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落序号;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圈画出来。
春夏秋冬的美表现在哪里?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总分结构
句式整齐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归鸦
点点归鸦
微微的红晕
叠词
笑
微微一笑
甜甜一笑
微微的红晕
红紫红紫的彩云
漆黑漆黑的暗夜
蒙蒙细雨的夜晚
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点点归鸦
熊熊的炭火
微微的红晕
红紫红紫的彩云
漆黑漆黑的暗夜
蒙蒙细雨的夜晚
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点点归鸦
熊熊的炭火
颜色
数量
朦胧的微光
成群结队的大雁
凛冽的清晨
暖和的火盆
闲逸的心情
寒冷的冬晨
修饰词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动态描写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春天最美是(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
)的天空,染上(
),飘着(
)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
)。(
)的月夜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
)。即使是(
)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
)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
)。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利用自主学习单,在小组内自由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
学习的方法:
1.读一读
2.圈画景物、重点词语;
3.小组内交流,组长填写表格;
4.带着感受小组内齐读;
5.交流汇报
夕阳斜照西山时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1
2
3
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秋天的黄昏
动态美
冬天最美是早晨。
落雪的早晨
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
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
和谐
美
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拓展练笔
秋天的树叶
秋叶的美,美在(颜色)。片片枫叶一点儿一点儿由(
)变(
),直到变成(
)色,在风中尽情地(
)着(
)的身姿:时而(
),时而(
),时而(
),此时是以最优美的舞姿向大树(
)。
秋叶的美,美在(形状)。看,梧桐树叶像(
)的手掌,在和大地母亲(
)。(
)似的柳叶在空中(
),就和可爱的孩子一样在(
)。
谢谢观看!《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晕、鸦”等9个字,会写“红晕、萤火虫”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美的意境
同学们,现在是深秋时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诗句赞美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季节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呢?一段视频,让大家近距离回味一下。
看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每个季节的魅力在哪里?能用四字词语总结吗?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深切体会,能用一个字概括四季的特点吗?(美)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四季,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四季的美。
齐读课题,板书
美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初步把握四季美的不同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四季的美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温馨提示:自由朗读,标好段落序号;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圈画出来)
谁来说一说,春夏秋冬(板书)的美表现在哪里?(每一段的第一句)说完后看黑板
齐读四句话
文章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这每一句是每一段的中心句,因此每一段的结构就是(总分)。四个段落,结构相同,长短相近,句式整齐,这就是散文的美。师引读,强调4个时间段:(板书)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都是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
师:黎明四五点钟,你们在干什么?
生:还在睡梦里吧。(众笑)
师:早晨七八点钟,你们在干什么?
生:在上学路上,或者在学校早读……
师:黄昏时,你们在干什么?
生:在回家路上,或者在打扫班级卫生……
师:夜晚呢?
生:吃饭、做作业、看电视、睡觉。
师: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平常的日子,忙碌的时光,似乎没有美。但是,作家高明就高明在我们看到的,她不写,我们没看到的,她写给我们看。这就是新鲜、独特。请记住艺术家的名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三)重点指导,注意修辞,读出词语的“修饰美”
美的散文就像爱美的女人一样,是需要化点妆的,散文用什么来化妆?
散文化妆,应该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一些形容词……
师:高明的作家是怎么用词语来化妆的?(出示:乌鸦)美吗?(生:不美。)师出示:乌鸦也有温暖的家,正在回家的乌鸦叫
——生:归鸦。
师:有了一点趣味,化了一道妆。接着看——生:(齐)点点归鸦。
师:两三只,三四只,三三两两地赶着回家的乌鸦,文中怎样写的?(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美,很温馨。是一幅漂亮的画,更有人情味了……
师:有了一点诗意,又化了一道妆。这里把丑的变成美的,用了什么?生:叠词。
师:叠词读起来有节奏感,从声音中传递出一种喜爱。(出示:微微的红晕)红晕是微微的——不浓也不淡,刚刚好,太美了。你能用叠词,让“笑”变得更美吗?
