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水平测试(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水平测试(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20 17:13:08

文档简介

第6章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D
解析 成熟的生殖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机体内并不是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错误;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D正确。
2.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 C
解析 染色体在分裂间期与末期呈染色质状态,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加倍,而染色单体数量为0,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等,C正确,B、D错误。
3.下图是一学生绘制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答案 C
解析 图中的b细胞细胞质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是动物细胞分裂的特点,植物细胞应在末期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把细胞质分成两部分;d细胞若为高等植物细胞,就不应有中心粒。
4.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①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 A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数目倍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5.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 B
解析 甲图中染色体数比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少一半,应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的时期,可表示间期DNA复制完成后、前期、中期;乙图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DNA分子数的一半,在细胞分裂中无此时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应是后期、末期。
6.如图所示,甲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乙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B.图甲中完成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乙中d所示的情况
D.图乙中a可对应图甲中的BC段;图乙中c可对应图甲中的AB段
答案 D
解析 图乙中a表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对应图甲中的DE段,图乙中c表示染色体处于非复制状态,对应图甲中的A点之前,图乙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C正确,D错误。
7.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
B.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答案 D
解析 甲图表示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对应曲线①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少一半,但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没有减少,B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C正确;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8.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答案 D
解析 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纺锤体,①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②错误;在动物细胞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③错误;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④正确;由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并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⑤正确。
9.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D.选取一个细胞就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答案 D
解析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材料经过解离,细胞已经死亡,故只选取一个细胞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10.如图为细胞周期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 D
解析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b→c表示分裂期,在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11.细胞正常分化不会导致下列哪项发生差异(  )
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B.细胞的遗传信息
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的RNA
答案 B
解析 细胞正常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原因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①过程增加了细胞数量,②过程增加了细胞种类
C.图中②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图中③④⑤过程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使细胞种类增加,细胞分裂可使细胞数量增加;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③④两个过程。
13.(2019·重庆一中期末考试)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可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B.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C.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都可观察到赤道板
D.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会出现细胞板
答案 B
解析 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而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随着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B正确;赤道板并不是细胞中存在的结构,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不能观察到赤道板,C错误;细胞板出现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D错误。
14.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可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然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b)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
答案 D
解析 b细胞由a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故两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a、b细胞是不同种类的细胞,因此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其细胞核中具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因此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B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呼吸速率变慢,故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C正确;c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主动行为,有利于吸收细胞(b)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分化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③错误。
16.(2018·全国卷Ⅰ)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X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A、B正确,C错误;若药物X为蛋白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因此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失去活性,D正确。
17.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C
解析 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未离体,而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而不能表现全能性,B正确;植物细胞在离体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就能表现其全能性,D正确;而对于动物而言,由于条件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细胞全能性不能表达,而克隆羊的成功只能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卵细胞属于已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全能性不是最高,C错误。
1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衰老与其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完成的
B.细胞分化、衰老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而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衰老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所以细胞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细胞凋亡也受基因控制,B错误;蝌蚪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错误;细胞衰老是细胞内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C正确。
19.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 B
解析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二者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均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二者均没有细胞周期,核DNA也不能进行复制,A、D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组不变,所以二者基因组相同,C错误。
2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种类增加
答案 B
解析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细胞的分裂能力减弱,高度分化的细胞往往会失去分裂能力,A正确;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往往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B错误;通过细胞凋亡可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有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体自身的稳定,C正确;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加,D正确。
21.科学家将4个关键基因移植入已分化的肌肉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图为该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用该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B.iPS细胞所带遗传信息与肌肉细胞相同
C.关键基因表达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降低了细胞的分化程度
D.图示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A
解析 诱导iPS细胞分化成所需器官后进行自体移植,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A正确;往肌肉细胞中移入4个关键基因,关键基因表达可使肌肉细胞成为iPS细胞,故iPS细胞所带遗传信息与肌肉细胞不完全相同,B错误;关键基因表达使高度分化的细胞成为干细胞,使细胞功能趋向多能化,降低了细胞的分化程度,C错误;图示过程中iPS细胞只是分化形成各种细胞,没有形成个体,故没有体现iPS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22.(2019·江西百所名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生命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相对低的环境会影响细胞分裂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能够导致细胞衰老
C.皮肤擦伤后的结疤与细胞坏死有关
D.人体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周期较长
答案 D
解析 细胞分裂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因此低温会影响细胞分裂的进程,A正确;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B正确;皮肤擦伤会导致部分细胞坏死,进而结疤,C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23.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植物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株,表明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明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表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 A
解析 将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与细胞核有关,不能体现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24.如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相应的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曲线B表示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C.曲线B表示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D.第45
min时,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中期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看出曲线A表示从45
min开始距离逐渐减小,即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相应一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减小,说明45
