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期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项基本技能,它对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材安排了三个课时来讲授,本节是第一个课时。在学生知识掌握方面不仅要求学会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合并同类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更要求把前面所学的知识与之融会贯通,能够按照移项、合并同类型、系数化为1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的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达到灵活运用。从而体会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划归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进一步巩固等式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和谐、简洁之美,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等式性质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学生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形式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本堂课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移项的概念。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个别指导法
选用这些方法的依据是:(1)引导发现法:可以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讲练结合法:讲是为了系统地传授知识,练是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学生会解方程但是只有通过练才能提高运算能力;(3)个别指导法:是考虑到基础比较差的和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需要个别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
教学流程
(1)
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方程的解?
2、
等式的性质?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解方程:-2345+12x=5129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引导学生观察,方程两边都有常数项,该怎么处理?
生:思考,尝试解答,或小组讨论、发现。
师生共同探究:
-2345+12x-2345=5129-2345
12x=2784
x=232
上述方程中,方程左边的-2345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左边消失后,在右边出现,是以“+2345”的形式出现。显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时,可把方程一边的项移到另一边。发现:移项要变号。
师:点拨: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要变号。
习惯上:(1)把未知项左移,常数项右移;(2)移项时,总是先写原有项,再写移来项。
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将方程的形式不断向“x=a”的形式转化。渗透转化思想。
(3)
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1);
(2)
生:尝试独立解答,或小组讨论、交流“解”
师:给出解答格式以示范。
(4)
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第1、2题。第1题学生口答,第2题学生板演练习,其余学生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巩固训练,稳步提升,习题数量少,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学习与学生的快乐成长相比较学生的快乐更重要。
(5)
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要变号
2、解方程的步骤:
①移项;
②合并同类项;
③未知数系数化为1.化为x=a的形式。
(六)当堂检测
(七)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