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运动是初二物理第三章“运动与力”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机械运动的定义、参照物的概念、运动与静止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之后“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力与物体的运动关系”等起着承接作用,是后续学习物理运动学的基础。
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于运动与静止有直观的感受,但没有意识到在判定运动与静止的过程中,其实是参照了地面这个参照物,也很少在比较运动与否的问题上,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去比照。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创设的情景,分析、比较、讨论其异同,从而得出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相关概念,以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小组讨论、感受研究机械运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探究,感悟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2)通过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为一课时。设想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突破口,以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为主,教师补充引导为辅助,得出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通过后续学生参与的现象描述,归纳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即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具体思路如下:通过观察倒飞的火箭这一与常规认识不同的事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机械运动的课题。通过比较地铁的两个视频差异,得出判断地铁是否在运动需要另一个物体的参照,引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在同学们得出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这个知识后,通过学生自主的列举运动与静止的实例,过渡到参照物概念的建立,从而归纳得出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与参照物比较才能获得。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通过让学生描述四幅场景中的同一个物体,得出一个物体既可以判断为运动,也可以判断为静止,区别在于选择参照物的不同,学生通过自己的描述,探究得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最后通过知识的应用,辨析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在教学的整体设计方面,力图通过生活中常见而有趣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充分参与相关情境的讨论,体验通过自身的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观看火箭图片和倒飞的火箭视频,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只观察物体本身是会引发误判的,从而引入机械运动,为进一步学习参照物留下伏笔。
(二)新课
1.机械运动
(1)学生根据视频判断地铁是否运行
(2)问题:为何前一个得不出地铁在运动,而后一个可以
(3)问题
判断地铁在运动的理由是什么?
(4)
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发现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机械运动的概念。
结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教师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和另个物体做比较才能获得
学生活动:
例举生活中运动与静止的实例,通过举例交流的过程,感知在描述物体机械运动时,另一个物体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突出参照,对比的物体,进而建立起参照物的概念
结论:
判断A物体是否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补充说明
(1)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一般不选择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学生活动:应用参照物的知识,分别描述ppt上四幅不同场景中的物体的运动,并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物体的状态可能不同。
问题:为何同一场景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无法确定?
(2)学生讨论归纳四幅情景的结论
结论: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不同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问题
能不能找到一个绝对不动的物体?
(4)通过生活中事例的比较分析,一般我们通常认为静止的物体,可以找到使得物体运动的对应参照物。万物也是如此,引导学生得到结论
结论:(1)世界上一切的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知识应用
(1)空中加油视频的了解,体验相对静止的概念
(2)手抓子弹的小故事
结合现实生活,学生感受物理的趣味性
(3)学生活动:根据学习活动卡活动3的描述,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
运
动
参照物
乌云遮住了太阳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地球绕太阳公转
跳伞运动员感到大地迎面扑来
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空中
(四)小结
总结机械运动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