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图像专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
C.
t1~t2时间内,a、b位移相同
D.
a车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b车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体()
A.
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B.
在0到5
s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
m
C.
第1
s内与第5
s内加速度方向相同
D.
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s末甲在乙前面
B.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
C.
在内,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s末
D.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末和6s末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的出发点一定不同
B.
在0到t2的时间内,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C.
在t1到t2时间内某一时刻,两车的加速度相同
D.
在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t图象中t1时刻v1<v2
C.
v-t图象中0~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
D.
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物体甲的速度-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0-4s?时间内甲、乙均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B.
在?t=2s?时甲、乙速度均为零
C.
0-4s?时间内甲、乙路程均为?6m
D.
0-4s?时间内甲、乙位移均为零
某物体原先静止于一光滑水平面上,t=0时受水平外力作用开始沿直线运动,0~8
s内其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
m/s
B.
0~2
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为2
m
C.
0~8
s内物体的最大速度为7
m/s
D.
物体在t=8
s时与在t=2s时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甲所示,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有、两个小物块,沿同一方向(向右)运动,时刻,、相距?m,其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追上所用的时间是(???
)
A.
8
s
B.
7
s
C.
6.25
s
D.
5
s
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质点做速度为1?m/s?的匀速直线运动
B.
质点做加速度为1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
质点在第1?s末的速度为2m/s
D.
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其图象如图所示,在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处,在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若甲、乙在时刻相遇,则
B.
若甲、乙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
C.
若,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
D.
若,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v2>v1)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沿传送带运动的反方向滑上传送带,选v2的方向为正方向,从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其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6
s末返回出发点
C.
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相同
D.
物体在1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
在t=0时刻,甲、乙两汽车从相距1.5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的时间。下列对两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t=2×10-2
h时,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t=3×10-2
h时,甲、乙两车相距0.45
km
C.
在0~4×10-2
h时间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在任意时刻总比甲车的大
D.
在t=5×10-2
h时,甲、乙两车相遇
某质点从t=0开始沿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B.
t=2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m/s
C.
t=2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D.
前2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m
如图所示,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则该质点()?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B.
0~2s内的位移为2m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1m/s
D.
2s末的速度是4m/s
如图甲所示,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将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作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
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的速度大小为v0?????????
B.
滑块经过甲、乙两光电门最长时间为t0
C.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D.
图线下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大小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质点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图线甲为抛物线的左半支且顶点在15s处,图线乙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5s时乙车的速度为2m/s,甲车的速率为2m/s
B.
t=0时刻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5m
C.
t=0时刻甲车的速度大小为4m/s
D.
甲车的加速度大为0.1m/s2
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象(x-t图象),P(t1,x1)为图象上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B.
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D.
0-t1时间内,质点平均速度大小为
图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若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
A.
甲在0到时间内,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B.
甲开始运动时,甲在乙的前面
C.
时刻,它们相遇,且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
D.
0到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
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A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D的坐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相遇两次
B.
t1~t2时间段内B的平均速度与A的速度相等
C.
A、B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
D.
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置坐标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判断汽车的运动规律,通过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判断哪个汽车在前,通过图线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
【解答】
A.由图线可知,a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
BC.在t2时刻,两车相遇,在t1-t2时间内,a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a的位移大,可知t1时刻,b车在前,a车在后,故BC错误;
D.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a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解答本题应注意:(1)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面积的正负表示物体位移的方向;
(3)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
A.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速度方向相同,故A错误;
B.
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0~5s内的位移,故B错误;
C.
