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②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③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④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 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3.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4. 结束三国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
A.东晋 B.西晋 C.南北朝 D.秦朝
?5. 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6. “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
A.实行世袭制 B.分封诸王 C.政治腐化 D.“五胡”内迁
?7. 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十六国” ( )
A.成汉 B.南凉 C.南燕 D.后秦
8.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B.三国互相交战
C.西晋八王之乱 D.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9.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 ? )
A.西汉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10.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史称“五胡内迁”,下列哪个民族不属于此类? ( )
A.匈奴 B.鲜卑 C.羯 D.山越
11.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曾经在这里建都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蜀汉 D.西晋
12. 北方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
A.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压迫斗争
13. 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汉朝 B.秦朝、西晋 C.汉朝、西晋 D.西晋、北魏
?14. 曹操在《龟虽寿》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终实现“壮心”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司马炎 C.曹丕 D.司马懿
15. “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 ( )
A.鲜卑 B.氐族 C.羌族 D.匈奴族
二、材料分析题?
16.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某历史时期示意图
(1)材料一中A应该填写的最恰当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一是哪个朝代的行政系统简表?它开创的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B政权的建立者是谁?C政权的名称是什么?D是个朝代?
(3)请给材料二的示意图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 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做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做奴隶。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②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③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④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建立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最后西晋被内迁的匈奴族所灭。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与西晋的灭亡无关可以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答案】D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算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所以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司马炎。故正确答案为D。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晋、大将军、太尉、太傅,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东晋。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ABC均与题干“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不符,故选D.
3.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答案】C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迅速走向衰落。为躲避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西晋末年,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结束三国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
A.东晋 B.西晋 C.南北朝 D.秦朝
【答案】B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是晋武帝司马必建立的,公元265年西晋代魏,先后灭掉蜀国和吴国,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 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答案】C
【解答】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昊,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故选C。
6. “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
A.实行世袭制 B.分封诸王 C.政治腐化 D.“五胡”内迁
【答案】B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了一场皇族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 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十六国” ( )
A.成汉 B.南凉 C.南燕 D.后秦
【答案】A
【解答】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B.三国互相交战
C.西晋八王之乱 D.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答案】C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破坏,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逃往南方数以万计,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9.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 ? )
A.西汉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答案】C
10.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史称“五胡内迁”,下列哪个民族不属于此类? ( )
A.匈奴 B.鲜卑 C.羯 D.山越
【答案】D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氏、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所以不属于五胡内迁的是山越,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属于“五胡内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曾经在这里建都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蜀汉 D.西晋
【答案】D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奏朝的都城市咸阳,A项不符合题意;西汉的都城在长安,B项不符合题意;蜀汉的都城在成都,C项不符合题意;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2. 北方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
A.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压迫斗争
【答案】A
13. 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汉朝 B.秦朝、西晋 C.汉朝、西晋 D.西晋、北魏
【答案】B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 曹操在《龟虽寿》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终实现“壮心”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司马炎 C.曹丕 D.司马懿
【答案】B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炎于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渣等人分兵伐昊,于次年灭昊,统一全国,实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人物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 “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 ( )
A.鲜卑 B.氐族 C.羌族 D.匈奴族
【答案】A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中,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16.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某历史时期示意图
(1)材料一中A应该填写的最恰当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一是哪个朝代的行政系统简表?它开创的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B政权的建立者是谁?C政权的名称是什么?D是个朝代?
(3)请给材料二的示意图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
【答案】
(1)皇帝;奏朝;郡县制
(2)曹丕;汉、蜀汉或蜀;西晋
(3)走向统一
【解答】
(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奏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下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制;郡县制的设立,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材料一中A应该填写的最恰当的内容是皇帝,材料一是奏朝的行政系统简表,它开创的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郡县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军阀混战,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北方的是魏,即图中的B,建立者曹丕;C是位于四川等地的蜀汉;最终西晋统一了三国,结束了天下纷争,即图中的D.
(3)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最初是天下纷争,之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完成了统一,因此给材料二的示意图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是走向统一。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1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
材料二 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做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当时20多岁的石勒,也在被掠卖的行列中。他历尽饥饿、疾病、死亡的危险,被卖到山东做奴隶。后来石勒起兵反晋,建立后赵政权。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导致了什么后果?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答案】
八王之乱;晋惠帝;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从此衰落。
掳掠内迁各族人民,进行买卖。
战乱不断;统治者腐朽堕落等。
【解答】
据材料“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八王之乱”。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晋惠帝;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时期,手握重兵的分封制下诸侯王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从此衰落。
据材料“山西发生饥荒,皇族司马腾乘机掳掠内迁各族人民,卖往山东、河北做奴婢,用来换取军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治者掳掠内迁各族人民,进行买卖。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西晋之所以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是因为西晋后期战乱不断;统治者腐朽堕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