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7课 李商隐诗二首
鉴赏宝典
拟 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又如林逋的《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再如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把花当作人来写,极富雅趣。
再如: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由“恨”而“背西风”,表现了诗人之恨,表露了诗人“伤感不平”的情感,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因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看似“愁热”,却呈现出娇羞之态,表露的是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清新。
课堂互动探究
艺术特色鉴赏
写作素材积累
第七课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犀牛角心有白纹如线直贯两端,古人认为是灵异之物,用来比喻两心相通。
叹息。
好像。
春蚕所吐之丝,这里喻指情思。
才。
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
三、名句默写
①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画楼西畔桂堂东。
③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
心有灵犀一点通
昨夜星辰昨夜风
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
四、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字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________”,与_________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无题诗有两种情
义山
玉谿生
小李杜
温庭筠
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像其自己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活在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的时期,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____________》。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__________》、《樊南文集补编》。
为芳草以怨王孙
李义山诗集
樊南文集
借美人以喻君子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无题(一)》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 比喻。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析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心理的高超才能。
情感: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2.《无题(一)》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提示】 比喻。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提示】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4.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提示】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性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感怀。“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5.《无题(一)》全诗感情真挚缠绵,含蓄委婉,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基调。
【名师点拨】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既有对甜蜜时的回忆,也表现出分离时的愁闷、惆怅;既有心心相印的自慰自许,又有分离的哀怨、感伤。诗人用不断流转的意象,营造出情文并茂、婉约朦胧的艺术境界,寄意深幽:爱情的甜蜜与忧伤,政治的困顿与失意,身世的飘零与怅惘……似乎都蕴含其中。每个“心有灵犀”的读者,都能借其“一点”而幽意自会自“通”。
6.这首题为《无题(二)》的爱情诗,写得痛苦而又缠绵、失望而又执着。请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这种感情是怎样通过诗句表达出来的。
【名师点拨】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熔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缠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细剖·深析]
[楼主]
你认为该如何理解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沙发]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与盛会的场景,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闹,“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
[板凳]
五、六两句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实际上是因身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夕处境的想象。在诗人的想象中,对方此刻想必就在画楼桂堂之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席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是何等热烈,越是阻隔,渴望会合的感情便越热切,对于相隔的意中人处境的想象越加鲜明。“春酒暖”、“蜡灯红”,不只是传神地表现了宴会上融洽醉人的气氛,而且倾注了诗人强烈的向往倾慕之情和“身无彩凤双飞翼”的感慨。诗人此刻处境的凄清寂寞自见于言外,这都自然引出末联的嗟叹来。
[三楼]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情,它发生在昨夜那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
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像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无题(一)》
1.抒情含蓄委婉
诗之开头,诗人的情感活动是十分强烈的,他既有留恋昨日宴会的欢乐,又有感伤今天离别的痛苦。然而这一切他都没有直接明说,而是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十四个字,创造出一个温馨、清美又略带几分凄迷的境界,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其中,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体会。又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也是如此。
艺术特色鉴赏
作者只是着力描绘宴会上的热闹景象,而自己参加宴会时的欢乐之情,与自己今天独处的忧伤,也尽在不言中。
2.比喻贴切生动
