.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袁世凯死后,军阀有着这样的特点:“在他们手里,本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一己私有之物;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这导致(
)
A.军阀混战,争权夺利
B.领土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
C.云南出现了护国战争
D.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5.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下表可以得出(
)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国家
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6.1924年1月,孙中山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孙中山所说“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蔡锷等发起护国战争
7
.1912
-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一亿三千多万元。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D.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8.中国某一时期人们流传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读书。”一时间,剪辫浪潮席卷大江南北。此事应该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时说:“我敢断定白话派一定占优胜。但文言是否绝对的被排斥,尚是一个问题。照我的观察,将来应用文,一定全用白话。但美术文,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这一论述(
)
A.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
B.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C.对文学革命的贡献大
D.客观地分析了新旧文化
10.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如下表所示,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军阀割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B.护国战争破坏了中国的经济
C.近代中国工农业比例失调,农业发展迟滞
D.皖系军阀控制中国东部沿海
2.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
B.社会结构未分化组合
C.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D.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3.根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1914年8月以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家,资本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19年,新注册的公司就达323家,资本额为91
867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
A.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B.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C.列强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D.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4.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
)
强调信念一致
B.强化公仆意识
C.充实人民语言
D.彰显平等精神
5.1912年10月康有为等人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反映出(
)
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6.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
A.提倡文言文复兴
B.抵制白话文运动
C.推广民间俚语
D.否定外来文化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正式承认,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才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指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基础过关练
1.A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对帝制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革命党人的属性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2.D材料表明日本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权益,故D项正确。1915年日本不是帮助宣统帝复辟帝制,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明显错误,排除。
3.D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这场战争是护国战争。护国战争是维护共和政体的战争,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推翻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护国战争反对专制独裁,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4.A根据材料“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可知形成了军阀割据,他们争权夺利,相互混战,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护国战争与二次革命发生时袁世凯尚未逝世,故C、D两项排除。
5.B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军阀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故B项正确。直系靠山为英美,故A项错误;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不可能超过帝国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列强在华争权夺利,不是利益互补,故D项错误。
6.A根据“这十三年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的种种黑暗腐败更加严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破坏经济,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故A项正确。
7.A据材料可知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
8.C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所以剪辫浪潮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
9.D由材料中“白话派一定占优胜”“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等信息可知,蔡元培在肯定白话文的同时也承认文言文的价值,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A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A由表格时间可知此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通过表格可以看出1914-1918年农户、耕地都减少,荒地增加,1916-1918年军费增加,表明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护国战争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工农业比例失调,
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D项。
2.D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的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就是建立在这一经济基础之上的,故D项正确。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是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表明社会结构出现分化,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3.A“1914年8月至1919年”这一时间段内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故A项正确。
4.D材料中称谓的变化是为了消除官僚的特权和阶级之间的尊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信念的内容,故A项错误;公仆意识主要是针对官员,与民间无关,故B项错误;称谓的变化不是为了充实人民语言,故C项错误。
5.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与袁世凯宣扬孔子和儒教,其目的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这属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故C项正确。尊孔复古不等于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故A项错误;弘扬儒家思想文化与尊孔复古、复辟帝制不能等同,故B项错误;当时北洋政府大力倡导的是孔教文化,不是传统文化,且倡导孔教文化的目的是复辟帝制,故D项错误。
6.B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废除文言文会导致语言的混乱,由此可知其抵制白话文运动,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答案
(1)原因: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洋货,提
倡国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其艰难曲折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因此中国的商办企业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根据材料“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3)依据所学知识,可推断出材料三中的F?可能指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关于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