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考)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考)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0 20: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化学(选择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不一定就越好
B.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2.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简化表示为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最终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Na2CO3溶液 B.盐酸 C.Na2SO4固体 D.NaHSO4溶液
3.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放热反应 B.该过程中,CO没有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I→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4.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 Y(g) Z(g)+ W(s) △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Y,上述反应的△H增大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H4(g)+ 2O2(g)= CO2(g)+ 2H2O(g) △H = -802.3 kJ·mol -1(燃烧热)
B. 2NaOH(aq)+ H2SO4(aq)= Na2SO4(aq)+ 2H2O(l) ΔH = - 114.6 kJ·mol -1(中和热)
C. 2CO2 = 2CO + O 2 ΔH = +566.0 kJ·mol -1(反应热)
D. S(s)+ O2(g)= SO2(g) ΔH = -296.8 kJ·mol-1(反应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B. 100 mL的2 mol·L-1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C.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与浓硫酸反应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D. 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7.对常温下pH=5的醋酸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电离出来的c(H+) > 1.0×10-7 mol·L-1
B.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常数Ka增大
C.加水稀释,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中c(H+) 增大
D.溶液中粒子浓度:c(CH3COOH) > c(CH3COO-)
8.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且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为弱酸,不稳定可分解,其离子方程式为5HClO2 = 4ClO2↑+H++Cl-+2H2O 。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9.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白)+ 2HCl(aq)= SnCl2(aq)+ H2(g) △H1
② Sn(s,灰)+ 2HCl(aq)= SnCl2(aq)+ H2(g) △H2
③ Sn(s,灰) Sn(s,白) △H3 = + 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1 > △H2 B.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10.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B.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抽烟对人体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 + HbO2O2 + 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 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O2)·c(HbCO)
A. 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c(CO)·c(HbO2)
B. 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 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 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12.已知NH3·H2O的电离常数与醋酸的电离常数的数值相近。向某氨水中逐渐滴入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其导电能力(I)与加入醋酸溶液的体积(V)关系正确的是
1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 O2(g) 2SO3(g) △H <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I II III
A. 图I研究的是t0 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II研究的是t0 时刻增大压强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 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14.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 = Kw B.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 = 7
C.图中T115.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 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16.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 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Δ=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1<ΔH3 B.ΔH2>ΔH3
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
三、非选择题:共56分。
17.(14分)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 ΔH = -49.0 kJ/mol。某温度下,将6 molCO2和8 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实线)。图中数据a(1,6)表示在1 min时H2的物质的量是6 mol。
(1)第1分钟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0~1 min??????????????? B. 1~3 min????????????? C. 3~8 min???????????? D.8~11 min
(3)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最初是将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该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用α表示)。
(5) 已知2CH3OH(g)+3O2(g) = 2CO2(g)+4H2O(g) ΔH1 = -386 kJ/mol
又知H2O(l) = H2O(g) ΔH2 = +44 kJ/mol,请写出表示CH3OH(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18.(16分)现有三个反应:
反应① Fe(s) + H2O(g) FeO(s) + H2(g) ΔH 1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 CO(g) + H2O(g) H2(g) + CO2(g) △H2 平衡常数为K2
反应③ Fe(s) + CO2 (g) FeO(s) + CO(g) △H3 平衡常数为K3
在不同温度下,部分K1、K2的值如下:
T/℃ 700 800
K1 2.4 2.5
K2 0.80
(1)根据反应①、②、③推导出:△H1、△H2、△H3的关系式△H3= ,K1、K2、K3的关系式K3= 。
(2)判断反应①的△H1 0 (填“>、<”)。
(3)800 ℃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维持恒温,发生反应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0 2 4 6
n(CO)/mol 1.20 0.90
0.80
n(H2O)/ mol 0.60
0.20
① 800 ℃时,K2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②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增加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 的浓度 D. 更换催化剂
(4)由以上信息推断反应③正反应方向为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⑸ 已知在T ℃时,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K = 0.32,在该温度下,已知c始(CO)= 1 mol·L-1,c始(H2O) = 1 mol·L-1,某时刻经测定CO的转化率为10%,此时刻v正________v逆(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
Ⅰ. “碘钟”实验中,3I- + S2O82- = I3- + 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020
c(S2O82-)/mol·L- 0.040 0.040 0.080 0.020 0.16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2=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 s B. 22.0~44.0 s C. >44.0 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Ⅱ. 常温下,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pH = x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Ba(OH)2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2.00 0.00 12
② 22.00 18.00 y
③ 22.00 22.00 7
(5)忽略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微小变化,则x = ,y = 。
20.(14分)(1)为了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丁、戊五人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 甲用pH试纸测出0.010 mol·L-1氨水的pH为10,则认定NH3·H2O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② 乙取相同pH、相同体积的氨水与NaOH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后,分别滴入同浓度的盐酸至溶液刚好褪色。实验结束后,测得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a mL和b mL。若a b(填“>”、“=”或“<”),则证明氨水是弱碱。
③ 丙取出10 mL 0.010 mol·L-1氨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加入少量NH4Cl晶体,颜色变______(填“深”或“浅”)。你认为证明氨水是弱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丁取出10 mL 0.010 mol·L-1氨水,用pH试纸测其pH = 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再用pH试纸测其pH = b,若要确认NH3·H2O是弱电解质,则a、b值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
(2)已知室温时,0.1?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HA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②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_____________倍。
高二级化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B D D D A D C C C D B C A
17.(14分)
(1)1 mol·L-1·min-1 (2)A
(3)升温 增大压强或增大CO2浓度 (4) (2-α)/2
(5) CH3OH(g)+3/2O2(g) == CO2(g)+2H2O(l) ΔH=-281 kJ/mol
18.(16分)
(1)△H1—△H2 ;K1/K2
(2)> (3)①1 ② B
(4)放热
(5)>; 此时=≈0.012 3<0.32 
19.(12分)
Ⅰ.(1)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4.0 s (3) 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Ⅱ.(5) 2 , 11 
20.(14分)
(1) ①正确 ;  
② >  ③ 浅 ;0.010 mol·L-1氨水(滴有酚酞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后c(NH)增大,使NH3·H2O的电离平衡NH3·H2ONH+OH-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的pH降低。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合理即可)
④ a-2<b<a (2)  1×10-7 10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