本诗的颔联以生动比喻表达诗人对爱情所抱的热烈态度和坚定信念。“身无彩凤双飞翼”,说自己和恋人身受阻隔,不能像彩凤那样自由自在地比翼齐飞;“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言阻隔无妨,双方精神相通,心心相印,有如犀牛角的白纹,上下相连。
这样,越是写身受阻隔之难堪,则越显心灵相通之可贵;而越是写心灵相通之喜悦,则越显身受阻隔之痛苦。新奇的比喻把诗人对爱情的执著与不能跟恋人相聚的苦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3.对仗精巧工稳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进行对仗的。该诗除尾联外,都用了对仗,而且对的既精巧又圆润。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对“身”(名词对名词),“有”对“无”(动词对动词),“灵犀”对“彩凤”(走兽对飞禽),“一点通”对“双飞翼”(联组相对),构撰极妙,对仗极工,堪称天衣无缝。首联不仅两句相对成文,“昨夜星辰昨夜风”与“画楼西畔桂堂东”相对,而且各句本身也相对仗。
《无题(二)》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
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比 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两句似是抒写自己的矛盾心理。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去冲破阻拦,与情人相会。不过,诗人认为,虽然与情人分居两处,但只要两人心灵相通,那么也可算慰藉了。
这两句诗比喻新颖,情感真挚,写得既形象又概括,深受到人们喜爱。它和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样,成了流传不绝的情诗名句。
以“春蚕”“蜡炬”自喻,表现对恋人的无穷思念和悲伤。“丝”和“思”谐音双关,巧妙地表达了思念之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巧妙、新颖。
●随堂练笔
请用比喻的修辞,将“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以表达相思之情。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唐开成三年暮春,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在泾原幕府为从事。就在这一年,他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儿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夫妻俩清贫自守。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在婚后一次又一次离别爱妻。待大中五年春夏间罢幕归京,王氏已病死。可怜其妻死前,夫妻俩竟未来得及见上一面。
他在《房中曲》中沉痛地写道:“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身为丈夫的李商隐无限追悔,他一次又一次地以诗的形式向亡妻诉说衷情。诉说让人难以承受的爱情之重,与让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他特别敏感,又特别执著。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李商隐的性格特质便是“纯情”。
对政治的纯情、对理想的纯情、对人生的纯情、对爱情的纯情。政治上连起码的参政条件都没有,却抱定欲回天地的匡国宏愿;明明感到环境一片冰冷,却仍怀着一片赤诚;明知爱情的无望,却仍然要作执著的追求。在仿佛无可慰藉中寻求一丝慰藉,甚至在彻骨、弥漫的悲哀中咀嚼悲哀中的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妨看作他这种悲剧性格、心态的写照。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情”“性格”“命运”“执着”等相关材料的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6旬老人扛煤气罐挣钱将养女培养成博士
62岁的肖崇阳,扛了16年煤气罐,将养女晶晶培养成华农女博士。肖崇阳得了癫痫、关节炎、骨质增生和高血压等病,只吃五六元一盒的最便宜药片。午饭是街上买的两个包子,晚饭是两碗米饭,一盘清炒白菜薹和几片泡萝卜。一块拳头大的腊肉要留给女儿清明节回家时吃。
努力学习,无疑是晶晶回报养父母的最好方式。2005年8月,晶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大四那年,被保送本校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预防兽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又被保送攻读该专业博士学位。
读本科时,为了给父亲减轻负担,晶晶上大学后申请了助学贷款,当过家教、卖过报纸和字典,还当过两年多的“摆车工”。
每天中午和晚饭后,负责把3个宿舍楼前的几百辆自行车摆放整齐,每月可赚120元,再加上每年获得的奖学金,她基本上不用再伸手向父亲要生活费了。现在,晶晶最大的心愿就是养父身体健康,自己博士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好好奉养养父。上次回家时,晶晶带回了内蒙古籍男朋友,但她告诉老肖,毕业后要让男朋友留在湖北,因为她要照顾爸爸。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父爱”“真情”“勤工俭学”“报恩”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李商隐荷之恋
高 娟
荷生在水中,却不像浮萍那样随波逐流;它根植于淤泥,却能出淤泥而不染。荷花天生丽质,美丽高洁,是古代文人喜爱的花之一。
美文佳作欣赏
李商隐很喜欢荷,在他的诗中,有许多是咏荷或是咏莲的。相传李商隐曾有一段美丽的恋情。在他成为王茂元的快婿之前,与一名叫荷花的女子相恋,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李商隐进京赶考之前,荷花身染重病。李商隐无力回天,只能看着荷花早早凋零。荷花的早逝给诗人沉重的打击,每当看到满塘荷花,便想起那个清秀可人的女子,心头泛起阵阵忧伤。
传说不知是否真实,诗人与荷结缘却是事实。
他在长安城外曲江游玩的时候,见秋荷,便写下了《暮秋独游曲江》,诗中写道:“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从荷叶生的时候,荷就有了生命,从春到秋,它经历了荣枯,走完了它的一生。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花开花谢。荷即是诗人的象征。他笔下的荷缥缈而深情,幽凄而悲怨。
李商隐深爱着荷花,所以他笔下的荷花是美丽而可爱的,他说“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即使是残荷,他也极力寻求美的意趣,他又说:“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无论是新荷还是残荷,都有着淡淡的美,淡淡的感伤。
诗人在诗中表现忧伤的美,这与他的身世背景不无关系。他生活在晚唐时期,家国的残破使生性敏感的他自觉地抒发兴亡之感,在诗歌中苦心营造感伤。他在另一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雨打残荷,自有一种别样的情趣,又烘托出旅夜的清寂,诗人的孤独。诗人不仅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象,而且巧妙地暗示出自己夜不成寐的雨夜情怀。那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怀,不免使人联想到人生风雨。
【赏评】 短文专写李商隐喜欢荷花。是因为荷“能出淤泥而不染”,文中的传说、李商隐咏荷的诗文都是那么充满浪漫情趣。“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渲染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怀,不免使人联想到人生风雨。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