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②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③能对常见的化肥进行简单的鉴别。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归纳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②学会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
③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为提高生活水平和维护身体健康而学好化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实际应用。
教学用具:仪器:天平、烧杯、酒精灯、试管、三角架、药匙、玻璃棒、铁片。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
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
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最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本节课我们了解常见的几种化肥。
〔板书〕:一、化肥简介: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77——P79
〔小结板书〕:1、氮肥
①作用:氮是植物体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页色浓绿。
②常用的氮肥:尿素、氨水、铵盐(如:NH4HCO3
、NH4Cl)、硝酸盐(如:NH4NO3)等含氮化合物。
③固氮方法:生物固氮、人工固氮。
2、磷肥
①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②常见的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含磷化合物。
3、钾肥
①作用: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倒伏能力等。
②常见的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过渡〕: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如:硝酸钾、硝酸铵等。
〔转折〕:如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学生〕:不合理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
〔教师〕:同理,农药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
潜在的危害。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生产了化肥农药,发展了农业,同时还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尽量减少污染。
〔板书〕: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使用注意污染。
〔引导〕: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我们如何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
〔板书〕: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活动探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学生交流并板书〕:1、比较外观、气味、溶解性。
2、灼烧。3、加入少量熟石灰,闻气味。
〔板书〕: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解
大多不溶或部分溶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讲解〕:氮肥有多种不同氮肥性质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区分不同的氮肥,步骤如下:(投影)
加碱
有氨味
无氨味
灼烧
燃烧、发亮
熔化、冒烟
溶于水后加氯化钡溶液,生成
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铵
〔小结〕:本科我们学习了三种重要化肥的作用,了解了它们优点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危害,最后总结出了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区分各种化肥的方法。
〔作业〕:习题
3
〔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氮肥:①作用:氮是植物体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页色浓绿。
②常用的氮肥:尿素、氨水、铵盐(如:NH4HCO3
、NH4Cl)、硝酸盐(如:NH4NO3)等含氮化合物。
2、磷肥:
①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②常见的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含磷化合物。
3、钾肥:
①作用: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倒伏能力等。
②常见的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解
大多不溶或部分溶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教学反思: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