生:微微一笑、甜甜一笑……
师:课文中还有用叠词化妆的事物吗?(找一找,用横线画一下)
生:红紫红紫的彩云、漆黑漆黑的暗夜、翩翩飞舞、蒙蒙细雨、点点归鸦、熊熊的炭火……
师:细读一下,运用这些叠词,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颜色、形状、数量
师:继续看
生:(齐)朦胧的微光。
师:什么是“微光”?
(很弱、很模糊)“微光”本就若隐若现,“朦胧”更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化妆了吧?再看——
生:(齐)凛冽的清晨、闲逸的心情、寒冷的冬晨……
师: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生:在事物前面加上了一个修饰词。这些加上去的词语,让事物变美了。
师:阅读美的散文,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对这些化了妆的事物、新鲜的词语,要特别留意。读好修饰词和叠词,就能体会出其中的美。
(四)精讲点拨,方法为先,体会动态描写
师: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更是有独特的韵味。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1、2自然段,看看描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由这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适当做一下批注。
(生读、画后交流)
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哪些景物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生:春天的黎明写了天空、红晕和彩云。
师:概括地说,写的是天空的颜色,简称天色。
师:夏天的夜晚呢?
生:夏天的夜晚写了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夜晚中的萤火虫。
师:主要景物是萤火虫。点拨:作者描写的很细腻,同样是夜晚,却写3种情况下的月夜,分别是明亮的月夜、漆黑的夜晚、蒙蒙细雨的夜晚,夜色不同,景致是不一样的。
师:春天最美是黎明,美的是——(生:天色)夏天最美是夜晚,美的是——(生:萤火虫)
天空、萤火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景物,是即使看到了也不太会去留心的普通事物。下面我们读句子,边读边体会,哪个词让我们心里一动、眼睛一亮,觉得很有意思?
(一)找生读描写天色的句子:“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这句话描写的是天空的颜色,找到了哪些词语?(鱼肚色
红晕
红紫红紫)(从颜色和动词两个方面进行点拨指导)
鱼肚色是什么颜色?(白色)
师:白、红、红紫红紫,色彩鲜艳。更有意思的是色彩在变化,瞪大眼睛仔细看。
师:一开始是——(生:鱼肚色
白色)然后是——(生:红色)再后来是——(生:红紫红紫
彩色)发现变化了吧?色彩的变化写出了天空的变化。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哪些词也看出了天空在变化?
生:这里用了“泛着、染上、飘着”这三个动词,变的样子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先是泛着,然后是染上,最后是飘着。
师:比较一下三个动词。生:泛,是从里面到外面。(师:透出来的)
染,是从外面弄上点颜色。(师:敷上一层颜色)飘,是随风摆动的样子,悠闲地浮在天空中。泛着、染上、飘着,一连串的动词,让我们体会到变化之美。想一下,它们在怎么样地动?
生:在很慢地动
师:动得很慢,很轻,很柔,来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来读一读。找一女生读,女生齐读
师:想想看,这些景,这么轻,这么柔,这是一个怎样的黎明?用一个词来说
生:柔美
师:平静、柔美。就是这么柔、清、美的黎明。三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天空的动态变化和给我们带来的轻柔的感受。在这里,作者侧重描写了天空颜色的变化,写出了天空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写法叫动态描写。这样的描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更加具体生动的画面。
(二)夏天的夜晚又让我们想到怎样的画面?
找生读:“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师:你圈画了哪个词?(固然、漆黑、翩翩飞舞)漆黑漆黑的暗夜,伸手不见五指,美吗?不美)有了翩翩飞舞的萤火虫呢?就显得很美了。萤火虫提着黄灯笼,一闪一闪的,特别美。
师:萤火虫给漆黑的夜晚增添了一分美,你能读得有意思一点儿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还有哪个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男生:“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此时的萤火虫在哪里?(蒙蒙细雨中)雨不算大,看着远方,朦朦胧胧的;有一两只萤火虫在飞,微小的萤火在雨中显得朦朦胧胧的,让我们感受到的一种什么美?
