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5 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24张PPT+Word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5 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24张PPT+Word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0 10:36:5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021年中考复习精品课件
语文
专题五
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
1.[2020·遂宁]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⑥①④②⑤③     
B.⑤①②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⑤③①④②⑥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文段以游览的顺序展开描写,由“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可知,⑤句作为开头;继而①句中“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承接上文;②句“寻声而去”呼应上一句“潺潺流水之声”;④句“静坐溪水边”顺承②句中的小溪;继而⑥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最后③句“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呼应上文“红枫”和“山楂树”。
2.[2020·重庆A]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
       。     。     。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阅读文段可知,这是一个有关“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的文段。②句是总起句,①句承接②句论述“蜕变”的痛苦,③句论述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④句与“生命也因此美丽”一起构成总结句。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①③④。
3.[2020·云南]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
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十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结果并不乐观。
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
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安身之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④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③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本语段是说明性语段,④①衔接引出说明对象,第②句具体阐述,⑤句承接②句,③句总结,故排序为④①②⑤③,因此答案为C。
4.[2020·武威]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选段说明的对象是“汉字”,第③句总说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引出了说明对象,应该置于段首;第②句紧接着第③句中的“最古老”,具体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第①句紧承第②句的“数千年”,说明了“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所涉及的对象;第④句由第①句的“原始文字”自然引到“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
第一 看填入语句的位置
句尾衔接。填入文段结尾处,这类句子一般是总结全文,注意总结文段的主旨、结论。
句中衔接。填入文段中间,这类句子一般是承前启后或展现论证过程、说明过程。
考点一 句子衔接
第二 抓住五种句子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句是结束上文话题并引出下文话题的句子,是标示两层意思转换的关键。
省略主语的略主句。这类句子承接前面句子的主语,省略了句中主语,要寻找与其有同一主语的句子。
相同词语的同词句。这类句子至少含有一个相同词语,论述的话题密切相关,常会“相邻而居”。
总领概括的总括句。这类句子在总起分承结构的语段中起着总领概括作用。
结构相似的同构句。这类句子格式相同或句首短语相同,同构句或相邻,或成为总括句。
第三 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首或句中的副词“又、还、也、此外”或连词“并且、同时”是构成并列关系的标志词语。
位于句子开头的“不过、可、可是、然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标志词语。
表示因果关系的,如“因此、所以”。
表示假设关系的“如果、一旦”等关联词,是标示上下句逻辑关系的标志词语。
“总之”等词表示总结、概括上文内容,是构成总分关系的标志词语。
考点二 句子排序
第一 观察比较,确定首句
1.根据选项规律,缩小范围找首句
排序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中考试卷选项设置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如2020年遂宁卷、云南卷的选项:
[2020·遂宁]
A.⑥①④②⑤③   
B.⑤①②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⑤③①④②⑥
[2020·云南]
A.②⑤③①④
B.②④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③
这种排列规律,在排序题中极为常见。观察各个选项的第一个句子序号,四个选项两两相同,即能作为首句的句子,可以二选一。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答题的时间。
2.抓标志性词语,确定首句或者排除肯定不能做首句的选项
(1)适合做首句的句子
①时间状语:目前、近年来、当……的时候,等等。
②背景铺垫语:随着、在……中(之内)、在……的形势下、当,等等。
③追溯词:至于、从……开始、说到,等等。
④引用语:(用别人的话引出观点或说明对象)××曾说过。
(2)不适合放在开头的句子
①结语类:总而言之、总之、因此、所以,等等适合做结尾句。
②暗示性的词语:可是、从来、况且、另一方面、例如、因为、同时、过去、现在、也、又、再,等等。
③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等等。
第二 局部排序,分割排除
