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3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3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0 21: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探究、思考等过程,明白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回顾分配律的内容及其字母表达式。
3.
回顾去括号法则。
【教学说明】 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92页到93页。
2.一艘轮船在A、B两个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
h,逆水航行需5
h,已知水流速度为2
km/h,求轮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
(1)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2)怎样设未知数呢?
(3)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3.解方程:4(x+2)=5(x-2)
思考,怎样去掉括号.
利用乘法的分配律,
去括号得4x+8=5x-10
移项得4x-5x=-10-8
合并同类项得-x=-18
系数化为1,得x=18
4.根据上面的解方程的过程,你能总结解此类方程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用“去括号”的方法解这一类方程的步骤:(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
【教学说明】 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归思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3例2.
2.在下列各方程中,解最小的方程是( B )
A.-x+5=2x
B.5(x-8)-8=7(2x-3)
C.2x-1=5x-7
D.4(x+4)=12
3.方程4(2-x)-4x=64的解是( D )
A.7   B.   C.-
   D.-7
4.已知当x=2时,代数式(3-a)x+a的值是10,当x=-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__-18__.
5.一家商店将一种自行车按进价提高45%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辆仍获利50元,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多少元?若设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x元,那么所列方程为
__0.8(1+45%)x-x=50__.
6.解下列方程:
(1)3-2(x-5)=x+1;
(2)5(x-2)=4-(2-x).
答案:4;3.
7.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和为11,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则所得新数比原数大63,求原两位数.
解: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则十位上的数字为(11-x)
10x+(11-x)-[10(11-x)+x]=63
解得:x=9
11-9=2
答:原两位数是29.
8.有A、B两种原料,其中A种原料每千克50元,B种原料每千克40元,据最新消息,这两种原料过几天要调价,A种原料上涨10%,B种原料下降15%,这两种原料共重11
000千克,经核算,调价后两种原料的销售总收入不变,问A、B两种原料各多少?
 解:设A种原料有x千克,则B种原料有(11
000-x)千克,由题意得
50x+40(11
000-x)=50x(1+10%)+40(11
000-x)(1-15%)
解得x=6
000
11
000-x=11
000-6
000=5
000(千克)
答:A、B两种原料分别有6
000千克,5
000千克.
【教学说明】 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去括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2、11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数学的应用知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整个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教学过程也较为完整。先从复习入手,加以巩固,然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试着了解有括号的方程,寻找解这种形式方程的方法,最后总结出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教师巡视,启发,诱导,发现问题及时订正。然后设计例题训练,熟悉解法,牢固知识,巩固提高,最后设计课堂训练题,自我完善,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结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少部分同学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1)括号完美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2)去括号时候该变号的没有变号。从课堂教学上看: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认真,大胆探究,积极回答问题,小组共同讨论,探究积极性高,氛围好,同伴互助热情高涨,教师对小组及检测评价,激发学生竞争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比较科学的。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先学后教,检测评价,注重了学生主题能力的发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并注重强调做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但我觉得这节课的学生的练习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后面的巩固练习及应用,有的学生只完成了一半,老师就忙于讲评,使中下等学生对只是的掌握不够全面。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效果良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我还是觉得学生练习的量少些,对求解的题目,我认为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学习效果显得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