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
凹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凸面镜
利用图示凸透镜成像情景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所成的像再变大一些,应采取下面哪个方法
A.
减小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B.
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C.
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
D.
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
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
A.
照相机
B.
反光镜
C.
放大镜
D.
幻灯机
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选择
A.
B.
C.
D.
如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如图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它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
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
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
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某物体经过透镜后在光屏中成放大的像,则下列光学元件与之相对应的是
A.
放大镜
B.
门镜
C.
投影仪
D.
数码相机
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A.
等于10cm
B.
小于10cm
C.
大于20cm
D.
大于10cm小于20cm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透镜焦点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A.
正立的
B.
倒立的
C.
放大的
D.
虚像
根据如图所示可判断出蝴蝶标本到放大镜的距离
A.
大于两倍焦距
B.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
等于两倍焦距
D.
小于焦距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二、填空题
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则他利用放大镜看到的两条裂纹的夹角是______.
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边的脸白,原来脸的左侧放有台灯,这是由于光的______
造成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通过装满水的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此时水瓶相当于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形成的文字是正立、放大的______
像.
为了维护公共安全,一些重要十字路口的位置上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汽车的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
镜,如图2所示是一辆轿车经过十字路口时,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根据这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
摄像头填“靠近、或远离”.
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__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______一些,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使用放大镜时,把物体放在______
区域内观察;使用照相机时,通常把物体放在______
区域内拍摄.
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有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______
选填“A”或“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看才能看清像;当看近处的景物时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使A、B间的距离变______
.
如图所示,小丽的爷爷用放大镜看邮票上的字,该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则要想看清邮票上的字,放大镜到邮票的距离应______
,若想看到的字更大些,放大镜距邮票要______
“减少”或“增大”一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中间时,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答案】B
【解析】解:
由图可知,物距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像距光屏到凸透镜距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成像情景是照相机的原理.
3.【答案】B
【解答】
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能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此时让像变大,就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解:反光镜是应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而其他的光学器件都是应用了凸透镜,
5.【答案】D
【解析】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F字样,因此要按照D选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
6.【答案】D
【解析】解: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7.【答案】A
【解答】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故C错误;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A、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门镜是凹透镜,透过门镜,室内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缩小”的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解:乙同学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此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那么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距离小于10cm,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透镜焦点8cm处,一种情况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的处,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另一种情况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的处,此时物体处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综上两种情况可知,无论哪种情况,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11.【答案】D
【解析】解: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所以放大镜与蝴蝶标本间的距离应是小于焦距。
12.【答案】A
【解答】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正确;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13.【答案】正立放大的虚像;5度
【解析】解: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论放大镜的倍数多大,只能放大物体本身,但不能改变物体之间的角度,因此两条裂纹间的夹角仍然是5度.
14.【答案】反射;靠近
【解析】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台灯放在左侧,所以灯光几乎全部射到人的左侧脸上,左脸反射的光线多,因此左脸白,
摄像头就相当于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果觉得像偏小,要想使像大一些,应靠近镜头,使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15.【答案】放大镜;虚
【解析】解:装满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物体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水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16.【答案】凸透;靠近
【解析】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汽车的像越来越大,物距越来越小,所以根据这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靠近摄像头.
故答案为:凸透;靠近.
17.【答案】减小
?
增大
【解析】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些。
18.【答案】一倍焦距以内;二倍焦距以外
【解析】解: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一倍焦距以内;二倍焦距以外.
凸透镜成像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19【答案】B;小
【解析】解:模型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所以把B朝向室外.
模型照相机“拍照”时,凸透镜的焦距一定,物距一定,像距也是一定的,要调节AB之间的像距,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当看近处的景物时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使A、B间的距离变小.
20.【答案】小于10cm;增大
【解析】解: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焦距为10cm,故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若想看到的字更大些,放大镜距邮票要增大一些.
故答案为:小于10cm;增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