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化学改变着人类的未来,下列科研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有关的是( )
A.研制火箭升空的燃料
B.绘制水稻基因图谱
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
D.电脑软件的开发
2.(1分)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木炭在O2中的燃烧
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3.(1分)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胆矾研碎
B.衣服晾干
C.酒精挥发
D.粮食酿酒
4.(1分)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木柴能燃烧
B.铜能导电
C.氧气具有氧化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1分)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6.(1分)如图下列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1分)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
D.放回原试剂瓶
8.(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块状固体直接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品尝药品的味道
D.用滴瓶里的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9.(1分)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量筒
10.(1分)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液体体积( )
A.一定大于5
mL
B.一定小于5
mL
C.一定等于5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
mL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6分)写出以下元素所对应的名称或符号:
钠:
;O:
;镁:
;
N:
;铝
;P:
。
12.(7分)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可燃
,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13.(4分)将如图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用字母填在相应的位置.
(1)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
;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3)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
(4)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
(5)加热时常垫在玻璃仪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
14.(4分)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名称
;
B:名称
;
D:名称
;
E:名称
。
15.(6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
mL,固体药品只需
即可;
(2)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通常把称量物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
。
16.(8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
(2)点燃蜡烛,石蜡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
(填“高”或“低”);蜡烛燃烧,说明石蜡具有
性。蜡烛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
17.(5分)李华同学做“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如图的两个实验探究。
(1)实验1中,甲、乙两瓶里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乙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低。
(2)实验2中的现象,甲瓶里的澄清石灰水
,乙瓶里的澄清石灰水
。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多。
(3)实验1和实验2都是通过
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探究。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答案】A
【解答】解:A、燃料的研发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正确;
B、绘制水稻基因图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错误;
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属于物理研究的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错误;
D、电脑软件的开发,属于计算机研究的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答】解:A、木条复燃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对着干燥玻璃片吹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答案】D
【解答】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答】解:A、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木柴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铜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氧气具有氧化性,是通过氧化反应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5.【答案】C
【解答】解:碳酸钠为白色粉末状药品,取用时需使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故选:C。
6.【答案】B
【解答】解: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故选:B。
7.【答案】C
【解答】解:A、化学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使用或处理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伤亡事故,因此用剩药品绝对不允许带出实验室。故此处理方法不正确;
B、用过的废酸已不再有使用价值,故此处理方法不正确;
C、倒入废液缸实验后集中处理,既安全方便又不污染环境。此处理方法为正确的方法;
D、放回原瓶将造成全部药品被污染,形成浪费。故此处理方法不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答】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将会砸裂试管底部。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故B正确;
C、许多药品有毒性或腐蚀性,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C不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滴管,用滴瓶里的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不能用清水冲洗干净,直接插回即可,故D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答】解:
A、试管能直接加热,故错误;
B、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错误;
C、蒸发皿能直接加热,故错误;
D、量筒不能用于加热反应,否则会因热胀冷缩使读数不准确,故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答】解: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0mL,其实大于10mL,我们可以假设为11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该读数方法正确,所以加入量筒内液体是15mL﹣11mL=4mL,所以一定小于5mL。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答案】Na;氧;Mg;氮;Al;磷.
【解答】解:钠、镁、铝的元素符号分别是Na、Mg、Al;
O、N、P分别是氧元素、氮元素、磷元素的元素符号.
故答案为:Na;氧;Mg;氮;Al;磷.
12.
【解答】解: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化学变化。故填:D
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
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属于物理变化。故填:C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
不可燃
属于化学性质。故填: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故填:D
13.
【解答】解:(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试管夹;
(2)储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
(3)用来洗涤玻璃仪器内壁的工具是试管刷;
(4)用来夹持燃烧镁带的工具是坩埚钳;
(5)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石棉网;
故答案为:(1)A;
(2)E;
(3)F;
(4)G;(5)H.
14.【答案】托盘天平;镊子;胶头滴管;药匙。
【解答】解:A为用于称量物质质量的托盘天平,B为取用固体颗粒的镊子,D为滴加少量液体的胶头滴管,E为取用固体粉末的药匙;
故答案为:托盘天平;镊子;胶头滴管;药匙。
15.【答案】(1)1~2;盖满试管底部;
(2)左;右;
(3);有人的地方.
【解答】解:(1)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用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2)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通常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上称量;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
故答案为:(1)1~2;盖满试管底部;(2)左;右;(3);有人的地方.
16.【答案】(1)小;小;难。
(2)a;外焰。
(3)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小刀可以切开蜡烛,说明硬度小,浮于水面,说明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小;小;难。
(2)蜡烛点燃,石蜡熔化,说明熔点低;蜡烛可以燃烧,说明具有可燃性;蜡烛燃烧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可以看到外焰a处火柴梗最先碳化;
故答案为:a;外焰。
(3)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加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可以得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水和二氧化碳。
17.【答案】(1)氧气;
(2)不变浑浊;变浑浊;二氧化碳;
(3)对比。
【解答】解:(1)实验1中,乙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低,故填:氧气;
(2)实验2中,甲瓶里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乙瓶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多,故填:不变浑浊;变浑浊;二氧化碳;
(3)实验1和实验2都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探究,故填: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