确定好首句后,就要根据各个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语意连接。首先将最有可能、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并随时排除选项;然后,再对已经排列好的各组句子,进行第二次排列。
局部排序的依据有:
1.借助关键词
语段中的某些词语往往是理清句子含义和先后次序的重要标志。
借助关联词语: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只要……就,因此,所以,然而,可是。
借助顺序、层次词: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其他时间词、空间词、逻辑顺序词、发展顺序词。
借助代词: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我,你,他(她、它),其中,此,彼,等等。
借助暗示性词语:也,又,再,同时,过去,现在,例如,可见,等等。
具有指示性的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等。
重复出现的词语。
2.借助语意相关性
两句话就同一个话题阐述,语意上紧密相连。
第三 确定文体,对症下药
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因为不同体裁的文段,排列思路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特征调整答题思路。
1.议论性语段
特点: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 
方法:从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这一角度切入解题,顺序为“论点→对论点的证明(分论点或论据)→对论据的总结”。
2.说明性语段
(1)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长等。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来介绍。
3.抒情性、描写性语段
找关键句。看哪个句子可以作为中心句、首句、末句。
看句子结构。结构相似的往往紧紧相连。
看关键词。如果有方位词、时间词,要充分利用。
读透语意。通读句子,根据语意进行排列。
第四 通读验证,确定答案
验证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步,将排列好顺序的句子通读一下,看前后语句是否连贯,最终确定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 语言连贯(衔接与排序)
议论类
1.[2020·江西]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2.[2020·滨州]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因此,适当的居家锻炼是不能少的。
②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③疫情导致寒假超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空中课堂”进行线上教学,学生视力可能会因长时间对屏阅读而受到一定损害,身体也会逐渐垮掉。
④组织网络运动会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⑤况且,学生平时在学校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A.②④③①⑤
B.③②④①⑤
C.②④①⑤③
D.③①⑤②④
3.[原创]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所谓“半称心”并非消极应付,而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智慧的人生感悟、一种从容的处世哲学。
②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而是求是。起伏聚散,坎坷波折,遵从本心,有舍有得。不强求,不攀比,不自扰。追求过,努力过,付出过,便是快乐,亦是精彩。
③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④当然,“半称心”并不是只安于现状,而是要知晓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心存美好,不断向前。
⑤生活中,我们可能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搅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不要一味垂头丧气,让消极和不满充斥我们的生活。
⑥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A.⑥①②⑤③④
B.⑥①②④③⑤
C.④⑥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⑥③⑤
4.[原创]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在世上安身立命的东西是什么?
②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非常的重要。
③是德行。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出自我们道德的选择。
④一个人如果仅仅是自强不息,而不讲厚德载物,就难免会导致“能者忌之、平者畏之”的不利局面,就不会得到外界的支持。
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⑥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强不息,还要厚德载物。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②④⑥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⑥④
说明类
5.[2020·长沙]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6.[2020·盐城]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因为柠檬的酸性比葡萄更明显,所以网友们现在选择了“吃柠檬”来表示妒忌。
②但是在网络时代,“柠檬”代替了“葡萄”成为“酸”的代名词。
③“吃柠檬”的人就成了“柠檬人”,形容那些躲在键盘后表达很多酸言酸语的人。
④原来有一句熟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来形容妒忌的心态。
⑤我们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而文明的“柠檬人”,因为小酸怡情,大酸伤身。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①③⑤
7.[2020·襄阳]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同时,在景区的引领下,周边农家乐、采摘园、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蓬勃发展,近3年累计纳税7855万元,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②5年来,为创建5A,襄阳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协调指导,强有力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③此外,景区员工也增至253人,其中本地员工占总数的80%,有效促进了社会群体就业。