第1s末所在位置的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加速度沿正方向;第5s末的所在位置的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加速度沿负方向,所以第1s内与第5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
D.在0到2
s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v-t图象中,图线上某点对应纵轴坐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判断2s和6s内两物体位移是否相等即可判断是否相遇。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对于v-t图象问题,关键要抓住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能根据面积关系得出位移关系。
【解答】
???????A.4s时甲的位移为x=4×2=8m,乙的位移为:x′=×2×4+×(2+4)×2=10m;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2m,故乙在甲前面,故A错误;
B.乙的运动方向始终沿正方向,未发生变化,故B错误;
C.1s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而4s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2-4之间三角形的面积,明显4s末二者的距离最大,故C错误;
D.t=2s末时乙的位移为x=×2×4=4m,甲的位移为x′=2×2=4m,两者位移相同,又是从同一地面出发,故2s末时二者相遇,同理可判断6s末二者也是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分析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平均速度关系,根据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关系。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知道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
A.由图中所给的速度-时间图象不能确定两车的出发点关系,故A错误;
B.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车的速度相同,不表示两车相遇,由于两车的初始位置关系不确定,故不能确定在0到t2的时间内,两车相遇的次数,故B错误;
C.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在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会在某时刻与乙车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相等,即在t1到t2时间内某一时刻,两车的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
D.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在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则甲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分析】
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都表示直线运动的情况.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读出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位移关系,比较平均速度的关系。位移图象由斜率的正负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
?本题两种运动图象形状相似,但物理意义不同,关键从数学角度来理解其物理意义,不能混淆。
【解答】
A.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无法表示曲线运动,故A错误;
B.x-t图象中t1时刻1的切线的斜率比2的斜率大,所以v1>v2,故B错误;?
C.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得知,在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的位移比4的位移小,所以3的平均速度比4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
D.x-t图象中的t2时刻表示速度反向,而v-t图象中的t4时刻表示加速度反向,速度还是正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在4s时间内的v-t图象是直线,加速度恒定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在前2s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2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4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不变,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
B、在?t=2s?时甲的速度为零,乙的位置为零,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D、甲通过的总路程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S=2××2×3m=6m,乙在4s时间内从-3m运动到+3m位置,故位移为6m,单向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大小,即路程也为6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面积无意义。
本题考查了x-t图象与v-t图象的区别,明确斜率、与t轴包围的面积的含义,基础题。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在直线运动中的a-t图象问题。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a-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的改变,初速度为0,根据求解某时刻的速度;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求解位移。
【解答】
A.根据a-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的改变可知,在0~2s内,物体的速度改变量4m/s,由于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所以t=2s时的速度为4m/s,故A错误;
B.在0~2
s内,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0~8
s内物体的最大速度的时刻为t=5s时刻,,故C正确;
D.由a-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的改变可知,物体在t=8
s时与在t=2s时的运动时的速度相同,且都为4m/s,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追及问题,结合位移关系,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注意B速度减速到零不再运动。
本题考查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在求解追及的时间时,要注意B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到零后不再运动。
【解答】
解:B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为:t==s=5s.在这5s内,A的位移为:xA=vAt=4×5m=20m;B的位移为:xB=t=×5m=25m,此时两车相距为:=xB+7-xA=25+7-20m=12m;所以A追上B所需的时间为:t′=t+=5+s=8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实质上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
?的图象表示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贴图产直接读出速度,由求平均速度。
【解答】
AB.由图得:.根据,得:,?
对比可得:,则加速度为,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质点的初速度,在1s末速度为,故C正确;
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追及与相遇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两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是两物体相遇的条件,此外,v-t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2v0,在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x,则乙车的位移为,若甲乙在t1时刻相遇,则,故A正确;
BD.若甲乙在时刻相遇,由图象可知阴影部分对应的距离,即:,
由图象中的对称关系,下次相遇的时刻为:,故BD正确;
C.若,由A中解析可知t1时刻乙仍然在甲的前方,而t1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故甲乙不会相遇,C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体由于惯性冲上皮带后,从右端滑上传送带时,可以先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再反向加速后匀速,也可以一直减速,分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题。
