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教学设计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3篇课文,这里面有郭沫若先生以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的精巧如诗的白鹭,有许地山先生借助花生朴实无华的品质说明做人道理的落花生,还有冯骥才先生用呵护备至的情谊赢得信赖与和谐的珍珠鸟。
2.一花一鸟总关情,这是本单元的主题。那么今天这篇课文,令作者深有感受的事物又是什么,作者从中又寄托着怎样的感情呢?
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3.桂花“雨”,指什么呢?
总结学生答案:桂花雨就是指桂花盛开时节,摇落桂花,花瓣飘落仿佛下雨的场景。
4.多有诗意的题目,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一)生字词语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找位同学读一下,请你领读。
2.认读很简单,不过其中这个“箩”是什么呢?
瞧,图片解释。这里有一个它的形近字,你能用组词的方式区分记忆吗?
再来温习下本课的词语。同学们效率很高,老师请大家欣赏“桂花雨”。
(二)初读感知
1.唯美的桂花雨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呢?参考屏幕的提示,我们来交流交流刚才的问题吧!(课件)
2.大家的预习和概括很到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整体感知)
三、情感理解
(一)抓词句理解感情
桂花雨给琦君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作者自然十分喜爱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喜爱的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勾画作者喜爱桂花的语句)
同学们画的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预设:
A
第2自然段
1.你搜索信息的能力可真强,一下子就抓住了作者喜欢桂花雨的主要原因。
2.你能读出这份喜欢吗?
读的真好,我们一起读!
3.一个“太”字写出桂花的突出特点:香气迷人。
B
第4自然段
1.其他的语句谁再来分享?
巡视时,看到好多同学都画了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你都从哪些词语读出桂花的香气浓了呢?
“十里”“至少”
说明了什么?
桂花香气飘的很远。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读的真好!
你放慢的读速如同花香弥漫,真让人沉醉!
2.老师注意到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桂花香气飘得很远。如果这里的“浸”换成“飘”可以吗?
①这位同学说“浸”是指浸泡、浸湿、浸透。他从字意方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浸。
②联系字义,浸比飘好在哪里呢?
③你很会思考:浸的香气渗透得显然更广更深。走路时空气中弥漫着香气,(
)时在(
)充盈着香气,(
)时在(
)飘溢着香气。睡觉也枕着香气入睡。
④浸满桂花香的不仅指飘在空中。那么桂花香气还有可能浸入了哪里?
预设:饭桌的米粒里,睡觉的被窝里,收回的晾好的衣服里,我的客厅卧室厨房里……
⑤桂花迷人的香气真是浓郁醉人,无处不在!原来这就叫作“浸”在桂花香里呀!
3.用心品品这个“浸”字,加入想象,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桂花的香味来。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
点评:真美
韵味十足,太有画面感了。我们一起来读!(朗读)
4.
好香呀!同学们读得真好!没有
不
:
两个否定词,双重否定,突出强调了作者喜爱桂花的强烈情感,一个“浸”字更将桂花浓郁香气的画面跃然纸上!老师都陶醉在这桂花香里了,真是“最喜桂花香”啊。【板书粘贴】
C
第6自然段
1.文中还有一处浸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读一读。“整个村子都浸在了桂花里”,却不仅是桂花盛开的时候,而是“全年”,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2.“全年”:是啊
桂花的香气已经不受时间的束缚,它香甜了四季,更香甜了家乡的生活,多么悠长!
我们一起读出桂花香气的绵长。
D
第5自然段
1.你们小组找到的是第5段。读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都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作者的快乐了呢?
你们小组可真会讨论,慧眼如炬的抓住了场景中,作者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3.①小作者摇得这么快乐,老师看同学们也忍不住了,咱们也来体验下摇花的乐趣,谁想摇?
②你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和表情,除了最后的语言是你的台词,其它部分由同学们一同朗读。【适机洒桂花】
点评:他刚刚摇得卖力,表情是那样陶醉,摇花的快乐真美妙!
③谁还想来体验?
点评:摇桂花那份迫切的喜爱真是让人身临其境!瞧,课文理解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入情入境的感受作者感情。
④我们一起来加入表情与动作体验摇花乐,齐读。
老师快乐了,你们快乐了吗?真是“最爱摇花乐”。【板书粘贴】
4.
①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桂花纷纷落下来,(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
②(深情地)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田的雨。
③大家的语言优美,想象真是太神奇了!你们的想象把我们大家都带到了一种美好的仙境里了。老师谢谢你!
④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这段话。
(二)体会思乡感情
1.
桂花真香,桂花雨好美。可为什么杭州正是桂花十里飘香的好时节时,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生自由说)
2.我们来一同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你读出了什么?——作者热爱故乡和亲人。
3.那么为什么作者琦君“宁愿搁下笔也忘不掉童年和故乡”呢?
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资料。(找位同学念)
4.结合补充的材料,你对母亲的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吗?(生说)
总结:是啊,离别家乡,挥别故土,作者年过60却没能再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月是故乡明,那里的童年是那样美好,那里的亲人是那样情深义重,与其说是思念家乡的桂花雨,不如说是思念美好的童年生活、故乡亲人【板书粘贴:难忘桂花情】
5.因此课文最后,作者再次回忆起家乡的时候,她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
总结:像作者这样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手法就叫做借物抒情。【板书粘贴】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留心观察,朴素的“美好”也会有真情!
2.
感谢琦君,桂花雨的唯美与快乐,不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妙,更令我们体会到了故乡的美丽。
“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粘贴板书】希望大家都能像作者琦君一样,将清香浓情的桂花雨珍藏在记忆深处,做生活的有心人!
3.课后大家可以:
(1)把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摘抄并积累。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试着以印象深刻的事物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五、课堂板书
3.
桂花雨
琦君
最喜桂花香
点点桂花雨
最爱摇花乐
片片思乡情
借物抒情
难忘桂花情(共30张PPT)
桂花雨
3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一想:
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杭州
姿态
浸泡
几大箩
成熟
糕饼
香飘十里
箩
萝
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筐。
成熟
糕饼
杭州
箩筐
姿态
摇桂花
浸泡
香飘十里
课文通过描写作者童年时代最爱桂花的
,回忆
的快乐以及离开家乡对桂花雨的
,表达了作者
对
的怀念和对
的浓浓思念之情。
主要内容
香气
摇花乐
怀念
童年生活
故乡亲人
情感理解
默读课文:
勾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太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
“浸”换成“飘”,
可以吗?
走路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气。
(
)的时候,在(
)充盈着桂花香气。
(
)的时候,在(
)飘溢着桂花香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身上,像
。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
,像
。
仿句联想:
我的心上
一场滋润心田的春雨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琦君十二岁举家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再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李海啸QQ7885853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借物抒情
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布置:
1.把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摘抄并积累。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试着以印象深刻的事物
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