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华和凝华
课时:第1课时
主备:
总第9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掌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尝试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难点:升华、凝华现象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并尝试了解下列问题:
1.什么是升华、凝华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哪些?
2.了解人工降雨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
二、合作探究
1.升华和凝华
探究:⑴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会变小的原因是
⑵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因为
⑶“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说明
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⑴碘吸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盖烧杯的玻璃片上发生了什么现象?
⑶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总结:升华:
。凝华:
。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质要吸热或放热,熔化、汽化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过程要放热,那么升华或凝华过程是否要吸、放热呢?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点燃酒精灯对碘加热时,才看到碘升华现象,碘蒸汽遇到冷玻璃时,遇冷才凝华成固态的碘,同时感觉到玻璃片变热。)
3.衔接生活: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解释下列现象形成原因。
⑴霜:
⑵窗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⑶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头变黑的原因:
⑷生产中引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三、训练巩固
1..冰箱冷冻室的壁上,常常附着一层白色的“粉”,这“白粉”是
态,是有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
2.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
3.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恣变化的名称)现象。
4.在玻璃板上滴些水,然后把一搪瓷盘放在它上面,并往盘中放入适量的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过了一会,玻璃板就和盘粘合在一起了,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固态)在
过程中需从周围物体
,使玻璃上的温度
直至
。
5.
“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热量;雪后由于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6.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
,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7.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8.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9.
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升华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熔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0.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11.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12.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四、作业布置:1.课本作业:1、2、3题;2.完成物理同步练习
五、教学反思/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