本题关键是对于物体运动过程分析,物体可能一直减速,也有可能先减速后匀速运动,也可能先减速后加速再匀速运动,难度适中。
【解答】
?A.小物块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左端后速度还没有减为零,离开传送带后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
B.小物块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先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v1后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物块做匀减速运动速度达到零后不能一直匀加速下去,反向加速后,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v1后匀速运动,故C错误;
D.小物块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左端时速度恰好为零,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不可能的,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看物体是否改变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
?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
【解答】A.物体在第1
s末前后速度均为正值,故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根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知物体在0~6
s内位移大于零,则第6
s末没有返回出发点,故B错误;
C.物体在第2
s内、第3
s内的图线斜率相同,则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
?D.物体在前4
s内位移为零,在4~6
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故第2
s末和6
s末时离出发点最远,最大位移为,故D错误.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位移关系判断两车是否相遇。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解答】
A.在t=2×10-2h时刻,乙车的速度仍然为负值,说明运动方向并未改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t=3×10-2h时刻甲的速度是36km/h,甲的位移大小为:x甲=×36km/h×3×10-2h=0.54km,
乙的位移大小为:x乙=×30km/h×(3+1)×10-2h=0.6km,
此时两车相距:△x=1.5-0.54-0.6=0.36(km)。故B错误;
C.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可知,在1×10-2h-2×10-2h内,乙车运动加速度为0,大小比甲车的小,故C错误;
D.在3×10-2h-5×10-2h内,甲沿正方向运动,乙也沿正方向运动,甲的位移大小为:x甲=×(36+60)km/h×2×10-2h=0.96km,
乙的位移大小为:x乙=×60km/h×2×10-2h=0.6km,
此时两车相距:△x′=0.36-0.96+0.6=0(km),
可知在t=5×10-2h时刻,甲乙两车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写出v2与x的关系式,结合图象的信息分析即可。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通过解析式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并能灵活选择运动学公式。
【解答】
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v02=2ax,则有:v2=v02+2ax,由数学知识可得:2a=m/s2=-4m/s2,得质点的加速度为:a=-2m/s2.初速度为:v0=4m/s,故A错误;
BC.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2s时质点速度为:v=v0+at=4m/s-2×2m/s=0,故BC错误;
D.前2s质点位移为:x==m=4m,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而求出加速度,位移等,注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本题关键是能根据图象写出函数表达式,从而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解答】
A.由图像可知,对比位移公式:,可得,v0=0;,解得a=2m/s2,故A错误;
B.0-2s内的位移为s=t2=4m,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v=at可知,2s末的速度v=at=2×2m/s=4m/s,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所以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所以可得出图像的截距代表,图像的斜率代表。
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图像问题,熟练掌握公式的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AC.因为零时刻速度代表的是下滑的末速度,所以可以看成是下滑过程中的逆过程,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所以图像的函数表达式为:?,所以可得出图像的截距代表,图像的斜率大小代表,因此截距也就是通过光电门乙的速度大小,加速度,故A正确,C错误;
B.通过甲乙光电门的时间可以利用公式,而,则,因此通过甲乙光电门的时间不等于,故B错误;
D.图像反映的是甲乙光电门的距离,而不是由静止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故D错误。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位移时间图像,关键是能够从图像中分析出甲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根据甲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结合特殊点计算其加速度和初速度,再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计算。
【解答】
设甲质点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at2-bt+x0,由于对称轴为,且和t轴只有一个交点,即b2-4ax0=0,再将t=5s时,x=10m代入可得a=0.1,b=3,x0=22.5,再将其表达式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比较可知,质点甲的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2m/s2,初位置x0=22.5m
A.t=5s时乙车的速度为,而甲车的速度为,故A正确;
B.t=0时刻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x0=22.5m,故B错误;
C.t=0时刻甲车的速度大小为3m/s,C错误;
D.甲车的加速度大为0.2m/s2,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据此求出t1时刻的速度,根据图象可知,t=0时刻,初速度不为零,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解加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了x-t图象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得出有效信息,知道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难度适中。
【解答】
AB.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t=0时刻,初速度不为零,根据a=可知,加速度a=,故C错误;
D.0-t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可知两物体同时出发,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1m处。甲物体在T1~T2时间内在中途停了一会儿,在T3时刻甲追上了乙。
此题关键要掌握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斜率表示速度。
【解答】
A.
在0到T1时间内,甲做单向直线运动,故位移等于路程,故A错误;
B.
t=0时刻,甲开始运动,此时乙的位置坐标为正,说明乙在甲的前面,故B错误;
C.
T3时刻,甲和乙的位置坐标相同,故它们相遇;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故C正确;
D.
0到T3时间内,甲、乙的位移不同,故平均速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知道两图线相交表示相遇,斜率表示速度。
【解答】
A.x-t图像交点表示A、B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选项A正确;
BC.由题图可知,t1~t2时间段内,A做匀速运动,A、B的位置变化相同,则B的平均速度与A的速度相等,B的x-t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所以B做匀加速运动,B在t1~t2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选项B、C正确;
D.当A、B速度相等时,A在B前面且离B最远,即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此时A的位置坐标为,B的位置坐标小于,故选项D错误。
本题选错误确的,故选D。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