④古隆中景区创建5A成功,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⑤如今,焕然一新的古隆中景区已经成为弘扬诸葛亮精神、传扬三国文化的重要基地,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200万元。
A.②③①⑤④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①③⑤
D.④⑤①③②
8.[2020·黔东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9.[原创]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同样200g的米,用水煮加260ml就可以了,用豆浆煮就需300ml。 ②需要注意的是,用来煮饭的豆浆,一定是比较稀的豆浆。 ③豆浆和精白米一起煮饭,不仅可以营养互补,还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④做米饭时,豆浆的用量要多于用水煮饭时水的用量。 ⑤洗净的米倒入豆浆后要搅拌一下,以防大米结成团。
A.③①④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③①②④⑤
描写抒情类
10.[2020·苏州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    ,    ,    ,
    ,    。一片青色苍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扬,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11.[2020·青海]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参考答案】
议论类
1.C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第⑤句为总观点句,强调“乐‘生’是人的本分”,应该放在开头,第①句列举杀身成仁的志士来说明他们是乐“生”的人,接第⑤句之后更合适;第③句继续分析阐述这些乐“生”的人为何能将生命视作敝履,接第①句之后;第④句中,“这样深的爱”是对第③句的概括,再接其后;第②句是总结句,放最后。所以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语段,③句交代当前环境背景,应为首句,引出话题“居家锻炼”,因此①句应紧接③句;⑤句补充说明锻炼的重要性,应在①句之后;紧接着②句提出问题,④句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故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为③①⑤②④。
3.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几个句子是围绕“半称心”来写的,⑥句是首句,接着①句解释“半称心”的概念,排除CD两项,④句“当然”指出“半称心”并不是只安于现状,是补充说明,使论证更严密,放在最后合适,排除B。故选A。
4.D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本题是一段议论性的文段,第⑤句是本段的中心论点。第①句是设问,第③句回答了第①句,所以①③句排在最前面;第⑤句是中心句,是对所提问题发表的自己的观点,第②句是对第⑤句的论述;第⑥句由“因此”一词紧承第②句;第④句中的“自强不息”一词和第⑥句照应。因此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⑤②⑥④。
说明类
5.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②句开门见山写节奏,是总领句,应放在开头,可排除CD两项。②句总写把握好诗歌节奏的好处后,应该先说节奏的分类,后说节奏的变化,A项②句后接第④句,是先说节奏变化,不合逻辑;B项②句后接第⑤句,先写诗歌节奏的两种分类,合乎逻辑,据此,可以排除A。故选B。
6.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先从熟语谈起,再引出“柠檬”代替“葡萄”,故确定④为首句,②①承接④句,来解释“吃柠檬”表示妒忌的原因。③句总结什么是“柠檬人”,⑤句在段末提出希望。综合分析,排序为④②①③⑤,故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文段,可按时间顺序排序。④是总括句,可放在开头,排除AC两项。第②句承接第④句,第⑤句承接第②句,概括近5年来的情况。第③句承接第⑤句,介绍就业效益,第①句“同时”承接第③句。
8.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横线前面一句“什么是‘核酸检测’呢?”提出疑问,后面的内容应是回答。而要弄明白核酸检测,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核酸。从所填的五个句子中,可以选出④⑤两句,承接问题而来,因为⑤缺少了主语,因此判定这两句的顺序是④⑤;①②说的就是核酸检测及其结果,这和横线后面的“如结果呈阴性”连贯,因此判定③应该放在①②之前,承接对核酸的介绍,来说明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核酸。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⑤③①②,故选C。
9.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是一段说明性语段,说明对象为“豆浆煮饭”,③是总起,排在开头,可排除B;接着要解说“怎么做”,④①⑤紧接③句讲解用量和注意事项,②是注意事项的补充,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③④①⑤②。
描写抒情类
10.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答题时,可以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注意内容、结构等方面的前后照应的关系。根据前面的内容写的水波,可知这里应该写“山色”,故①在前;写山时,写完山色整体特点,然后开始凝望,由大到小,观察山上的层林,故⑤在①后;④句中“色”对应
“染”字,因此④在⑤后;写完山和林,视野继续缩小,开始看“树”,②句是对③句的“树”的具体描写,故排序为①⑤④③②。
11.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先明确材料的文体(记叙、说明、议论),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本题是说明性材料,可考虑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判断句序。本题按照空间顺序,③写沿着马路行走,然后①写马路的尽头,接着是⑤雨后的青海湖、④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的诗歌墙,最后②表明诗歌墙的象征意义。然后,通读语段验证答案,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③①⑤④②。故选B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