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还政,逐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
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
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慍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
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
十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傳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
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
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
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
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
旅/如是可矣
1.下苏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
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
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谥,指谥号。古代帝王
诸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
平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
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兖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
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傅尧俞
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
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5分)
(2)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黃,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高一语文答案
1.D
(本题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信息“‘流观似’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不能说“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而是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共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流观”的观照方式,这是受“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的。另外,“进行多角度观察”的表述也不正确,应该是“多点观照”。故选D。)
2.C
(本题C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了后者。故选C。)
3.A
(本题B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判断有误,文中虽然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得出“律诗在绾合古今上比较松散”的结论。作者在分析“堂前燕”这一意象时也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可见在文中“联结”就是“绾合”的同义语;C项,根据原文意思,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而不是反过来;D项,文中举例分析的两首刘禹锡诗,虽然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故选A。)
4.选B。
5.选B。
6.答:①加大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掌握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争夺“技术高地”,提升竞争力;②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加大与车企合作的力度;③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池材料的研究,避免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受到限制。④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避免国内恶性竞争,解决整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问题。
7.
C
(【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的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鉴赏。考生需要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叙事的角度,表现手法等。要特别注意小说虚构的文体特点,所以小说中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故C项“一段真实经历”错。故选C。)
8.答:
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里特有的由各种自然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的混响。②破碎的竹笛,断弦的琵笆发出的呜咽声传达的是山里孩子们由于老师去世不能继续读书的悲哀情绪。③与标题山音形成照应,是对标题的形象阐释。④在结构上,与下文的内容构成了转折,突出了声音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每点2分,答出3点即给6分)?
9.答:①“幼兽般的眼睛漆黑发亮”写出了小女孩看到陌生的“我”以后的慌乱、胆怯和试探。②“眼里的泪花像在走钢丝,摇摇欲坠”表现了女孩因不能读书而引发的哀伤情绪。③“黑桑葚般明亮的眼睛”写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渴盼和对未来的憧憬。(每点2分)
10.B
(“不足”是陈述“岁用”
的状况,故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C、D两项;而及物动词“救”的宾语是“其弊”,中间也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项。故选B项。)
11.C
(C.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启用的。)
12.D
(D“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错,傅尧俞只是告诉王安石世人对于新法的态度。)
13.(5分)(1)否则,只想着改革弊政,即使施行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聚敛天下财富为自己所用,那么天下就危险了。(“徒”只是、“更”改革、“为”实行了、“殆”危险。)
(5分)(2)王安石为此而怨恨他,只任命他在昭文馆任职,并暂时代理盐铁副使,不久又让他出任河北转运使,又改任江宁知府。(“愠”,怨恨;“直”通“值”,值班,引申为任职;“权”,暂代官职;“俄”,不久)
参考译文:
傅尧俞,字钦之。本来是郓州须城人,迁移到孟州济源。十岁就能够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就通过了科举考试。石介每次拜访,他都未尝不在家读书,石介说:“你这么年轻就专注于科举考试,不把游戏作为娱乐,是为什么呢?”傅尧俞回答:“我生性不喜欢喧闹嘈杂,没有别的原因啊。”石介大为赞叹,认为他非同寻常。
傅尧俞任新息县知县,经多次升迁担任太常博士。宋仁元祐末年,任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给李玮,被家臣梁怀吉、张承照离间,与丈夫不和。仁宗将二人贬到外地,不久,又将这两人召回公主家中,却把驸马李玮调到卫州做知州。傅尧俞说:“公主仗着陛下的宠爱轻视自己的丈夫,陛下却为了公主而放逐李玮,并把两个家臣调回来,这很不合礼仪,会被天下人耻笑,以后您将拿什么来教导其它的女儿呢?”
当时国家缺乏用度,谈论财政的人争相向皇上献上使国家富强的办法。傅尧俞上奏说:“如今经费开支不足,确实不能忽视,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陛下自己应当节俭,削减费用,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不耽误农时,不损害商人,这样国家自然会富裕。否则,只想着改革弊政,即使施行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聚敛天下财富为自己所用,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英宗即位后,傅尧俞转任殿中侍御史,又升任为起居舍人。英宗同皇太后同时处理政事,后来英宗生病,(政事由皇太后一人处理)英宗的病痊愈以后,傅尧俞上书太后,请她将权力交还给英宗。过了许久,傅尧俞听说内侍任守忠向太后进谗言,傅尧俞上疏太后说:“宫外议论纷纷,传言您和皇上之间有隔阂。我认为最能取信于人的事,莫过于将天下交给别人,也莫过于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公心。何况皇上凭借着英明睿智的天资,通晓古今,怎能将天下授予他人呢?”如果您能够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那么母慈子孝的美名就会一并传扬了。于是皇太后还政英宗,并且驱逐了进谗言的任守忠。
神宗即位后,傅尧俞调任庐州知州。熙宁三年被召回京城,王安石和他原先就十分要好,这时正要推行新法,他对傅尧俞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我等你还京已等了很久了,(若能得到你的支持,)我将授予你待制、谏院等(更高)职务。”傅尧俞对他说:“新法世人认为不合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应当赶紧讨论这件事。我平生不喜欢欺瞒,所以敢于以实相告。”王安石为此而怨恨他,只任命他在昭文馆任职,并暂时代理盐铁副使,不久又让他出任河北转运使,又改任江宁知府。之后先后到许州、河阳、徐州任职,两年之中在各地辗转改任了六次。
宋哲宗即位,提拔傅尧俞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任命他为中侍郎。元祐六年,傅尧俞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哲宗和太皇太后驾临哭悼,太皇太后对辅佐的大臣说:“傅侍郎清廉正直的气节,始终如一,真是金玉君子啊。我刚想任其为宰相,他却突然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谥号“献简”。
14.B.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项,“意境凄凉萧瑟”分析错误,第三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色彩艳丽,意境唯美。故选B。
15.
