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物理学案作业A(课前)
姓名:
班级:
组别:
命题人:
审定人:
教研组长:编号
16
课题: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串、并联电路中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完成目标】
目标一: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和分压规律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假设有一个电阻可以代替串联的电阻而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我们就称这个电阻是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效电阻与串联各个电阻的关系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得。
说明:(1)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是指在电源电压不变时,其输出的电流也不变。
(2)等效电阻也叫总电阻。
2.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在右图中,两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值分别为R1和R2,设等效电阻的电阻值为R
。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由欧姆定律可知:
U=
,U1=
,U2=
。
从串联电路总电压与分段电压的关系:
U=
,得IR=
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所以R=
。
对于多个电阻(R1、R2、R3……Rn)串联,同样可以得到R=
。
结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
。
注意:(1)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其总电阻一定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
。
(2)由R=R1+R2+…+Rn可推出,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
。
3、串联电路中的分压规律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推导如下: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阻阻值之比等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
目标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和分流规律
1.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推导:设各支路的电阻分别为R1和R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为I(如右下图)。那么,由欧姆定律可知:
I1=
,I2=
,而I=
。
又因为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I=
。
所以=
+
约去U得:=
+
对于多个电阻(R1、R2、R3、……、Rn)并联,同理可以得到:
=
+
+……+
结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倒数
。
注意:(1)把n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电阻都要
。
(2)由=+,可推导出R=
。
3、通过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有推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注意:a.串联电路中,串联电阻的个数越多,总电阻
,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都会
。
b.并联电路中,并联电阻的个数越多,总电阻
,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都会
。
【课堂小结】
本节从知识上学到什么?
本节从方法上学到什么?
波峰中学初三物理作业B(课后)
姓名:
班级:
组别:
命题人:
审定人:
教研组长:编号
14
基础题(每空1分)
1、现有阻值分别是2Ω,5Ω,8Ω和20Ω的电阻各一个,要获得4Ω的电阻可以将
的电阻
联;如果要获得10Ω的电阻,则应将
的电阻
联.
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A1为0.12A,A2为0.08A,A3为0.1A,电压表的示数为2.8V.由此可知干路中的电流是
A;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灯L2两端的电压
为
V.
3.如图3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
).
A.V1增大,V2减小,A减小
B.V1增大,V2减小,A增大
C.V1减小,V2增大,A增大
D.V1减小,V2增大
A减小
4.如图4所示,R1=R2=10Ω,则A、B间的总电阻是(
).
A.5Ω
B.10Ω
C.20Ω
D.0Ω
5.如图5,电源电压是18V,R1=60Ω,R2=10Ω,I1=0.2A。求:I2和I分别是多大?
6、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能正常发光,此时的电阻是6Ω。如果把这只灯泡接到电压为9V的电源上,电路中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9伏,电阻R1=6欧,通过R1的电流是0.5A,干路中的电流是2A,求电阻R2的阻值,和R1、R2的等效电阻?
提高题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400Ω,R3=20Ω,电源电压U=12V且保持不变,当S1、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求:(1)
R2的阻值,
(2)S1、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9、如图4-5,电源电压18V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5Ω,滑动变阻器标有“200Ω
2A”字样,电流表接0—0.6A量程,电压表接0—15V量程,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6V。
⑴求R1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表的读数;
⑵不超过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器能够接入电路的
有效电阻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满分共
50
分,学生得分
【日期】
【批语】
图2
图3
图4
图5
S
R1
A
P
R2
V
图4-5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