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0-27 08:35:5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学 习 目 标
温馨提示: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四个,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个。
温馨提示:自学P76—P78完成下列问题和预习热身,时间:10分钟 o 相信自己最快最准!
自 学 指 导
1、什么是气候?气候一般用什么来描述?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2、不同纬度气候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比热容?表示什么意义?
4、P77页的比热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5、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影响?
-8℃
-16℃
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
中国7月份平均气温
28℃
32℃
哈尔滨的冬天
海南的冬天
1.C 2.A 3.D 4.B 5.B 6.C 7.B 8.A 9.水、10.4.2×103J/(kg·℃),1千克水温度升高(降低)1摄氏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预习热身 答案
从表中可发现规律:
1、水的比热最大。
3、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值不同。
2、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4、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越大,升温越慢,降温也慢。
知 识 升 华
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思 考 * 讨 论1
答:海洋中水的比热大,升温慢降温也慢,而陆地以砂石为主,比热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近海地区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
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说出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台州多山滨海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去年农历12月27的一天,阳光明媚,早晨气温为6℃,我和家人一同去哈尔滨游玩…可哈尔滨却是雪花纷飞,当时气温为-13℃,原来哈尔滨的冬季极为严寒…
新 知 运 用
中 午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思 考 * 讨 论2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思 考 * 讨 论2
答:相同条件下,由于沙子的比热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温度升高快。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傍 晚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思 考 * 讨 论3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思 考 * 讨 论3
答:相同条件下,由于沙子的比热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温度降低快。
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答:因为吐鲁番盆地多砂石、泥土,少水分。这些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太阳一晒,它们的温度很快升高;太阳一落山,温度很快降低,所以早晚温差较大。
思 考 * 讨 论4
二、课堂达标检测
第11题到第17题
温馨提示 时间:5分钟
完成校本作业
11D 12砂石,砂石,陆地,陆地 13(1)①③(2)物质的比热和升高的温度
14B 15B 16B 17较小,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答 案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一、预习热身
1.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
C.四季如春 D.台风
2.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其原因是- ---------------------------( )
A.海水的比热大 B.海水的比热小
C.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D.海水的蒸发量大
3.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反映的大气状况---------------------------( )
A.短期而多变 B.短期而稳定
C.长期而多变 D.长期而稳定
4.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上,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出现在一年中的---------------------------( )
A.1月 7月 B.7月 1月
C.2月 8月 D.8月 2月
5.早春季节,秧苗易受冻害.农民在傍晚给秧苗田里灌水,可以防冻,原因是---------------------------( )
A.水的传热差.水温不会下降
B.水的比热大.温度下降幅度小
C.使秧苗周围的空气湿度大,起保温作用
D.提供植物较多的水分,起到防冻作用
6.已知C水>C煤油>C砂石,若让质量、初温相同的水、煤油、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末温最高的是-----------( )
A.水 B.煤油 C. 砂石 D.无法判断
7.水的比热较大,人们用它的这一特征为
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与这个特征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D.汽上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8.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 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比陆地沙石的比热大
B.海水的比热比陆地沙石的比热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上的风力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9.相同质量的水与干泥土,温度都降低
1℃.放出热量多的是_____________。
10.水的比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达标检测
【知能提升】
11.铝的比热是0.88×103J/(kg·℃),它表示的意义是------------( )
A.1千克的铝吸收的热量是0.88×103焦
B.0.88×103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焦
C.铝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0.88×103焦/(kg·℃)
D.1千克铝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0.88×103焦
12.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砂石的比热比水小)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____升高的温度多;放出相同的热量_________降低的温度多。从而造成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_________,夏季升温幅度软大的是________。
13.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0C) 末温(0C) 加热时间
① 水 300 20 30 12
② 水 150 20 30 6
③ 煤油 300 20 30 6
④ 煤油 300 20 30 3
(1)分析比较___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有关系。
【体验中考】
14.(2011·长沙中考)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主要原因是由于-------------------------( )
A.纬度的影响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影响
C.海陆回因素的影响
D.历史文化的影响
15.(2011·金华中考)下列描述中,前者属天气、后者属气候的选项是--------------------------( )
A.长夏无冬,有时有小雨
B.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C.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狂风暴雨,雷电交加
16.(2011·瞿州)下列有关天气和气侯的描述中,属于气候特点的是---( )
A.狂风暴雨 B.四季分明
C.电闪雷鸣 D.晴空万里
17.(2011·绍兴)如图是我国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样机。样机使用抗温差大的材料.是由于月球表面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温差大的缘故。样机还装配有表面凹凸很深的六只“大脚”,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18.小兰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比煮沸同样多的水快,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筒述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同一纬度的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变化分别是哪个大?
仙居外语学校八(上)科学校本作业
编者 杨永亮 备课组长 张宝平 教研组长 苏正萍 日期 10-15_
班级 姓名 学号第二章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课时)
玉环实验学校 游爱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 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 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 能够从比热的角度解释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3、 通过设计实验、列举实例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观察的基本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难点:比热的概念;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
由于本节课是从本章中抽出来上的,学生前面还没有学习到天气的概念及特征术语,但学生在平时听到天气、气候的术语比较多,所以在气候的概念上作一简单的介绍,学生也能比较容易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比热概念的引出、理解及应用上。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 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从而引出学习气候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气候的概念。
2、 通过复习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 通过设计实验引出比热的概念和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接着通过中午和晚上走在沙滩上和海水中的不同感觉由同学们讨论得出比热对海陆气温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海陆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近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离海较远的地区则相反。
4、 结合比热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酒精灯、烧杯、水、煤油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播放一段视频报道。说明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设问:那么什么叫气候呢?引出新课
(二)新课: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气候
⒈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常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来说明气候)
举例说明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图片】我国各地的气候情况
⒉我国各地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视频】哈尔滨和海南的冬天气候
思考:哈尔滨、台州和海南这三个地方的冬季气温差别很大,是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地球表面分成五个温度带。
【讨论】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
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应用解释】北方的水稻都是一年一熟的。
图片设疑:重庆和台州同处一个纬度,气候也是千差万别,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创设情境】在海边走的时候,中午觉得沙子很烫,水很凉,傍晚沙子变凉了,但水还很温暖。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可能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过程】
1、实验器材:烧杯(质量要尽可能相同)一对,温度计一对,带铁圈、铁夹的铁架台一对,酒精灯(火焰大小要一致)一对,石棉网一对,天平;水和煤油等。
2、把两个同样的烧杯放在天平的两盘中,分别向杯内倒入半杯水和半杯煤油,并使天平平衡,水与煤油的质量相等。按图2-50所示装配好装置,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实验时,为了使酒精灯加热效果相同,必须把石棉网调到相同的高度)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里吸收相同的热量。两杯的初温应该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可用酒精灯稍加热进行调整。
3、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是水中还是煤油中的温度升高得快?
【结论】
1、实验表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要多加热一些时间,即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2、以上的实验反映了水与煤油这两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以此延伸,就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归纳总结:
㈠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使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㈡比热单位: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㈢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㈣比热表的阅读:
得出: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思考】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分析】我国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验证猜想
【思考】海洋对沿海地区降水的影响
【小结】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