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Word习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Word习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9 09: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Word习题及答案
人教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作v?t图象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2、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3
s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25
m/s,沿斜面向下
B.5
m/s,沿斜面向下
C.5
m/s,沿斜面向上
D.25
m/s,沿斜面向上
3、(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2
m/s2
C.前3
s内的位移大小是6
m
D.第3
s末的速度大小是3.6
m/s
4、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为(  )
A.8
m/s      
B.12
m/s
C.10
m/s
D.14
m/s
5、(双选)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时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时的瞬时速率为v2,则(  )
A.t1>t2
B.t1=t2
C.v1∶v2=1∶2
D.v1∶v2=1∶3
6、(双选)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
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
7、某品牌轿车有多种车型,如30TFSI、35TFSI、50TFSI(每个车型字母前的数字称为G值),G值用来表示车型的整体加速感,数字越大,加速越快.
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的平均加速度数值(其单位为国际基本单位)再乘以10.
则型号为50TFSI的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的时间约为(  )
A.5.6
s
B.6.2
s
C.8.7
s
D.9.5
s
8、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4
m/s
D.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9、(双选)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两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  )
A.v1∶v2=2∶1 
B.v1∶v2=∶1
C.t1∶t2=1∶
D.t1∶t2=(-1)∶1
10、(双选)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石块和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下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的石块先着地
B.轻的木块先着地
C.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二者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
D.二者在下落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11、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
A.初速度为0
m/s
B.2
s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
C.5
s内的位移为0
m
D.加速度大小为1.5
m/s
12、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a2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1,t1和x2,t2.下列式子不成立的是(  )
A.= 
B.==
C.=
D.v=
13、如图所示,若有一个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当他下滑的距离为l时,速度为v;那么,当他的速度是时,下滑的距离是(  )
A. 
B.
C.
D.
14、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2.5倍,且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经过4
s,两者的速度均达到8
m/s,求:
(1)两者的初速度;
(2)两者加速度的大小.
15、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而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2,求:
(1)火车的加速度a;
(2)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2020—2021人教物理必修一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Word习题及答案
人教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作v?t图象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C [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A错误.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B错误,C正确.作v?t图象时,若各点与直线拟合,则作直线并使直线经过尽量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分布在直线两侧,D错误.]
2、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3
s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25
m/s,沿斜面向下
B.5
m/s,沿斜面向下
C.5
m/s,沿斜面向上
D.25
m/s,沿斜面向上
【答案】B [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速度减小为零所用时间为t1,由v0=at1,得t1==2
s,此后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加速,1
s后速度大小为v=5
m/s,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正确.]
3、(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2
m/s2
C.前3
s内的位移大小是6
m
D.第3
s末的速度大小是3.6
m/s
【答案】ABD [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s1=at,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为s2=at,则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为s3=s2-s1=at-at,可得加速度大小为a=1.2
m/s2,则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为s2=at=5.4
m;第3
s末的速度大小是v3=1.2×3
m/s=3.6
m/s,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故A、B、D正确,C错误.]
4、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为(  )
A.8
m/s      
B.12
m/s
C.10
m/s
D.14
m/s
【答案】C [由v2-v=2ax和v0=8
m/s,
a=1
m/s2,x=18
m可求出:
v=10
m/s,故C正确.]
5、(双选)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时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时的瞬时速率为v2,则(  )
A.t1>t2
B.t1=t2
C.v1∶v2=1∶2
D.v1∶v2=1∶3
【答案】BC [对垫片A,有l=gt,对垫片B,l+3l=g(t1+t2)2,则t1=t2,选项A错误,B正确;而v1=at1,v2=a(t1+t2),故v1∶v2=1∶2,选项C正确,D错误.]
6、(双选)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
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
AD [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
cm/s=200
cm/s=2
m/s,A对,B错.可以认为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200
cm/s=2
m/s,C错,D对.]
7、某品牌轿车有多种车型,如30TFSI、35TFSI、50TFSI(每个车型字母前的数字称为G值),G值用来表示车型的整体加速感,数字越大,加速越快.
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的平均加速度数值(其单位为国际基本单位)再乘以10.
则型号为50TFSI的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
km/h的时间约为(  )
A.5.6
s
B.6.2
s
C.8.7
s
D.9.5
s
【答案】A [由题意可知,50TFSI的加速度为a=5
m/s2,v=100
km/h≈27.8
m/s,故加速时间t==
s≈5.6
s.故选A.]
8、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4
m/s
D.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答案】C [根据x=at2可知题图线的斜率等于a,则a=
m/s2,即a=2
m/s2,故A错误;在0~2
s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为x=at2=×2×4
m=4
m,故B错误;2
s末的速度大小v=at=2×2
m/s=4
m/s,故C正确;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为Δx=at-at2=×2×(9-4)
m=5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故D错误.]
9、(双选)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两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二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设冰壶可看成质点)(  )
A.v1∶v2=2∶1 
B.v1∶v2=∶1
C.t1∶t2=1∶
D.t1∶t2=(-1)∶1
【答案】BD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两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1),故所求时间之比为(-1)∶1,所以C错误,D正确;由v=at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1,故A错误,B正确.]
10、(双选)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石块和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下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的石块先着地
B.轻的木块先着地
C.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二者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
D.二者在下落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D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释放的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程度与质量无关,运动情况是一样的,同时落地,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同,A、B错,C对;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D对.]
11、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
A.初速度为0
m/s
B.2
s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
C.5
s内的位移为0
m
D.加速度大小为1.5
m/s
【答案】B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0=5
m/s,末速度v=0,由公式a=可得a=
m/s2=-1
m/s2,A、D错误.由v=5-t知,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B正确.由于5
s内v?t图象面积不为零,所以C错误.]
12、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a2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1,t1和x2,t2.下列式子不成立的是(  )
A.= 
B.==
C.=
D.v=
【答案】C [由运动学规律得x1=a1t,x2=a2t,v=a1t1=a2t2,C错误;整理以上各式可得=,A正确;===,变形后可得v=,B、D正确.综上所述,应选择C.]
13、如图所示,若有一个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当他下滑的距离为l时,速度为v;那么,当他的速度是时,下滑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C [根据v-v=2ax得v2=2al,所以l=,又=2al1,得l1==,故C正确.]
14、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2.5倍,且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经过4
s,两者的速度均达到8
m/s,求:
(1)两者的初速度;
(2)两者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 (1)对甲、乙两物体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v甲+a甲
t,v=v乙-a乙
t,
又v乙=2.5v甲,a甲=2a乙,
由以上四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v甲==
m/s=4
m/s,
v乙==
m/s=10
m/s.
(2)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甲==
m/s2=1
m/s2,
a乙==
m/s2=0.5
m/s2.
[答案] (1)4
m/s 10
m/s
(2)1
m/s2 0.5
m/s2
15、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而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2,求:
(1)火车的加速度a;
(2)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解析:火车的运动情况可以等效成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速度为v1,前进位移l,速度变为v2,所求的v是经过处的速度,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
(1)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v=2al,火车加速度为a=.
(2)前一半位移为,v2-v=2a·
后一半位移也为,v-v2=2a·
所以有v2-v=v-v2,故v=.
(3)火车的平均速度=
故所用时间t==.
[答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