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级 2020-2021 学年 11 月学分认定考试生物学科考试题
第 I 卷 选择题(共 54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6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细胞跟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2154555132715
A.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B.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静息电位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的。将神经浸泡在某一溶液(模拟细胞外液,但无 Na+)中,则该神经( )
A.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B.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C.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D.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3.下图中 a、b、c 三个神经元构成了 1、2 两个突触,甲、乙、丙 3 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 c 上的电
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90868589535
A.甲表明刺激a 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 c 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 时,a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丙表明 b 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44405553111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若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
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 M 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 Q 点位
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 处和 S 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
2591435243840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 处无 K+外流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 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感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感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胰液和胰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刺激可以促进胰腺分泌促胰液素 B.胰腺分泌的激素不止一种
C.胰腺既是内分泌器官又是外分泌器官 D.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
2586355238760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 B 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元9.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科学家进入南极后,身体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C.人寒冷时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效应器为骨骼肌,而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垂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某同学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 2 组:甲组假手术(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乙组切除甲状腺;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长和单位时间耗氧量,并记录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B.A 曲线表示甲组小鼠代谢正常,耗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C.D 曲线表示乙组小鼠甲状腺激素缺乏,生长发育停滞
D.可增设丙组(假手术,给予甲状腺激素)作为实验组,使实验更严谨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醛固酮,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形成 R1,R1 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进而生成 IP,IP 发挥作用体现激素的生物效应。以下对此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醛固酮的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醛固酮进入细胞的方式和 R1 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不同C.IP 可能促进肾小管细胞中有机物分解供能
D.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细胞加强对 Na+和 K+的重吸收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49960132080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 、 、
抗原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④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
细胞 细胞 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 α 和β 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 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 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2533650476250A.外毒素 B.DNA C.外毒素 α 亚单位 D.外毒素 β 亚单位15.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异常引起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细胞甲是在胸腺中成熟的 B.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C.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 D.激素乙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DNA 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基因重组到载体上,直接或经包装注入动物体内, 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相应抗原。此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特异性免疫应答,尤其是能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应抗原的表达过程必须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B.T 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只分布在血浆中
C.接种 DNA 疫苗后,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浆细胞与细胞毒性 T 细胞中的基因和 mRNA 均存在差异性D.DNA 疫苗的研制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基因
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 T 淋巴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 细胞(Th 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 T 细胞(Tc 细胞)。某科研组做了用 HIV 病毒感染上述两类 T 细胞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IV 病毒破坏T 淋巴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机率增大B.Tc 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 Tc 细胞自身凋亡的缘故
C.Th 细胞易受 HIV 的攻击,将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D.正常机体接种疫苗后,Tc 细胞的形成与 Th 细胞无关系
对胚芽鞘进行图① ④所示的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慢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图示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注:②中暗盒不旋转,其内的胚芽鞘匀速旋转
A. B. C. D.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极性运输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的伸长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D.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植物生命活动除了直接受化学物质的调节之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产于热带地区的玉米适应短日照条件,在从热带地区引种至温带地区时,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B.冬小麦的正常开花离不开春化作用,实验室夏季种植冬小麦时,可合理使用冷库,调节冬小麦的开花C.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D.由于光敏色素的存在,光照可调节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35839088900
A.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B.图乙中①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图乙中 cd 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两图均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研究植物激素对豌豆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比较 1、2 可知,顶芽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比较 l、3 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的抑制作用
比较 2、4 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生长
比较 3、4 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效果大于细胞分裂素
