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下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习题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下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习题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3 09: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复 习 内 容:九下第四单元
积累运用
阅读感悟
写作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蛾眉(é)    惆怅(chànɡ)    滞碍(zhì)    心旷神怡(yí)
B.藻饰(zǎo) 阐证(chàn) 夔门(kuí) 惟妙惟肖(xiào)
C.狡黠(xiá) 蒸馏(Iiú) 附丽(fù) 栩栩如生(yǔ)
D.诘难(jí) 贯通(guàn) 拘泥(nì) 信手拈来(niān)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解析: B.阐(chǎn);C.栩(xǔ);D.诘(jié)。
A
8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碧辉煌    不求甚解    富丽堂黄    浮光掠影
B.寻张摘句 味同嚼蜡 目不忍睹 吹毛求疵
C.孜孜不倦 欣然忘食 开卷有益 朝朝暮暮
D.轻瞄淡写 狂妄自大 身临其境 铢两悉称
解析:A.黄(皇);B.张(章);D.瞄(描)。
C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9分)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个(  )交流互鉴的窗口。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  ),用植物铺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梁,正如国外设计师的(  ),“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必将(  )地绽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3.依次填入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      启发     感悟     神采奕奕
B.文明 启发     感受     光彩夺目
C.文明 启蒙     感受     神采奕奕
D.文化 启蒙     感悟     光彩夺目
B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B.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古今融合、东西交汇。
C.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理念。
D.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的理念。
D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林,随便地种在盒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⑤④
D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谈读书》的作者是法国哲学家培根。
B
解析:A.《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C.高尔基是苏联作家;D.培根是英国哲学家。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7.根据摘选的《简·爱》内容,按要求作答。(4分)
“……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A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1)“那里”指_______________,A先生名叫____________。(2分)
(2)出于什么缘故,简·爱有“非走不可”的必要性?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婚礼前,简·爱知道罗切斯特有个疯妻,虽然同情他的遭遇,但自重自强的人格不允许她不顾一切与他结婚,于是断然离开庄园,离开爱人。
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材料二: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材料三:95后护士廖亚婷主动请缨报名从千里之外的浙江武义来到武汉参加抗击疫情。她每天守护64位新冠肺炎患者,每天上班至少要巡查病房1小时,还要定期监护患者病情,上班时间是16:00~20:00,后半夜还要起床上班4小时轮流值班,详细询问病人的身体恢复情况,还要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打热水等护理服务工作。她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动了每一位患者的心。
(摘自《人民之声》)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1)请用简洁的语言综合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以“90后”为代表的当代青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2)之前有人说“90后、00后都是啃老族,是垮掉的一代”,如果用上面的材料来反驳,你准备怎么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不认为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也许在父母眼中他们还是孩子,在世人的眼里他们还是“小鲜肉”。但是,我们看到,在疫情防控一线,“90后、00后”们展现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他们害怕过,流泪过,可是他们依然鼓起勇气,擦干眼泪没有退缩。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3)如果有机会见到了廖亚婷姐姐,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亚婷姐姐,你这么年轻就这么有担当,你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积累运用
1
2
3
4
5
6
7
下一栏目
8
二、阅读感悟(30分)
(一)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15分)
①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A]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B]宋朝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C]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观点。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11.下面的论据,可以放在文章A、B、C三处中哪一处?为什么?(4分)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诗句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但仍热爱读书,对书中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十分看重,与第④段阐述的“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的分论点一致。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12.本文第⑤段是怎样论证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杜荀鹤、朱熹的诗句,论证读书要勤奋。接着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努力读书。
10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一)
11
12
9
(二)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15分)
尚俊颖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②英雄者,国之干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③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④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⑤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⑥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2月05日04版)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或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14.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头列举英雄的感人事迹,引出本文的论题;②对当前社会热点的探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④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高度赞扬。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15.文章第②③段都在围绕“英雄”“责任”展开论述,这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调换顺序。第②段论述的是“什么是英雄和英雄主义”,第③段论述的是“英雄激励我们都要扛起自己的责任”。第②③段的内容是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16.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去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提高健康意识;②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号召,增强危机意识;③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④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提升责任意识。
13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阅读感悟(二)
15
14
16
三、写作(40分)
1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并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却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________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上一栏目
写 作
17
文题二: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他的书中写道:“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
上面的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上一栏目
写 作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