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50分)
1. 许倬云教授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 ?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 ? ? )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4. 对如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5. 《晋书》中记载,博士张楫上《古今字诂》。其《巾部》云:“纸,今帋也,其字从巾。 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糸。此形声也。后汉和帝元兴(105)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音虽同,糸、巾为殊,不得言古 纸为今纸。”材料反映出( )
A.古纸是丝织物,蔡候纸以旧麻布为原料B.蔡伦制成的故布帋才是最早的纸
C.蔡伦改进之前,书写材料只有素帛幡纸D.东汉时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6.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7.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8.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建制和名称来源于(? ? ? ? )
A.元朝? B.明朝? C.唐朝 D.清朝
9. “(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晋之宗家祁倶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以上材料表明( )
A.秦朝开始设郡县 B.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
C.秦统一中国以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10. 老子认为:“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可见老子(? ? ? ? )
A. 贯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B. 倡导礼制顺其自然
C.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 以民为本反对战争
11. 汉文帝时多次训诫百官要劝课农桑,并连续下诏减轻民众负担,让群臣对百姓鳏寡孤独穷乏之人举行赈贷。这些做法(? ? ? ? )
A.为之后的国力强盛奠定基础B.使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C.有利于打击地方诸侯国势力D.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12.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13. 从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14. 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到北宋词的创作兴盛,元朝时,杂剧和散曲深受世人欢迎。对此发展趋势解释正确的是( )
A.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元B.文学平民化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C.开科取士有利于文学形式不断创新D.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创作
15.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 B.早于汉字创立
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
16.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 ? ? )
A.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D.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17. 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如下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表: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京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京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比北方要好
C.明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
D.南方人“官本位”思想比北方人更强
18. 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 ? ? ? )
A.朝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
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
19. 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这说明( )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实质相近D.韩非与荀子的基本主张一致
20. 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21. 为了尽快平定黄巾军起义战事,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这一措施( )
A.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B.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使黄巾起义很快蔓延到全国
22.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 ? ? ? )
A.589年 B.618年 C.960年 D.1227年
?23.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 ? ? ? )
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
24. 如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图中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 ? ? )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 ? ②高度发达的工商业? ? ③相对活跃的思想文化? ? ④科技发明大量应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管子?小匡》
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
材料四?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清?董含《三冈识略》
(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
(2)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以工商致富者,甚至能进入仕途?
(3)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追求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势在合,官僚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春秋时期,在外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诸候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中的“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周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政治制度体现了“贵族政治”?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28、(20分)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50分)
1 DBDDA 6 CBACD 11 ACCBA 16 BCCCB 21 ABCDB
二、 材料分析题
26、(18分)(1)春秋时代社会巨变,其最深刻的变化来自经济领域,以铁制农具和农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国力竞争决定于经济实力,各国推行耕战政策,农民地位更加重要。
(2)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礼崩乐坏;农业发展,工商活跃,整个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局面,为商人凭借经济势力,跻身仕途提供了较多机会。
(3)中国以农立国,重农抑商,可以保障农业发展(劳动力),保障政府的财源和兵员,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4)持否定和蔑视态度。董含从传统士大夫立场出发,坚持儒家社会道德,有利于弘扬正气,抑制社会腐败,纯化社会风俗,维系社会稳定,有其积极意义。但他看不到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仍坚持本末秩序,维护传统的农耕道德,并以此来否定财货,轻视商人,其认识已经落后于时代。
27、(12分)(1)实质:中央集权体制。政治制度:分封制。(4分)
(2)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根本原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8分)
28、(20分)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积极作用:方便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主要原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大量农副商品进入市场。
作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支持城市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