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行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线形示意图作为建模策略,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2、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数形结合、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热爱数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线形示意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2、难点:运用线形示意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书本P101
“动脑筋”)
星期天早晨,小斌和小强分别骑自行车从家里同时出发去参观雷锋纪念馆。已知他俩的家到雷锋纪念馆相等,小斌每小时骑10km,他在上午10时到达;小强每小时骑15km,他在上午9时30分到达,求他们到雷锋纪念馆的路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思考:
⑴行程问题中有哪些基本量?它们间有什么关系?
⑵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教师分析:⑴在找等量关系时,应抓住他们到达雷锋纪念馆的时间差,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时间差已知,只要把路程、速度表示出时间就可找出等量关系:
⑵在上述等量关系中,小斌、小强的速度已知,只要设路程就可列出方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书本P101)、小明与小红家相距20km,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小红家,两人商定小红到时候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已知小明骑车的速度为13km/h,小红骑车的速度是12km/h。
①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他们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②如果小明先走30min,那么小红骑车要多少小时才能与小明相遇?
分析:由于小明和小红都是从家里出发,且相向而行,所以相遇时,他们走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家之间的距离。不管是两人同时出发,还是其中有一人先行,都有如下的相等关系:小明走的路程
+
小红走的路程
=
两家之间的距离
(1)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题中的相等关系:
小明走的路程
+
小红走的路程
=
两家之间的距离;
(2)如果小明先走30min,题中的相等关系仍为:
小明走的路程(前30分的路程+
后面的路程)+
小红走的路程
=
两家间的距离,而两家的路程已知,所以只要把小明走的路程和小红走的路程用速度和时间表示出,就可求出时间。
思考:上例相遇问题的题型和等量关系有哪些?
1、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
1)同时出发(两段)
2)不同时出发
(三段
)
2、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S甲+S乙=S总
S先+S甲+S乙=S总
(四)课堂练习
1、
基础练习
(书本P102练习1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480km,且甲车以65km/h的速度行驶。若两车4h后相遇,则乙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2、能力提升
(基训P65第6题,2015西宁期末)A,B两地相距450km,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
km/h,乙车速度为80
km/h,经过t
h两车相距50
km,则t的值是(
)
A.
2
B.
2或2.25
C.
2.5
D.
2或2.5
(五)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理解行程问题中所涉及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到等量关系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的行程问题。
1、在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的题型和等量关系
(1)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
①同时出发(两段)
②不同时出发(三段
)
(2)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S甲+S乙=S总
S先+S甲+S乙=S总
3、在行程问题中,一般通过画线段图来进行分析。
4、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布置作业
1、基础练习:P106习题3.4
A组5
2、能力提升:一辆慢车从A地开往300km外的B地,一辆快车同时从B地开往A地,若慢车速度为40km/h,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试求出它们出发多长时间后相距1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