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0 12: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
正立放大
B.
正立等大
C.
倒立放大
D.
倒立缩小
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大于30?cm
B.
小于15?cm
C.
等于30?cm
D.
大于15?cm小于30?cm
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
3厘米
B.
13厘米
C.
23厘米
D.
33厘米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符合
A.
B.
C.
D.
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
A.
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B.
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
C.
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
D.
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这组得到一组数据:物体距透镜35cm,在距物体42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认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此像可能是虚像
B.
此像可能是正立的
C.
此次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
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在凸透镜成像中,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
A.
焦点处
B.
一半焦距处
C.
2倍焦距处
D.
无法确定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蜡烛位置互换一下,则
A.
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
D.
光屏上能成正立缩小的像
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如图放置,其中,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则关于该光线再经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过的二倍焦距点
B.
过的焦点
C.
平行于的主光轴
D.
过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和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
点燃的蜡烛距凸透镜16cm,在距透镜16cm的另一侧光屏上出现了等大的清晰的烛焰像,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当把蜡烛移到距透镜20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能接到______
填倒立、正立、放大、缩小的清晰的烛焰像.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在屏幕上成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的镜头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幻灯片到透镜的距离。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________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三、实验探究题
某班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为:
小李同学在图10中观察到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仍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______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

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cm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______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
A.凸透镜????????
凹透镜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
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
A.没有影响???
不能成像???
成一半的像???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调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凸透镜焦距为10cm.
f
先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只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倒立、______
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倒立、______
的实像.
在的基础上将透镜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应将光屏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得到清晰的像.
此时再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理由是光在折射时______

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
填“上”或“下”调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2.【答案】A
【解答】
此时荷叶上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当透过附在荷叶上的水珠观察荷叶时,叶子相当于在该水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可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此时叶片上细密的纹理变得清晰可辨。故A正确;故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解:
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
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
4.【答案】A
【解答】
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能使投影仪成清晰的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即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大于3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解析】解: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蜡烛向透镜移动8cm,物距是,,
物距和焦距关系有两种可能: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答案】A
【解析】解: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选:A。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可以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根据像距和焦距,都可以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7.【答案】B
【解析】解: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烛焰和光屏对调位置以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答案】B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v大于30cm,而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即,所以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解: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解得。
10.【答案】C
【解析】解: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选:C。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
11.【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物距为35cm时,物体距离光屏42cm,则像距为,说明像距小于物距,即满足、,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故只有D的说法正确.
12.【答案】C
【解析】解: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二倍焦距是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13.【答案】A
【解答】
解:由题意“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可知,此时,恰好能在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则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解:过主光轴上的一点A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一点B,并且A、B两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可知:和为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因为两个透镜完全相同,且,所以也是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以光线再经折射后仍过的二倍焦距点。
15.【答案】B
【解答】
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先看到;
凸透镜的位置远离图片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看到的为;
凸透镜的位置继续远离图片,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接下来看到,最后看到,故四个像的顺序为。
故选B。
16.【答案】折射;凸
【解析】解: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时,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高了,所以看起来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
圆柱形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所以铅笔在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
17.【答案】倒立、放大的实像
?
投影仪或幻灯机
【解析】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或幻灯机。
18.【答案】8;倒立、缩小
【解析】解:当时,物体成等大的像,所以,即.
若将蜡烛移到20cm处,则物体在2f之外,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答案】凸透
?
放大
?
远离
?
减小
【解析】解: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幻灯片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幻灯机的镜头远离屏幕并减小幻灯片到透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凸透;放大;远离;减小。
20.【答案】都是实像??
小于
【解答】
缩小的像和等大的像都是实像;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物距相等成像小的,焦距小,所以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
故答案为:都是实像;小于。
21.【答案】光路是可逆的;光屏上呈现像的清晰程度不同;移除光屏,用眼睛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
【解析】解:由图可知,,所以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还能得到像,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各小组的像距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小组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在凸透镜的5cm处时,,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蜡烛同侧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观察烛焰的成像特点,需移去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
故答案为:光路是可逆的;光屏上呈现像的清晰程度不同;移除光屏,用眼睛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
22.【答案】10
?
B
?
放大
?
D
【解析】解:
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
所以焦距为;
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不移动光屏,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此时物距为,处于蜡烛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正确。
故答案为:;;放大;。
23.【答案】;
左;缩小;照相机;
【解答】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图乙中,光屏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将蜡烛向左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24.【答案】放大;缩小;靠近;能;光路是可逆的;下
【解析】解:已知,此时物距为,即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
此时物距为,即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
因为当焦距为10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为介于10cm与20cm之间,
而当焦距为8时,如仍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要介于8cm与16cm之间,所以要减小像距,故答案为:靠近.
如将蜡烛和光屏对调,物距为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仍能在光屏上成像,
故答案为:能,光路是可逆的.
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其像的位置会偏高,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才可将像继续成在光屏的中心.
故答案为:下.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要求是首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