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单位: 学科:高中生物 教师:
课题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课型 新课 教学对象
教案 背景 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学生课前准备: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课时
教学 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在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它是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典型实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多方面技术。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内容微观,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知理解难度,但是学生有了学习基础,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⑴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⑵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⑶ 举例说出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情感
目标 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重点 难点 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法 学法
教法: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信息技术
希沃白板、
希沃授课助手、
思维导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在《今天你要嫁给我》背景音乐下对“太空婚礼”历史事件进行介绍并设置游戏环节。
学生活动:观看、体会、思考、完成游戏。
设计意图:音乐及图片的播放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游戏环节的设置又恰到好处帮助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进行了归纳复习,从而引入本课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学习。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1、传统抗体生产
教师活动:从必修三体液免疫入手,设置问题,带领学生回顾抗体定义及传统抗体制备方法及缺点。
问题如下:
(1)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的?可以与什么物质特异性结合?
获得抗体的传统方法是什么?有何缺陷?
(3)浆(B)细胞是否能无限增殖产生抗体?
(4)能否利用所学内容让浆(B)细胞具备无限增殖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启发思考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学习新知
2、单克隆抗体制备
本环节是重点难点所在,从课前自主探究到课上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驾驭课堂。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小组交流,完成白板上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并通过问题串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找出流程图错误,强化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期待课堂生成性问题出现)
学生活动:课前已经尝试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的模型构建,课上小组短暂交流,完成白板上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大约用时4分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互助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总结能力、锻炼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标,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从“二、二、二、二”角度总结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学生活动:总结二次筛选目的、二次筛选方法、二次培养、二次技术
设计意图:提升知识总结能力,强化记忆,突破重难点。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教师活动:引导从传统抗体缺点角度总结。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维。
单克隆抗体应用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得出答案、强调何为生物导弹。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关注“生物导弹”,关注生物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借助板书,回顾要点,构建思维导图
学生活动:回忆、体会,构建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导图,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
练习 登陆作业盒子APP完成相关习题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检测效果
布置
作业 1、综述报告(选做)2、作业基础篇(必做)3、能力篇(选做)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夯实基础
板书 设计 单克隆抗体制备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传统抗体生产方法
2、过程
3、优点
4、应用
教学 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整体上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设计的初衷,并通过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而使整堂课显得很顺畅自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难点,构建了知识体系,夯实基础,巩固了知识要点,符合智慧课堂的理念。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当堂检测
单选题:
1、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2、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3、单克隆抗体(单抗)实质上是单个效应B细胞通过克隆形成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免疫球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单抗作为生物导弹能定向到达癌细胞所在部位
B.单抗制备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C.在单抗制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至少两次细胞筛选
D.只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的诱导,才能促使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4、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其优越之处在于??
A.单克隆抗体可作为某些药物的载体
B.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制备
C.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5、“生物导弹”是指
A.单克隆抗体 B.杂交瘤细胞
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
下图是科学家新研发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涉及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经酶A处理后的Ⅰ与质粒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
C.若供体DNA提供了prG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
则该过程中的Ⅱ是已免疫的B细胞
D.通过检测和筛选得到的Ⅲ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
分泌特异性抗体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