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选课件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
交流平台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本单元“交流平台”谈论的是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第一,通过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第二,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第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谈谈你从其他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桥》中,“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如《桥》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联系下文,我们可知这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冲、揪、吼”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凶得像只豹子”运用比喻写出了老汉当时极其愤怒。
如《在柏林》中,“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外貌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对战后的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揭示了残酷的战争给无辜百姓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
通过与他人的对比,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如《桥》中的村民们在灾难来临时,个个惊慌失措,而老汉却像一座山,在鲜明的对比中更能感受到老汉的威严和冷静。
交流示例
俗话说,人如其面。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如《一面》中的鲁迅,“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通过外貌描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显示出鲁迅先生刚毅坚强的性格。
(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词句段运用
关羽要出去迎战华雄,曹操让手下倒了一杯热酒,让关羽喝了好上战场,关羽说:“先把酒给我倒满,我去去就回。”然后提刀就出去了。一会儿,外面鼓声如雷,喊声大起,大家都吓了一跳。正准备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况时,关羽已经回到军中帐篷,手提华雄的头颅扔在地上,这时候看看开始倒满的酒都还是温热的。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关羽武艺高强,神勇无敌。
释义:
朗读时,先读准字音。“酾”读shī,“鸾”读luán,多音字“教”“长”“华”在文段中分别读作jiào、cháng、huà。为了表现关公的神勇之气,“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的话语要读出果敢豪迈之气;“出帐提刀,飞身上马”“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的动作要读得干脆利落。“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朗读这些侧面烘托关羽神勇的语句时,语气要重,节奏要有顿挫感,让人感觉心惊胆战。结尾“其酒尚温”略作停顿,读出敬佩之情。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读一读,说说这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不安的。
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来表现桑娜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体恤丈夫——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作出决断。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内心的矛盾心理:有担心,担心丈夫养不活他们;有关心,关心丈夫将更加辛苦;有善良、母爱,不能让这两个孩子死掉;有自责,为给丈夫带来麻烦感到不安。作者在描写这段的时候,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读一读,体会当时“我”的内心世界,仿照学习桑娜内心活动的方法,理一理“我”内心的情绪变化。
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盼望出现奇迹——心如刀绞。
这段话通过“我”焦急、痛苦的心理活动,衬托出邱少云处在极端痛苦和危险的情况之中,作者运用了间接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心理活动可以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吧!
小练笔
我离教室越来越近了。传达室的挂钟告诉我,我竟迟到了30分钟!每走近一步,我的心就跳得格外剧烈。“谁叫你起得这么晚呢?你看还有15分钟,第一节课就要下课了!”我暗暗责备自己,担心老师会严厉地批评我,同学们会投来责备的目光…… 走到教室门口,我更慌张了。是进,还是退?我犹豫不决。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shuāi
【偶书】随便写的诗。【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衰: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
注 释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诗文大意:
(我)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才回乡,乡音没有改变但两鬓头发已经白了。小朋友见了我都不认识,他们笑着询问:客人从哪里来啊?
赏
析
这首诗感情自然、真挚,从自身和儿童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首句凝练地叙述了诗人离家之久;次句中“乡音无改”表达了诗人无论漂泊何方,都难忘血浓于水的桑梓之情,“鬓毛衰”表达出诗人离乡五十余年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三四句笔锋忽转,以儿童天真的问询,写出诗人无限的沧桑感慨,言有尽而意无穷。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