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41617593345
小麦籽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
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小麦籽粒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
小麦籽粒的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油菜素内酯存在于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有促进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的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做了如下实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组
B 组
处理方法
5μ mol/L 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 BL
5μ mol/L 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 BL,再用 0.1μ mol/L BL 处理
检测指标
两天后检测 BL 合成基因CPD 和 BL 分解基因 BASI 的 mRNA 水平
247904076200
A.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丰富的植物激素B.Brz 处理促进基因 BASI 的表达,抑制基因 CPD 的表达C.BL 是 CPD 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D.在促进植物的营养体生长时,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存在协同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答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 1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依据动物细胞内的某些囊泡内容物作出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为消化酶,则该细胞的分泌物都进入内环境
B.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没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C.若为细胞因子,则该细胞一定是辅助性 T 细胞
D.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表面有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观察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实验中,用硫酸刺激左后肢趾间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右后肢同时收缩;刺激右后肢趾间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右后肢也同时收缩。若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中的某两条神经,再刺激左后肢皮肤中的感受器,结果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下列判断和推测正确的是( )
A.左后肢传入神经元和右后肢传出神经元均被破坏B.若用硫酸刺激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不会收缩C.兴奋从左后肢感受器传到右后肢时是双向的 D.感受器产生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为化学信号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脑部神经元 X 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 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当用特定光束照射X 神经元时,小鼠的舔水(即饮水)次数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究光刺激下小鼠的舔水行为是否和口渴程度有关,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测定在“光刺激”和“测量前 48h 限水”情况下三组小鼠 15min 内的舔水次数,结果为: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对照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对照组
实验组Ⅰ
实验组Ⅱ
测量前 48h 限水
-
-
+
光刺激
-
+
-
(注:“-”表示不处理,“+”表示处理)
神经元X 位于下丘脑,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光刺激神经元X 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可能减少C.实验组Ⅱ小鼠的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有关
D.光刺激激活X 神经元所诱导的过度饮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28.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辅助性 T 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淋巴细胞增殖
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可以治疗病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产生的问题,其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324294577787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29.某同学将豌豆幼苗横放几小时后,将一段弯曲部位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到细胞大小如图所示。检测到Ⅰ侧生长素的浓度低于Ⅱ侧(图中·表示生长素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部位是尖端的分生区 B.该区段不可能取自根尖
C.Ⅱ侧为茎的近地侧 D.生长素在该区段未体现两重性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
用青鲜素处理马铃薯,可以抑制其发芽,利于储存
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促进柿子的发育
第 I 卷 非选择题(共 46 分)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752475121856531.(11 分)你提起重物时,基本过程如下:肌肉被重物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 神经纤维和γ 神经纤维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α 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收缩以对抗牵张,γ 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以维持肌梭兴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从而提起重物。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ɑ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单向、双向)的,原因是 。
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 ,A 神经元属于 。γ 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 (填“增强”或“减弱”)。
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 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 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809625644525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
32.(9 分)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晚期出现严重痴呆。该病主要是由非可溶性β -淀粉样蛋白 Aβ 的聚集破坏神经细胞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出失语、失认或失行等病理特征,这说明 Aβ 的聚集损伤了 中的细跑。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 Aβ 的聚集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 ,从而导致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
研究发现,雌激素能促进的前体分解成可溶性的蛋白,从而减缓老年性痴呆症犾。这体现的调节方式为 。这体现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是 。
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注射抗 Aβ 的抗体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法之―。其原理是
。33.(15 分)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 (正/负)反馈调节,其合成部位是 ,与其生理效应类似的生长调节剂是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是 。
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是(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 。
赤霉素作用的发挥也同动物激素一样,需要受体。现有赤霉素突变矮生玉米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或赤霉素水平低),二是受体异常(不能与赤霉素结合发挥作用)。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该突变矮生玉米品种产生的原因属于上述哪一种。材料:突变矮生玉米幼苗若干株、赤霉素溶液、根据需要其他用品自选。(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设计实验思路:① ;
② ;
③ 。
结果和结论:① ,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植株不能产生赤霉素引起;
② ,则突变矮生玉米品种由受体异常引起。34.(11 分)用某种降血糖物质 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 X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要验证 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血糖浓度,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 , 对照组注射 ,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 ,则表明 X 有降血糖作用。
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 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 1,用 小鼠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注射 ,对照组 1 注射 ,对照组 2 注射 ,一定时间后若 (填组别)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 (填组别)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