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解答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贝贝在海边看航船,他先看到船桅,后见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二、地球仪和地图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请你告诉他可以怎样选择路线行走,并说明理由。
6.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轮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明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7.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8.(2015七上·浙江期中)读某村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村的平面示意图中根据地图的三要素,
还缺少________。
(2)判断该村的平面示意图的方向采用的方法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
(4)在该村的平面示意图中,量得林地与耕地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0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8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大或小)比例尺。
9.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玲玲准备了以下材料: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直尺、卷尺、指南针、计算器、温度计。
玲玲还写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工作步骤:①标注文字和注记;②根据比例尺和图例绘图;③设置所表示事物的图例,如楼房、运动场、校门、校道、绿地、水池等;④根据校园的实际,确定平面图的方向;⑤用卷尺测量校园周边距离,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结合上述活动过程,解决下列问题:
(1)玲玲准备的材料中有一样不需要,是________。
(2)玲玲写的工作步骤顺序乱了,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10.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足迹。
以上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2.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13.2018年是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全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敬畏生命。
(1)汶川在哪个地震火山带上?
(2)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采取哪些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五、泥石流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5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境内出现局地强降水及冰雹天气,并引发特大暴雨、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灾害造成15个乡镇3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6万亩,毁坏耕地6
000亩,国道G212线多处中断,因灾死亡24人,失踪37人,紧急转移安置2
183人。
材料二 图1为我国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1~12月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的次数统计图。图2为我国珠江和黄河位置示意图。
?
(1)两地滑坡发生次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几月?
(2)请推测一下,长江流域滑坡发生次数的最大值会出现在几月。
(3)引发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是什么?
(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防治和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六、地球表面的板块
15.(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16.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
“时连”是因为________;
“时分”是因为________。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奇怪现象吗?________。
17.“大陆漂移说”提出后,当时有这样一些事实:
①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二亿年前中龙的化石;②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③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④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
⑤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⑥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
(1)上述事实中,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________。
(2)请你站在“大陆漂移说”反对者的立场,对事实①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________。
(3)最近,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为什么?________。
18.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19.(2020·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________,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________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________?。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地形和地形图
20.(2020七上·吴兴期末)“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_______。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选填数字)。
21.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
22.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测量点已注明了海拔(单位:米),试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2)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为________。
(3)该地形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向。
23.地形与等高线特点: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24.梯田是在丘陵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现在梯田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如图是一位旅游者拍摄的梯田景观,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梯田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什么在一些丘陵山区人们要开辟梯田来发展种植业?
(2)梯田对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有何积极意义?
(3)请根据图中梯田的形状想象梯田所在山头的等高线形态,把这些等高线绘在答题卡中规定位置(不必标注等高线的海拔数据),并在图中正确标注出山谷、山脊。
答案解析部分
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答案】
解:由于地球具有弧形的表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这项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答案】
(1)现实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圆,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6356千米,所以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但是地球仪是是经过缩小的地球,缩小后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差异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都是正圆形。
(2)因为我们人类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径很大,所以就认为是平的了。
3.【答案】
(1)解: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解: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
4.【答案】
(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仪和地图
5.【答案】
选择北极点或南极点,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个极点。
6.【答案】
真的。因为赤道(0°纬线)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这个地方存在,其纬度是0°,经度是20°W。
7.【答案】
(1)解:向北飞行不能飞回珠海,应是向北飞行到北极点后再向南飞行,到达南极点后再向北飞行可以飞回珠海。途中会改变方向。(2)解:能飞回珠海。不会改变方向。
8.【答案】
(1)比例尺(2)指向标定向法(3)自北向南(4)1:30000;大
9.【答案】
(1)温度计(2)⑤④③②①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10.【答案】地层在正常情况下岩层是按顺序形成的,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在形成时代上,越往下地层越古老,越往上地层越年轻。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就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化石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诉说着地球曾经有过的生物和那些生物的辉煌。
11.【答案】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
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2.【答案】
(1)解: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13.【答案】
(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保护好头部,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等。(合理即可)
五、泥石流
14.【答案】
(1)珠江流域滑坡发生次数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黄河流域滑坡发生次数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2)6月(3)引发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水(4)植树种草
六、地球表面的板块
15.【答案】
(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16.【答案】
(1)亚欧;太平洋
(2)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第四纪冰期时,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被淹没成海峡
(3)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森林被埋藏于地下,便形成现在的煤
17.【答案】
(1)①②⑤
(2)由于恐龙的迁徙行为使大西洋一岸的中龙到了另一岸
(3)支持。因为煤矿是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底层经高温高压形成的,南极天寒地冻不可能生长树木,说明南极大陆是由其他地方漂移而来
18.【答案】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19.【答案】
(1)胎盘(2)张裂(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
七、地形和地形图
20.【答案】
(1)山脊(2)30(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②
21.【答案】
(1)解: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2)解: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解:以外力作用(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答案合理即可)
22.【答案】
(1)(2)山地(山)(3)南北
23.【答案】
山顶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
鞍部
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
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峭壁
等高线相交重叠的地方
24.【答案】
(1)人多地少,增加耕地面积(2)保持水土(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