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2.1 地球的形状 (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2.1 地球的形状 (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20 09: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地球的形状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说课内容
Shuo说
说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说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
2
3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的起始单元,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能通过查阅资料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
3.了解地球形状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初浅感受地球的大小。
1.了解人类为科学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第一部分
说教材
2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3
教学重难点
第一部分
说教材


操作实验

操作实验法、直观性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法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我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用资料、文字、图片等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用操作实验法、直观性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的方法开展教学。
发现
问题
思考
问题
解决
问题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学法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部分
说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准备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学用具等),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4
4
5
第一环节:发现探究
呈现任务
1
2
2
3
3
5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解决质疑
第四环节:激发感情
培养科学态度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五环节:总结深化
拓展延伸
1
教师或学生
讨论交流
1
第一环节:发现探究
呈现任务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2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解决质疑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么小旗就(不会、会)先消失,
如果大地是圆的,那小旗(不会、会)先消失。


本环节是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观察“进港的帆船”和引导学生用地球仪和小船做实验操作,比较船只在平面上航行和在球体上航行有什么不同来论证地球的形状,,这是比较抽象也比较难理解,如果凭空想象,对学生来说会有难度,可是经过实际实验会发现现象非常明显,效果很好。这就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环节:激发感情
培养科学态度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五环节
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地球的形状
认识历程
科学验证
思考结论
第五部分
说板书设计
第六部分
说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