min时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曲线B表示的距离逐渐增大,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在于着丝粒分裂,已复制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与同侧纺锤丝相连,被拉向两极。很明显,染色体(包括着丝粒)与同侧极的距离逐渐减小,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含着丝粒)的距离则逐渐增大。因此曲线B表示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25.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其中甲~庚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过程中细胞分化都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B.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丙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甲指细胞分裂,乙指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一般不变,A错误;甲是有丝分裂,B错误;丙指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C错误;己指细胞衰老,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将视野中的图像按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2)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是________。完成核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________。
(3)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视野的________移动。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你能否看到图像②慢慢地进入下一个分裂期?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始终找不到进行分裂的细胞图像,请帮助分析该同学观察不到分裂图像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⑤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答案 (1)④②①③'(2)①'④'间期'(3)左下方
(4)不能'细胞已经死亡,失去生命活性
(5)取材时取的是根尖的伸长区组织细胞
(6)①②③④⑤
解析 题图中显示的简图依次是有丝分裂后期(①)、中期(②)、末期(③)、分裂间期(④)。DNA含量加倍是伴随DNA复制完成的,发生在分裂间期。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因此欲将处于视野左下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进行了解离,该操作已将细胞杀死,因此无法观察到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若在视野中观察到许多长方形的细胞,应该是取材时未取到根尖的分生区组织细胞,而是取的根尖的伸长区组织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⑤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7.(14分)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周期过程中,不同DNA含量细胞的数目;图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
(4)若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图乙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________。
(5)图乙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M
(2)A~B、H~I
(3)D~E、K~L 4C
(4)减少
(5)间期细胞数目多
解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图甲中F~I为分裂间期,I~J为分裂前期,J~K为分裂中期,K~L为分裂后期,L~M为分裂末期,F~M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应处于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时,对应图甲中的A~B、H~I。
(3)图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应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对应图甲中的D~E、K~L,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4C。
(4)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大量细胞不分裂形成子细胞,导致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5)细胞在分裂间期的DNA含量为2C或2C~4C,图乙中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28.(8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1)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
(2)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处理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编程性(或程序性) 少 ②③
(2)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解析 “细胞凋亡相对值”是归纳结论的依据,“细胞凋亡相对值”是指细胞凋亡的数量与细胞总数的比值。因此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细胞数目越少。对照实验及实验结论的确立,各组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只有一个变量,该实验中有如下对照实验:
29.(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噬菌体 ②酵母菌 ③乳酸菌 ④变形虫 ⑤海带 ⑥蚯蚓 ⑦玉米 ⑧蘑菇
(2)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B过程的结果,导致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 (1)⑤⑥⑦⑧
(2)ABCD ABCD
(3)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未发生
解析 (1)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多细胞生物才具有这些生命历程,单细胞生物只有这些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而且图中有染色体的变化,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题图可以用来表示多细胞真核生物的重大生命活动,⑤海带、⑥蚯蚓、⑦玉米、⑧蘑菇均为多细胞生物;①噬菌体为病毒;②酵母菌、④变形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③乳酸菌为原核生物。
30.(10分)如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控制的。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裂 分化(两空可颠倒) 基因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解析 (1)A细胞为干细胞,其增殖形成的B细胞(干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分化能力。A到C表示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结构⑦为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
(3)A到D为细胞分化过程,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结构⑧为细胞核,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PAGE
-
1
-第6章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2.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3.下图是一学生绘制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4.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①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5.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6.如图所示,甲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乙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B.图甲中完成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乙中d所示的情况
D.图乙中a可对应图甲中的BC段;图乙中c可对应图甲中的AB段
7.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
B.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8.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9.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D.选取一个细胞就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10.如图为细胞周期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11.细胞正常分化不会导致下列哪项发生差异(  )
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B.细胞的遗传信息
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的RNA
1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①过程增加了细胞数量,②过程增加了细胞种类
C.图中②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图中③④⑤过程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13.(2019·重庆一中期末考试)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可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B.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C.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都可观察到赤道板
D.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会出现细胞板
14.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可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然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b)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6.(2018·全国卷Ⅰ)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17.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1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衰老与其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完成的
B.细胞分化、衰老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而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衰老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19.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2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种类增加
21.科学家将4个关键基因移植入已分化的肌肉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图为该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用该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B.iPS细胞所带遗传信息与肌肉细胞相同
C.关键基因表达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降低了细胞的分化程度
D.图示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22.(2019·江西百所名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生命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相对低的环境会影响细胞分裂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能够导致细胞衰老
C.皮肤擦伤后的结疤与细胞坏死有关
D.人体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周期较长
23.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植物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株,表明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明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表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24.如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相应的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曲线B表示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C.曲线B表示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D.第45
min时,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中期
25.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其中甲~庚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过程中细胞分化都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B.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丙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将视野中的图像按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2)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是________。完成核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________。
(3)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视野的________移动。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你能否看到图像②慢慢地进入下一个分裂期?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始终找不到进行分裂的细胞图像,请帮助分析该同学观察不到分裂图像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⑤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27.(14分)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周期过程中,不同DNA含量细胞的数目;图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DNA含量为2C~4C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
(4)若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图乙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________。
(5)图乙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1)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
(2)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处理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噬菌体 ②酵母菌 ③乳酸菌 ④变形虫 ⑤海带 ⑥蚯蚓 ⑦玉米 ⑧蘑菇
(2)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B过程的结果,导致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30.(10分)如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控制的。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