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太阳》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9 22: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相对于其他单元,习作单元聚集了更多的写作资源,整个习作单元就是以语文要素为统领、以写作资源为内容、以习作训练为终点的课程系统。
  本单元聚焦的是“说明性文章”。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太阳》作为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具有典范性。
  首先本课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结构清晰,条理清楚,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为学生习作的材料提取、筛选,文章结构安排以及表达方式方法提供了标准。
  其次,从内容上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让太阳“远、大、热” 的特点变得可感;在讲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课文从太阳与万物生长的直接联系,写到太阳与能源形成、气候变化以及预防疾病的间接联系,多角度进行表达,层次分明,内容丰富。
  课后两个问题的设定也是为单元的主题服务,都是为学生完成最后的习作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梳理以及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提取、整合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习写说明性文章,之前学过《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说明性课文,这些课文的学习基本不涉及说明方法的学习,因此,说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是新知,要注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总结讲授。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大阳以及通过梳理信息总结出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恰当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以及恰当的迁移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四、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大阳以及通过梳理信息总结出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2.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恰当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以及恰当的迁移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五、课时安排
  本课共计两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
  1.师:孩子们,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
  预设:说明文
  2.师: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学习这些说明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课文,加深印象。
  1.师:我们一起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
  板书:太阳
  2.齐读课题。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这是课前的预习作业(ppt出示预习内容)
  (1)请大家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将课文流畅的朗读下来?
  (2)边读边画出认读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师:小组内一人一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看看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小组接龙读词语。
  3.字理讲解“殖”字。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那么文章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
  (四)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结合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生:(1-3自然段)介绍太阳相关知识,(4-7自然段)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2.我们一起来关注第4自然段。
  (1)试着给第4自然段划分层次,找出与太阳有关系的事物的名称。
  (2)将这些词语试着分分类,分类归纳总结。
  (3)通过找关键词,总结出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
  3.下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梳理5-7自然段。可以用上刚才总结的方法,也可以用上以前学过的做批注或是列图表的方式进行梳理。
  预设:我通过批注的方式来总结的。
  师:通过总结我们知道这几段是从气象的变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来写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 最后,咱们一起读一读第8自然段,这段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个自然段对太阳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
  丽可爱的世界。”
  预设:太阳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小结:为了说明太阳与人类之间关系密切,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大阳以及通过梳理信息总结出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一)自读1-3自然段,体会语言。重点关注表达方法。
  (二)聚焦重点,感悟语言。
  1.师:一起看课后第二题,想一想太阳的哪一个特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作者是怎么把这个特点说明白讲具体的呢?
  (1)预设:非常远。
  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看看哪组句子说得更明白。
  (出示ppt)(1)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多年。
  (出示ppt)(2)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预设:我坐过飞机,要飞二十几年,太惊讶了!
  师:这两组句子进行对比,很远、很多年都是比较笼统、模糊的说法。作者用“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这些具体的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列数字(板书)。又用“步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
  (2)如果让你描述太阳有多大,你会怎么说?
  出示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句话,这一句除了列数字,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预设:作比较的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师:作者拿地球与太阳进行了比较,这样的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板书)
  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的比较。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话,那么太阳就是一百三十万个乒乓球那么大。通过直观的对比,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作比较的好处就是能更好地突出太阳大的特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第三自然段,自己读一读,想想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作者在说明太阳温度高的时候,用了哪些数字?如果这句话只保留“太阳的温度很高”,你觉得怎么样?
  预设:没有具体的感觉到底有多热。
  小组交流:针对“五千多摄氏度”来说一说生活中熟知的事物的温度。(补充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师:五千摄氏度有多热我们不太清楚,但当我们与生活中的开水的温度、钢铁的熔点等进行对比后,马上就能感受到太阳的温度是很高的,看来列数字真是一个好办法。
  (三)对比阅读,再次感悟。
  1.出示统编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中的独角仙以及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两篇课文。
  2.自主阅读。关注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这两篇课文与《太阳》有哪些共同之处?
  预设:你找到了文中所使用的哪些说明方法?
  预设:列数字、作比较等。
  师: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点明方法,当堂练笔
  1.从多方面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从“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太阳。作者为了说明太阳的特点,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说明性文章,要关注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尝试写说明性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一起来看本单元出示“初试身手”第一题的图片对照文字,你发现这段文字是怎么把这个塔介绍清楚的?
  3.试着归纳总结:可以围绕事物的特点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就可以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1)那你们想想然后选择身边熟悉的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某种特征。写一两段话。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给大家展示一下?
  预设: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师总结:孩子们,在写一篇说明性文章的时候,可以运用到课文中所学的说明方法。要围绕突出特点来写。可以结合资料,将所介绍的事物的某个特征说清楚。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建议
  搜集相关资料,课下继续完善当堂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