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中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题(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将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1、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6、“莫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万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万头驯良的耗牛欢迎您!”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指的的是
A. 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 李清照 D.黄道婆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8、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9、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
A B C D
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涂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11、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2、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4、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5、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地动仪模型 曲辕犁 筒车模型 罗盘针模型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17、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8、《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场面惨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
19、“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2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材料解答
21、材料一
上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试举一例说明(2分)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
22、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锹,朕独揽受之如一。
请回答:
上述材料出自哪位皇帝之口?由于推行务实有效的政策,他的统治时期史称什么?(2分)
材料一是他为何事所发的感叹?(2分)
材料二表明他在吸取了什么教后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2分)
材料三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斌,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0% 9985785 80.20%
唐朝 3920415 43.20% 5148529 56.80%
北宋 11240760 62.90% 6624296 37.10%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
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
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4、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开始于隋文帝统治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终于清明的光绪年间,历时1300多年。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的回答。
我国科举考试开始于哪个朝代?唐朝主要有哪些科举考试的科目?重在考察哪些能力?(6分)
唐玄宗统治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如果你是当是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士子,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考试内容后,你会怎样做?请你预测唐朝的文学将出现怎样的变化?(4分)
读了下面的说法,你有什么感想?(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B B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D D D A C C D
21、(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分)
(2)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合同为一家”。 (2分)
(3)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和好)为主。(2分)
22、(1)唐太宗 贞观之治 (2分)(2)科举制度(2分) (3)隋亡的教训(2分) (4)开明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分)
23、(1) 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人们生活不饥饿也不富足的状态。(2分)(2)两宋时期(2分) (3)北宋时期政府收入仰仗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2分,答出其中的任两条即可)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2分,答出其中的任两条即可))4)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2分)
24(1)隋朝 科目: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考察学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6分,各2分)(2)学习诗赋 诗歌艺术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繁荣和发展。(4分)(3)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言之有理就可)(2分)
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来的。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官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