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第一单元
新文化运动
绝对否定
壹·近代以陈独秀为代表,兴起了什么运动?
贰·该运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壹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自学教材2-4页,提取出教材中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时期以及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概括出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目标一·
根据目标一种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由此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目标二·
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目标三·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目标一:自学教材2-4页,提取出教材中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时期以及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概括出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方式:接龙
时间:5分钟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尊贤使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老子
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有道而产生;自然而然,凸显人的存在
孔子
儒家文化创立者,“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见贤思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墨子:尚贤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目标二:根据目标一中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由此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要求:用课本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自主探究
3分钟
目标二(一)根据目标一种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尊贤使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老子
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有道而产生;自然而然,凸显人的存在
孔子
儒家文化创立者,“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见贤思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墨子:尚贤
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和而不同
内涵: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
凝聚性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多样性
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代表:
1.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2.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3.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4.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5.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
6.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
材料三
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材料四
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彻底消失。
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
连续性
本土性、多样性、
包容性、凝聚性、
连续性,
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特点: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要求: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合作探究3分钟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材料一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的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
核心价值观成长于中华大地,凝结着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趋向,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与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融合,再到近代以来,对西方优秀文化理念的借鉴,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崇尚,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继承并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又推陈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材料三: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学”与“习”指的就是对于德性的修养和践行。《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塑造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政治生态,它对维护家庭和国家的伦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
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
中华传统文化的
当代价值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思想源泉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
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小结
女德班:
女德班是指以宣扬“女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
2014年9月21日,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这类女德班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
[1]?
2018年12月,网传“温州惊现未成年人‘女德班’”一事,温州市第一时间成立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文成县组成的市县联合调查组。责令立即停班,关闭培训点。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和课堂梳理,了解并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体系,初步形成有关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时空框架,使学生深化已有的时空观念;通过历史材料与情景,自主归纳与概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训练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将知识内化成观念,形成基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家国清怀。
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目标:1、自学教材2-4页,提取出教材中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时期以及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概括出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根据这些内容构筑知识体系,完善时空框架。
2、根据目标一中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由此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
3、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结合目标二学会根据史实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客观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优秀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材分析:共两课时内容,本科为第一课时,共三大部分内容,从发展历程到内涵、到价值来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历程以及主要代表人物以及思想的阐述中,明显倾向于先秦时期,对于封建社会的主流代表人物并没有谈及。可能编者认为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思想并不算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为了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教学设计中还是增加了先秦时期的部分文化优秀内容,希望可以扩充学生学习历史的知识面
学情分析:本教材是选择性必修部分的第三模块,在此之前,学生在必修部分对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应该有了了解,在选择性必修的前两个模块中,对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大概情况也有了学习,因此对本课内容的接受还是有逻辑基础的。学生学习本科的难度在于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内化成观念,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将课本知识直接灌输的方法,完善情景与问题设定,实现文字到观念的自然转换。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史料解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课前准备:教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单元导入:同学们看我们大屏幕的背景,这是什么风格?(中国风)什么是中国风?(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风格)中国风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来,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风格,我们从今天开始就来了解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课时导入:在历史上,对于中华文化的态度并不是一致的,我们看一段视频,来看看在近代,部分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播放视频,展示问题:以陈独秀为代表兴起什么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绝对否定
二、新授
目标一:自学教材2-4页,提取出教材中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时期以及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概括出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时间:5分钟
我们将以接龙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项内容
5分钟结束后找一排学生接龙,教师在白板上提前写好时间如下
(一)历程
1、多元起源——原始社会
2、从奠基到发展,从传承到转折——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
唐:
宋:
明清:
3、由衰落到复兴——近代
鸦片战争后:
20世纪早期:
五四运动后:
学生接龙完成历程后,继续接龙主要代表与思想,同时大屏幕展示正确内容
孔子:儒家文化创立者,“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见贤思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尊贤使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有道而产生;自然而然,凸显人的存在
墨子:尚贤。
目标二(一)根据目标一种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她也有着自己可以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特点,请大家开始看到目标二的两个问题,结合材料,概括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大屏幕展示出所有的代表人物与思想主张,板书结合学生接龙补充完善,供学生思考归纳。三分钟之后由学生自主回答。提出某向内涵后,还可以再列举出其它的思想。
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和而不同
(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材料二????诸子百家部分代表:
1.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2.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3.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4.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5.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6.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材料三????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材料四????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彻底消失。
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
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回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展示材料与问题及要求
材料一???《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的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
材料二:核心价值观成长于中华大地,凝结着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趋向,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与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融合,再到近代以来,对西方优秀文化理念的借鉴,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崇尚,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继承并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又推陈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学”与“习”指的就是对于德性的修养和践行。《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塑造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政治生态,它对维护家庭和国家的伦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由组内形成发言代表进行展示。
中华文化的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思想源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三、小结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学生自主思考、自助发言,可结合政治理论进行阐述。
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女德班是指以宣扬“女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
2014年9月21日,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9%97%BB%E6%99%9A%E9%AB%98%E5%B3%B0?/?408098?)》报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这类女德班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
2018年12月,网传“温州惊现未成年人‘女德班’”一事,温州市第一时间成立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文成县组成的市县联合调查组。责令立即停班,关闭培训点。
提供两则“女德班”材料,让学生自由发言,训练学生根据历史观念与历史学习方法来判断与解释现实热点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目标检测
1、以下史实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包容性特点的是:
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
B.董仲舒融合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发展新儒学
C.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D.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B.墨子??????C.孟子??????D.老子
3、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4、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以德服人”???????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D.主张“性善论”
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7、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8、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9、“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0、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一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文中的“实学思潮”(????)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致用”主张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目标检测答案:BDCAC??ACCDB
教学反思
很难得有这样一次机会接触新教材。
这次试教我对课本内容的环节划分做了一些调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放在了一个目标内,一方面考虑特点本身加上扩展材料和归纳总结,含量不够并且比较单一,另一方面两个内容之间有着逻辑联系,因此放在一起比较充实,也比较合理。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本次试教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接龙形式的必答部分和探究问题后的抢答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知识基础,回答比较活跃,效果不错。
问题设置上尽量用比较平实的语言和较短的问题进行提问,围绕学科素养,对知识点的呈现灵活化处理,大部分知识学生有基础,另一部分教材有交代,整堂课内容本身没有讲授难度。
同时出现一些问题:
1、教材最后一目缺乏史料支撑,需要自行寻找合适的史料,材料字数上偏多,对当堂进行合作探究来讲并不是十分恰当。
2、板书作用有限,仅在历程中起到展示的作用,应该再发掘一些价值。
3、重难点解决上没有让学生去评价,教师干涉的过多。
未来解决思路:
1、对新材料进行更加有效的筛选与删节,力图将最核心、最能提高学生思维效率的材料呈现出来;
2、加强板书在换届推进中的使用率,借此拉近与学生互动似的距离。
3、放手让学生对现成的理论去进行评价,教室把控好整体价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