朦胧美。点点萤火虫是夏夜最美的使者,着实迷人!
师:请男生一起读。
(三)春天黎明的天空,夏天美丽的夜晚,点点萤火,多么美丽的一幅幅画,伴着优美的音乐,大家一起来!(填空朗读一、二自然段)
(五)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读文章就像看人,越看越好看,越读越有味道……没有耐心的人是读不到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单,在小组内自由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1.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2.圈画描写的景物和重点词语(自己圈画);3.小组内交流,组长填写表格;4.带着感受小组内齐读;5.交流汇报(选一名同学主汇报,其余同学补充)
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
(一)第3自然段
秋天的黄昏又写了哪两个时间段?分别描写的景物是什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写了夕阳斜照西山时和夕阳西沉时,分别描写了夕阳、归鸦、大雁和风声、虫鸣。
师:风声和虫鸣,只有心静的人才听得到。而且这样的声音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心情愉悦,一种美妙的感受。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里我感觉特别有意思,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鸦归巢时着急的样子。
师:就像一群人在匆匆忙忙地回家。想象一下,这些归鸦匆匆忙忙地回去干什么?
生:我觉得是回家照顾它们的孩子。
生:我觉得它们要与家人团聚。生:估计是太累了,想要回家睡大觉吧!
师:这样一联想,“归鸦”好像就是“归人”,真有意思!
生:“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从“成群结队”和“比翼而飞”可以看出,大雁在一起飞向了远方,我们的目光随着大雁的身影愈去愈远,愈去愈远。跟随着大雁飞行的轨迹,感觉我们的思绪也飘向了另一种境界。
师:“比翼而飞”,还有不同的解读吗?
生:比翼而飞,说明大雁特别相亲相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作者的笔下,伴着归鸦、大雁、风声、虫鸣,秋天的黄昏不再孤单,不再寂寞,有了生活的情趣,给夕阳也增添了动态的美。我们一起来:(师生接读)
第4自然段
冬天的早晨给人的感受是什么?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给人的感受是寒冷,冬天的早晨写了雪、霜、炭火。冬天最美是早晨,美的是——(生:熊熊的炭火)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前面写凛冽的清晨,说明很冷。但是后面说了熊熊的炭火,越是冷,就越需要热热的炭火。这里形成了对比,所以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师:再加一句——有了炭火,屋子里面就有了温暖,你的日子也有了暖意。继续!
生:“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冬晨虽然很冷,但是手放在火盆上面很暖和,心情就很悠闲。
师:说得透彻一点,有了炭火,寒冷的冬晨就有了闲逸的心情。是这样的意思吧?
(生点头)
师:一般在大冬天寒冷的时候希望暖一点,还是希望冷一点?
生:暖一点。
师:但是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词——只是,什么意思呢?(生沉默)暖得太快了。能不能一直这样冷?因为一直这样冷,我们一直可以——生:烤火。
师:烤火多浪漫啊,闲情逸致啊!然而现在寒气渐退,不需要烤火了,就有点扫兴了。
寒冷的冬天,美丽的白雪,温暖的炭火,闲适的心情,多么和谐的画面!(男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跟着作者回归到了自然这种美好的境界里。有情趣,有趣味……
师:《四季之美》就美在——情趣。看黑板,动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女美。用心读一读,把那种情趣之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师补充板书,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
(六)拓展练笔,从细微处着眼,感受大自然之美
春有百花秋有叶。在这美丽的秋天,片片树叶是否让你浮想联翩了呢?拿起你手中的笔,一起来描绘一下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叶子吧。
找生读自己的文字,老师适当点评。伴着优美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下,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写出你感兴趣的更美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