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十七课毛泽东思想练习题
一、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专制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1935年底和1936年初,苏共《真理报》和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发表专文向全世界介绍毛泽东,称毛泽东为“中国人民传奇式的领袖”“在党、红军和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毛泽东
A.
完全贯彻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导
B.
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
C.
领导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
D.
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时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此,毛泽东主要强调
A.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模式
B.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
C.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坚持借鉴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模式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D.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A.
社会主义制度
B.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C.
无产阶级专政
D.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
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苏联经验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B.
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C.
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D.
确定和平民主方针?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催生了促进革命成功最为关键的组织力量。这一“组织力量”是
A.
工人农民联盟的苏维埃民主政权
B.
打破教条走农村道路的工农红军
C.
国共两党合作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D.
马列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先锋队
1939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抗战在武汉、广州失守后正向着一个新的阶段一一有利于中国不利于日本的新的阶段发展,这个阶段就是敌我相持阶段。”这一论断
A.
扭转了正面战场的颓势
B.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
阻止了日本的进攻势头
D.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
)
A.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革命态度
B.
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
,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
A.
符合不结盟运动的斗争目标
B.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C.
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D.
解决了中印之间的矛盾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在此过程中李大钊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不属于他的文章是(
)
A.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
《庶民的胜利》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
A.
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
B.
七大,十九大
C.
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七大,十五大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使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A.
有利于迅速结束国内战争
B.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D.
基于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
193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坚决反对把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与发挥农民革命主力军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重申如果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势力,是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的论述旨在
A.
全面总结国民大革命斗争经验
B.
宣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价值
C.
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同旧社会比较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生事物的成长条件,和过去根本不同了,好得多了。但是压抑新生力量,压抑合理的意见,仍然是常有的事。”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B.
有利于“双百方针”政策的实行
C.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
A.
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
B.
体现了求存同异的东方文化精髓
C.
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D.
借用了非A即B的西方二元逻辑
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D.
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
A.
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
B.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
移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有利于稳定全国的粮食市场秩序
二、材料解析题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新的政治主张。西安事变,特别是全国抗战的爆发,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高潮。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整理
材料二
时间
重要事件
1945年8月—10月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时机,广泛地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各界人士接触,争取了许多朋友,大大加强了人民民主力量。
194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
1948年4月
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得到他们的拥护和响应,形成了一场“新政协运动”。
1949年3月
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统一战线知识手册》整理
材料三
?
?
?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8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两次合作时统一战线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这两条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充分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重要的组织形式。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主要历程。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
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材料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选集》
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
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④均符合史实。
③推翻了专制帝制是辛亥革命,是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故③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完全贯彻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导”的表述明显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的特点,故A错误。
B.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苏共《真理报》和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对此持肯定态度,故B正确。
C.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是1936年10月,题干时间是1935年底和1936年初,故排除C。
D.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不符合,故排除D。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D.材料中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模式,主张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故D项符合题意。
A.材料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排除A项;
B.材料未涉及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故B项错误;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改革开放之后实行,C项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题干“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从国情出发的、均是以复兴民族为宗旨的,故B正确。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不是民主革命的产物,故C错误。
A.此项不适合三民主义,故A错误。
D.此项不适合“三个代表”,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的早期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通过题干可知,此时毛泽东认为“应向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体现出他同时承认和肯定君主的存在与人民的权利,因此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
ABC.这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要求理解并掌握重要知识。
【解答】
A.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都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故A正确。
B.该项只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故B错误。
C.该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最重要的共同点,故排除C。
???????D.毛泽东思想借鉴了苏联经验,邓小平理论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排除D。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依据“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可知,“这两个时期”指的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联系所学,毛泽东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日益成熟,邓小平理论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没有准确体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故排除ABD。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BC.题目问的是组织力量,应该是政党,而不是政权、军队或统一战线,故不选ABC。
D.题干强调的是十月革命传入中国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的组织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信心,故D正确。
A.“扭转了正面战场的颓势”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B.题干述及的是抗战形势,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错误。
C.毛泽东的言论不可能阻止日本的进攻,故C项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的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这条道路。故C正确。
A.该项和毛泽东20世纪20年代写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有关,故排除A。
B.该项出自《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故排除B。
D.该项是1940年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故排除D。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且毛泽东阐述的谈话精神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不符,故排除A。
B.根据题干“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和印度有着相同的遭遇,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故B正确。
C.“开始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新中国从成立起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故排除C。
D.该项“解决了”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D。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撰写的文章,故C说法错误。
ABD.这三篇都属于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ABD说法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解答】
D.依据所学,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指导思想分别是中共七大、十五大,故D正确。
ABC.综上,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中国国内战争在1945年还未爆发,因此A项说法无从谈起,故不选A。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正式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不选B。
C.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不选C。
D.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的中国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毛泽东同志才会说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这是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略
16.【答案】B
【解析】略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求同存异,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且毛泽东阐述的谈话精神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不符,故A错误。
B.根据题干“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和印度有着相同的遭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具有一致性,故B正确。
C.“开始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新中国从成立起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故C错误。
D.题干信息说明毛泽东没有借用非A即B的西方二元逻辑,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略
19.【答案】B
【解析】略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斗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由“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可知,粮食调剂局的成立有利于平抑粮食价格,维护农民利益,这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B正确。
A.这些措施增加了农民对苏区政府的信任,但和反“围剿”的胜利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
C.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征收粮食税,这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错误。
D.这有利于稳定苏区的粮食市场秩序,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1.【答案】(1)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1922—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却被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残酷镇压,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3)主要历程:重庆谈判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的力量;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和不断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政治纲领和口号,极大地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新政协的召开,新政协会议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4)历史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历史上建立的“统一战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名称:根据材料一中“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新的政治主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两次合作时统一战线分别是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必要性:根据所学知识和第一问的思路,可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由于工运失败、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等敌人强大;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等。
(3)历程:根据材料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争取了许多朋友,大大加强了人民民主力量”,“1947年”“1948年”和“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的提出,民主党派“拥护和响应”,形成了一场“新政协运动”中共的相关宣传动员工作和“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等信息,即可概括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主要历程。
(3)作用: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材料三中“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为线索,可得出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22.【答案】【小题1】(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大革命失败以后,关于中共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李立三主张城市中心的道路。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举措主要包括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革命道路成功主要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中共的正确领导。
故答案为:
(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3)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中共的正确领导。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内容特征和中共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中共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历程,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2)本小问的认识,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故答案为:
(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2)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考查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认识。需要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和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页,共16页
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