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即宏大开阔,有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③成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⑤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的综合运用。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
16.略
17.选D。
18.选C。
19.选D。
20.(每小题1分)①孝庄是谥号删去
②武松改为卢俊义
③《行路难》
改为《拟行路难》
④
少陵野老改为五柳先生
⑤
南宋改为北宋
⑥通史改为断代史
(孝庄是谥号删去,死后才有的,不可能自称。绰号“玉麒麟”、棒棍天下无双的是卢俊义。鲍照的作品是《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共十八首。少陵野老为杜甫自号,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司马光是北宋人;《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1.(3分)9年“喊楼”,只为高三加油/喊楼——为高三加油!
(主抓关键语句:“这是‘喊楼’——我们学校已经延续9年的一个传统,高一高二学生通过‘喊楼’为学长祝福”可知,这篇新闻的人物、主体事件和起因是:“高一高二学生通过‘喊楼’为学长祝福”。根据标题的特点组织答案即可。
)
作文(60分)
【审题】本题的材料,虽说的是“锦鲤”,最后的问题是,作为中学生,你的人生“锦鲤”是什么,你又要怎样获得自己的人生“锦鲤”呢?根据前面的材料,这里所谓的“锦鲤”,指的是人生的机会。可以从“如何抓住机遇、把握机遇”角度进行立意。
立意角度:
?1.幸福需要奋斗,不能迷信锦鲤。
2.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实现梦想。
3.幸运只是一时,奋斗才能永恒。
4.成为“锦鲤”实可喜,但人生不能全靠幸运。
5.有奋斗才能绽放芳华,靠幸运只能走向浮华。
素材准备:
1.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就是说,机遇不会给每个人提供机会,它只降临于有思想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的人。拿破仑在土伦战争以前虽然是个尉级军官,但他很早就着手研究各种军事战略战术,尤其是对大炮这种刚发明不久的新型武器进行了研究,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炮兵作战方案。所以,一旦机遇降临(让他担任指挥官),他便能胸有成竹地摆开炮阵,运用大炮的平射威力还击敌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如潮水般的疯狂进攻。
2.巴尔扎克说过:“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这一名言在丹麦着名物理学家奥斯特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一天,正当奥斯特在大学里讲课时。无意中,奥斯特发现当通电导线放在指南针附近时,指南针竟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偏转。奥斯特当然没有错过这个偶然的机遇,并且利用他的这一发现,最终总结出了导线中电流方向与指南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3.机遇偏爱有预备的头脑。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个勤学的人。有一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后,感到非常倦怠,坐在一辆马车里昏昏入睡了。这些天来,他聚精会神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大脑极度疲乏。进入睡眠状态后,他的大脑的许多神经经过暂时的休息,便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他似乎觉得碳分子都活了,在他眼前翩翩起舞,结成了一条长链。长链像蛇一样扭动着,忽然一口咬住自己的尾巴,盘成了一个圆圈。这时,凯库勒从梦中惊醒,忽有所悟地喊一声:“我找到答案了,苯分子是一环状结构。”假如凯库勒是一个懒汉,是不可能有这一发现的。
4.
机遇加才能等于成功。世界闻名喜剧大师卓别林5岁时初次登台亮相,就显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次,他母亲在演出时嗓子忽然哑了,她只得离开舞台。这时场内一片混乱,舞台总监灵机一动,想到卓别林曾当着母亲和朋友们的面进行过表演,就建议卓别林代替母亲上台表演。小小的卓别林毫不怯场,面对着满场的观众,镇静自若、毫不拘束地唱了一首歌,接着他又是唱又是舞,表演了几个节目,非凡是他模拟母亲唱那首《爱尔兰进行曲》时沙哑着嗓音唱,模拟得惟妙惟肖,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正是由于他把握住了这次偶然的机会,以后才能走上艺术道路,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喜剧大师。
5.
从细节中找机遇。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他曾系统地调查、整理和研究了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寻找中国乡野中散落的众多无价的古建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一曲河北小调《小放牛》。歌词中有一句:赵县的桥,应县的塔。梁思成当时就想,既然有赵县的桥,那应县的塔也应该是有的,自己应该去应县寻塔。经过实地考察,他最后找到了应县的塔,也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第一塔"的山西应县木塔。
6.
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雪莱)
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九龄)
结构设想: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本题的多种立意,确定一种立意,拟写一个鲜明的文章标题,如“成为‘锦鲤’实可喜,但人生不能全靠幸运”。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观点。接着围绕观点,进行说理。选择论据注意的典型性和覆盖面,可以综合使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文章结构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也可以是“提出观点——分析观点——强化观点”。文章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自己对如何把握机遇的看法。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