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 6章变化的地形复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 6章变化的地形复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20 08: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复习课
知识点
一、火山与地震
1.火山
(1)火山成因:坚硬的岩石底下有灼热的__岩浆__在活动着,岩浆沿着地壳中的裂隙喷涌出地面。
(2)火山有__死火山__、__活火山__和__休眠火山__三种类型。
(3)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海底的火山喷发会形成岛屿,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火山岛。
2.地震
(1)地震是由于地球__内部__的力量使地壳发生__断裂__、错动而造成的。
(2)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先感觉到大地在__上下__颠簸,然后__左右__摇晃。
(3)地震是对人类有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破坏性的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或崩落、大地褶皱断裂、地面隆起或塌陷,海底地震还会引起__海啸__。
3.发生地震时的应对措施
(1)在家中关闭燃气,熄灭火炉,切断电源。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应到__厨房__、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或牢固的桌下、__床下__躲避。
(2)在学校里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椅或结实物体底下;在地震发生后用书包保护__头部__,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到__空旷__地方。
(3)在街道上应迅速远离__楼房__,到街心或广场躲避。在野外要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正在行驶的车辆要立即在空旷处停车。
4.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1)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__环太平洋__地震火山带和__地中海-喜马拉雅__地震火山带。
(2)我国正处在两大地震火山带的交界处,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二、海陆的变迁
1.大陆漂移学说: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__非__洲和__南美__洲大陆的轮廓非常吻合,于是提出猜想: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__一块__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为__六__大板块,板块“漂浮”在__软流圈__上慢慢地移动着。板块内部比较__稳定__,板块边缘地壳比较__活跃__,多火山地震。
3.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恰恰是__火山地震__最集中的地带。科学家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还可以预测世界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势。
图6-1
4.地球内部的圈层
(1)地球的内部有三个圈层,中心部分是__地核__,中间部分是__地幔__,最外是薄薄的__地壳__。
(2)地核主要由__铁__和__镍__组成,地壳由岩石组成,各处厚薄不同。
(3)__地幔__的上部和__地壳__又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有一层__软流圈__。
三、千姿百态的地形
1.地形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地球内部,有的来自地球__外部__。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主要是由太阳能引起的,如气温的变化、__流水__、__风力__和生物等。
2.岩石的风化:昼夜气温变化使岩石__热胀冷缩__而发生崩裂;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另外,植物的__根系__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
3.流水的作用
(1)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都有一种__侵蚀__作用。岩石碎屑和土壤颗粒会随着流水从高处搬运到低处,然后慢慢沉积下来,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渐趋于__平坦__。
(2)石灰岩很容易溶解在酸性的水中,自然界的降水和河水都含有微量的酸,年长日久,这些石灰岩逐渐被溶解、冲刷形成一个个很大的__溶洞__。
(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是由于流水的__侵蚀__作用;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__搬运__和__沉积__。
4.风的巨大力量
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分布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当刮起大风的时候,粗大的砾石滚动、撞击,使巨大的岩石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在沙漠中,沙丘的形状会随着大风而变化。
5.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1)__苔藓__和地衣会分泌酸性液体渐渐地腐蚀石块。热带海洋中的__珊瑚虫__分泌的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热带海洋中风光旖旎的岛礁。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__人类__改变地形的力量越来越大。譬如人们在沿海筑堤围地;在河流的峡谷地段修筑水坝,形成了“人造湖”——水库;在修路筑桥时削平山头;在开矿过程中深挖矿井等等。
6.等高线地形图
(1)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就是__等高线__。
(2)有些地图上画有弯弯曲曲的曲线,可以看出高低起伏的地形,这叫做__等高线地形图__。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等高线密集处表示__陡坡__;等高线稀疏处表示__缓坡__;等高线重叠处表示__峭壁__;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__山峰__;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__鞍部__(即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__山谷__(水向中部集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__山脊__。
7.__绝对高度__:指某一个地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__海拔__。
__相对高度__: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称__高差__。
例题
类型一 火山和地震
典例1
近些年,火山和地震频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财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火山和地震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B.我国从无火山活动
C.目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的发生
D.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类型二 板块构造学说
典例2
读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2
(1)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E__]__太平洋__板块;北美洲位于[__C__]__美洲__板块。
(2)图中①处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__喜马拉雅山脉__,科学家发现这里的岩石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这里原来是__海洋__,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山脉的形成原因:__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抬升形成的__。
(3)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壳进入活跃期,近10年来,E板块周围发生破坏性地震就多达十几次。你能说一说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的关系吗?__[E]太平洋板块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__。
(4)我们要学会应对地震灾害,掌握必要的应急措施,这可以减轻地震发生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假如你被困在废墟下,你应该怎么自救?__用硬物敲击硬质板或墙壁,静等着营救人员前来营救,保护好头部等(合理即可)__(至少写出三种)。
类型三 地形变化的成因
典例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盛赞杭州像天堂般的美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景不知醉倒了多少中外游客。西湖的形成原因是( A )
A.流水
B.风力
C.生物
D.冰川
类型四 等高线地形图
典例4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6-3
A.王庄坐落在山谷
B.李村坐落在山脊
C.王庄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D.王庄与李村的相对高度超过150m
易错题
易错点一 大陆漂移假说
典例1
下面的大陆漂移示意图,符合从2亿年前到现在顺序的是( C )
图6-4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易错点分析】 对于大陆漂移学说中大陆的漂移方向不清致错。
易错点二 地震的防范
典例2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地震发生时,应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B.在室外避震时应用手护住头部蹲在大树底下
C.在室内避震时,应躲避在卫生间、浴室等空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
D.野外避震时应躲到山脚边
【易错点分析】 不知如何应对地震致错。
易错点三 改变地形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典例3
地形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四种地形变化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C )
A.大西洋逐渐加宽,使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B.汶川地震时产生的堰塞湖
C.三峡水库的修建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易错点分析】 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混淆致错。
易错点四 等高线地形图
典例4
如图为一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a至b点为河流主干。所有支流中,实际不存在的是( C )
图6-5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易错点分析】 不能正确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出地形致错。不理解山脊和山谷的区别致错。
练习题
.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2.在地球的表面,有许多海洋中的岛屿,它们犹如一颗颗的珍珠点缀在蓝色的海洋面上。下列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C )
A.上海崇明岛
B.海南岛
C.美国夏威夷群岛
D.台湾岛
【解析】
上海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流水冲击形成的。海南岛和台湾岛都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夏威夷群岛由地壳断裂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形成的。
3.在等高线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4.下列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D.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5.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 )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
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6.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图中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D )
7.读表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序号
日期
地点
震级
震源深度
A
4月13日
缅甸
7.2级
130km
B
4月16日
日本
7.3级
10km
C
4月17日
厄瓜多尔
7.5级
19.2km
图6-6
(1)表中地震震级最高的是__7.5__级,震源深度最浅的是__10__km。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__六__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图中ABCD均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__活跃__(选填“稳定”或“活跃”),地震频发。
(3)B位于亚欧板块和__太平洋__板块交界处,A处于__地中海-喜马拉雅__地震带。
(4)C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__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__,D处海洋不断扩张的原因是__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的__。
(5)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减轻其危害?(写一点即可)。
【答案】
(5)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教室里,要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合理即可)
8.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是:大洋两岸__①__(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物种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说”__支持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__动力来源__问题。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__运动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__错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__“板块构造学说”仍然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