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月圆月缺--形状补间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月圆月缺--形状补间动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19 22: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形状补间动画
【教材分析】
 本课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审查通过的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第1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影片剪辑元件、什么是场景,掌握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能够区分“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动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动画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画面设计与加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会与同学相互协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能够区分“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难点:“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能够较灵活地使用元件与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以及综合运用的动画。
  学生准备:依据就近与互补原则,每5~6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并推选一名为小组长。
  硬件准备: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欣赏一段动画,播放综合运用动作补间与形状补间的动画。
  生:欣赏动画。
  师:同学们,刚才那个动画好看吗?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这样的动画呢?

  生:好看,想做。

  师:那老师请同学们再看几个动画,请同学们思考它们都是什么类型的动画?(老师播放“逐帧”动画及“动作补间”动画)
  生:欣赏动画,查看动画源文件。思考问题。
  师:请同学们回答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动画?
  生:口答,第一个动画是“逐帧”动画,第二个是“动作补间”动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在第一个动画源文件中可以看到在每一帧上都有不同的动画效果,所以说它是“逐帧”动画。而另一个动画源文件中,在属性面板中可以知道是“动作补间”动画。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请同学再仔细看属性面板中的“补间”选项,还有另一种补间──“形状”补间,这一种补间动画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精彩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利用不同类型的动画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动画类型。)
  二、自主探究,尝试制作动画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本第16页至第19页的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2)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是哪几步?(3)你怎样理解“影片剪辑”与“场景”?
  生:学生大声朗读课本,并动手在课本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相关问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关键要把握好开始帧与结束帧的制作,然后在中间的过渡帧中选择“形状补间”动画即可。另外,影片剪辑元件是可以多次放在不同场景中加以运用的。
  师:现在同学们能自己先尝试制作一下吗?
  学生自主尝试制作动画,边看书上的操作步骤边结合计算机上的软件加以制作。
  教师在课堂进行巡视,指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发现个别做得优秀的学生。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加以演示。
  师:请几位同学来尝试演示一下你的制作过程好吗?
  学生到教师机前来演示动画制作过程,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边说边操作,当遇到困难时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教师适机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点,如开始帧与结束帧的制作、属性面板中“形状补间”动画的选择等。
  教师对示范操作的学生进行简单小结与补充,特别要强调有关操作解说方面的情况。
  (设计意图:由刚才欣赏的动画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及自主探究尝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用语言表述软件的使用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动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小组合作交流,分解动画制作任务

  师:刚才同学们都尝试制作了动画,并且也观看了几位同学的演示操作,但还有部分同学遇到了困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制作“盛开的小花”分解成4个小任务,交个5个小组加以完成。任务1:制作花的茎干。任务2:制作三个花朵的形状。任务3: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任务4:制作动画的背景。小组合作完成时可以由一位同学提示操作步骤,另一位同学操作,其他几位同学在另外计算机上加以尝试。操作时,注意总结制作要点。
  教师依据刚才的自主尝试情况适当调整学生座次,进行分组布置各小组任务。

  教师板书各小组任务,并提供每一小组需要制作动画的素材及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动画。教师将整个动画分解成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发给每个小组,在半成品的基础上完成各组的任务。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师:进行各小组个别辅导。并观察各个小组进展情况。
 师: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操作示范并讲解完成情况。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演示讲解,教师提醒其他各小组认真听讲。
  教师强调要点,并讲解规范用语。
  师:刚才我们都看了各小组演示的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整地把这个动画做一遍呢?
  生: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整动画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分解任务在半成品基础上完成各自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互帮互助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成果展示,共同促进

  师:请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来汇报你们的成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

  生: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认真听讲,共同学习。
  根据每组发言情况,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讲解。
  师:现在在小组与小组间、同学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各小组的展示与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及“阅读”教学方法时,很多老师一定会想到在语文学科中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重视操作实践的学科运用这种方法还很少见。笔者通过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同学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特别是为将来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上面一节课中,首先通过大声朗读教材让学生全面构建知识体系,通过朗读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再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口答,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上机操作做好知识方面的储备。接着,通过相邻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位同学提示操作步骤另一位同学上机实践操作,两人进行相互监督、相互配合,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提高了学生间的配合能力。最后,通过让学生到教师机前操作讲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通过自身的讲解也加深了对相关操作要点的理解。总之,通过“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