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素材(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素材(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0 19:19:0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语文精选课件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充满哲理性与韵味的文言文。
新课导入




22
文言文两则
字词
1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交流学习情况
课前预习






wēi
xián
zhóu
jǐn


zāi

字词学习
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善哉
巍巍
绝弦
车轴
锦囊
曝晒
足矣
zāi
wēi
xián
zhóu
jǐn



第二横宜长且上斜,斜钩舒展。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口
书写指导:
笔画:9画
zāi
书写指导

上小下大。下部“禾”捺变点,“女”横左伸右缩。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山
书写指导:
笔画:20画
wēi

左窄右宽。“车”最后一笔为提;“由”上宽下窄。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车
书写指导:
笔画:9画
zhóu


一曝十寒
bào
曝光
例: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

)十寒的行为被曝(
bào
)光了,他为此感到十分惭愧。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课文链接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
弹。

刚刚。

心志,情志。
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
高大的样子。

像。
少选
一会儿,不久。
汤汤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断绝。

值得。

……
的人。

妙解课文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锺子期听了后说:“这琴弹得真好啊,气势巍峨就像那高大的山!”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听了后又说:“这琴弹得好呀,气势宽广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破琴,弄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会弹琴、锺子期会听?
伯牙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锺子期听了以后说:“这琴弹得真好啊,气势巍峨就像那高大的山!”
伯牙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琴艺绝伦,他肯定不止志在高山流水,想象:他还会志在哪里?
伯牙志在明月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志在春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潇潇乎若春雨。”
伯牙志在白雪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高山流水也好,清风明月也罢,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锺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期能真正理解。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这就是知音啊!
思考:读了锺子期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认识锺子期之前,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他一定得到了周围的人的称赞,想一想,他得到的都是怎样的称赞?
(琴技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琴音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
(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
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伯牙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他想:锺子期才是真正懂我音乐的人,他才是我的知音!)
他会对子期说:你是真正懂我的人,你才是我的知音呀!以后我们常在一起探讨音乐吧。
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3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子期去世后,伯牙做了什么?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只有锺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的琴声,锺子期死了,意味着伯牙的琴声无人能理解了,意味着伯牙又要像以前一样寂寞和孤独了。伯牙不堪忍受这种痛苦,所以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示对知音锺子期的纪念,可见他俩友谊十分深厚。
你能想到伯牙摔琴时的心情吗?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对伯牙说些什么?
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思考:“高山流水”便是出自《伯牙鼓琴》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吗?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破琴绝弦
锺子期—听—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死
知知
音音
难难
得求
层次梳理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伯牙和锺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主旨归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拓展延伸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留下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