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
1.CO和CO2的相同点是
A.分子相同
B.原子个数相同
C.元素相同
D.化学性质相同
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4.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D.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5.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7:6
D.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6.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KClO3═KCl+O2
↑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H2O2H2↑+
O2↑
D.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2H2O+CO2↑
7.为了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一种化工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R+4H2O,则R的化学式
A.CO
B.C2H4
C.CH4
D.CH4O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9.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错误的是( )
A.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R一定为化合物
C.R中一定含有水
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10.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下列关于皂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皂甙属于氧化物
B.一个皂甙分子中共含有72个原子
C.皂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皂甙分子中含有21个氢分子
11.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解释
A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
B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氧气可以压缩成液态氧气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
物质一般有热胀冷缩现象
粒子受热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1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该化学方程式4NaH
+
X
Ti
+
4NaCl
+
2H2↑
中X的化学式是
A.2Cl2
B.HTi
C.H2O
D.TiCl4
1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LiMnO2这种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MnO2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D.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目前,街面上的许多烧烤店都使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燃烧的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着火点低
C.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正确书写下列化学用语,并完成相应填空。
(1)3个钠离子________
;
2个亚铁离子________
;
氧化铁中氧显-2
价
________;
4个氮分子________
;
氦气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
(3)食盐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
;
(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
(5)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7.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
A
B
)
(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是分解反应的原因是
。
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镁
氧化铁
硫酸锌
硝酸银
碳酸
氢氧化铝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__;
②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
③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
④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同时生成氢氧化钠__;
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__.
19.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3)Cl。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l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已知CaOCl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l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化学式为
。若将该混盐改写成如Ca(NO3)Cl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
(2)在Ca(NO3)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0.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固体俗称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是同一类别的物质,则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选填“吸热”
“放热”)反应。
(3)若ABD常温下是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D是大理石的主要充分,且B是气体单质,为_________。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2.有A、B、C、D、E五种元素,A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B、C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D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在军事上可作烟幕弹;E元素的单质可在B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1)用元素符号表示:A______,B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由B、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写出D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A或B两个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I.
实验A
实验B
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
(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将实验A所用装置冷却到室温;
(2)______(填操作),观察到________。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II.
12.5g含杂质20%的石灰石,最多可以制得CO2多少升_______________?(此状态下CO2的密度为1.96gL,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24.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若用装置B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中除有少量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当①、②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导管断开一段时间后,看到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测定当地石灰石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课外活动小组取来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将其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
实验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依据表中数据请分析计算:
(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5.H2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还原CuO()。某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份资料中了解到:铜有CuO和Cu2O(红色)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和Cu2O均为红色,故他们猜测,在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产物中可能含有Cu2O。
(1)该小组同学准确称取了8.0g黑色CuO粉末放入大试管中,不断通入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还原,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
。
(2)该小组在H2还原CuO时,当发现8.0g黑色CuO粉末全部转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6.8g。此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以此推得Cu2O的质量为
。
(3)将(2)中所得的6.8g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48.0g过量稀盐酸(Cu2O与稀盐酸的反应为:Cu2O
+
2HCl═CuCl2+Cu+H2O
),充分搅拌,除有红色固体外,还发现溶液变成蓝绿。试计算此蓝色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
)。
26.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此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先称取25g研细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加此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200
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25
216.2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__;
(2)此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B
6.C
7.B
8.C
9.C
10.B
11.D
12.D
13.A
14.C
15.D
16.
2Fe2+
4N2
O2
NaCl
化合反应
17.(1)补充一个水分子
(2)氢原子、氧原子和未参加反应的水分子
(3)由一种水分子反应生成氢、氧两种分子
18.MgCl2
Fe2O3
ZnSO4
AgNO3
H2CO3
Al(OH)3
S+O2SO2
2NaOH+CuSO4=Na2SO4+Cu(OH)2↓
C2H5OH+3O22CO2+3H2O
2Na2O2+2H2O=4NaOH+O2↑
2CO+2NO2CO2+N2
19.(1)HCl
Ca(ClO)Cl
(2)+5
20.
2H2O
2H2↑
+
O2↑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21.干冰
吸热
O2
22.H
O
P
S
Al2O3
4P+5O22P2O5
23.CaCO3+2HCl=CaCl2+H2O+CO2↑
可燃物未与氧气接触
挤压滴管2,加热至60℃(大于40度小于240度均可)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24L
24.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CO2+
H2O=
H2CO3
红色逐渐消失又变紫色
H2CO3=H2O+CO2↑
第1、2份
4.4
70%
25.(1)6.4g;(2)0.4g;(3)6.75%
26.8.8g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