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上生物 5.1.2病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上生物 5.1.2病毒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19 14: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在介绍细菌之后,介绍病毒。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和增值;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医学和基因工程上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特殊群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生命体。
二、学情分析:
?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怎么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
?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2)尝试制作噬菌体的模型,提高设计、制作与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3)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视频:“埃博拉病毒”新闻报道
板书课题:病毒
观看、说体会 视频资料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病毒的
发现 课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观察、分析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病毒的
特征
提问:从病毒发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病毒的什么信息?
评价学生:思维敏捷,观察分析能力强
讲述:大约十亿个细菌等于一粒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病毒的分布广泛 思考、回答
病毒的特征:小
病毒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说明病毒比细菌小。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
加深学生理解病毒之“小”。






病毒

形态
结构
布置任务:阅读课本、说出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及类型。
评价学生的回答。
提问: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观察、思考
自主表达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回答:三种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

病毒

生活

种类
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
课件:“病毒的生命活动”小资料,从中获得有关病毒生命活动的什么信息?
提问:病毒都能寄生在哪些生物体中呢
被寄生的生物体叫寄主。
提问: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的种类有哪些?
讲述: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能够吞噬细菌的生物体)
展示噬菌体的模型 自主表达
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
生答:动物、植物和
细菌体内。
回答: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展示自己制作的噬菌体的模型。并介绍其各部结构名称、
激发学生思考

病毒
的繁殖
病毒
的繁殖
提问: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课件: 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
提问:说出病毒的繁殖过程。
评价学生的回答。
提问: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
强调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回答:复制增殖
思考:如何复制增殖
观看课件,动画演示
理解病毒的复制增殖。
回答: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
回答:DNA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为高中学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初埋伏笔。

总结病毒的
主要特征
让学生总结病毒的主要特征
完成板书 自主表达,相互补充
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专门寄生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 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特点 小组合作
完成课本表格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讲述:病毒往往通过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和生物媒介等途径进行传播。人类80%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提问:你知道的有哪些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
课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设疑: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无益的吗?
提问: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病毒?
评价学生的回答
课件: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听,了解
思考、回答。
艾滋病、天花、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甲肝、麻疹、H1N1、H7N9、流感、手足口、非典、疯牛病、口蹄疫、鸡瘟、猪瘟、枣疯病、水稻矮丛病等
?
观察、理解、体会。
?
思考、回答。
观察、理解、体会。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突出教学重点。
?
激发学习兴趣。
?
?
?
突出重点。
?
?
?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总结回顾 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教学环节
课件:大显身手
教师活动
口答
学生活动 自我检测,巩固所学,树立自信。
教学意图

课外延伸 面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疾病,尤其在变幻莫测的流感病毒面前,我们该怎么做呢?
回答: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过度自然: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2、新旧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如生物的特征的回顾。
3、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多处采用对比、分析、推理,特别是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上,通过对比、推理加深学生的认识,如病毒与细胞结构的对比。由伊万诺夫斯基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病毒的“小”。
4、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辩证看待病毒的作用,正确的对待艾滋病人及家属。
5、初埋伏笔:教学过程注重为今后的教学服务,如下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高中的“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在本节课都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