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2 直线运动(2)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2 直线运动(2)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0 15: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3.2
直线运动(2)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所有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但它是研究其他各种复杂运动的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续内容——二力平衡、惯性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等的基础之一。
对速度知识的学习包含了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四个“第一次”:第一次感受用“理想模型”来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一次比较规范地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第一次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对于“速度”的计算公式,初中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就已经比较熟悉了。但他们对速度的认识多半还只停留在将生活经验和抽象的算术计算相混合的模糊状态中。初中阶段在速度的教学中,首先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然后说明运动时间和运动路程的对应关系,再利用数学方法对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出速度的定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的基础上已有速度的物理知识,但却不知道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而初中物理就是要学习物理规律的形成和物理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利用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理解速度概念的形成、定义和公式。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过程,认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明白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速度的学习,懂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
(2)通过对速度概念形成过程的学习,感悟数学方法对于物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速度
2、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
四、新课教学
复习:
1、“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句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   为
 参照物的,“是船行”是以  为参照物的。
2、“月亮在云里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
  “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    为参照物。
(一)引入
1.
看图片:(1)猎豹追捕梅花鹿
(2)不紧不慢的蜗牛
问题: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运动快慢呢?
(二)新课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ppt1:喷气式飞机和高速列车哪一个运动得更快?
初步结论1:通过路程多的运动快。
(2)ppt2:蜗牛和鲨鱼哪一个运动得更快?
初步结论2: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
结论:运动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多的运动越快;运动路程相同,运动时间越短的,运动越快。
(3)问题:以上两个结论是否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
(4)讨论交流
3.
速度概念的形成
(1)比较运动快慢方法的应用
体育比赛中怎样比较快慢呢?
观众法:
裁判法:
(2)问题
如何比较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都不同的物体运动快慢?(提示: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使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运动转化为时间相同,再进行比较其经运算转换后的路程)
(3)讨论交流
结论:将运动路程除以运动时间,其比值可看作是分母为“1”的假分数,分母即为一个时间单位,而其分子即表示物体在这一个时间单位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定义、单位
一个时间单位可称为单位时间,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速度=
(v=)
速度的国际单位:米/秒;常用单位:千米/时
速度单位间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三)知识应用
例题1: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情形,如果汽车速度保持不变,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上海?
例题2:长200米的列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从一座长3800米的铁路桥上驶过,则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练习
1、单位换算
25m/s=
km/h
54km/h=
m/s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半分钟内通过了0.24km,这个物体的速度
是 
 m/s,按这个速度行驶半小时,通过   m的路程,若通过800m的路程,要用   s。
3、一列火车的速度是90Km/h,表示的意思是            
(五)小结
教学反思
陈静
第三章
3.2
直线运动(2)这一节课,是通过短跑比赛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案,为学生设置了物理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为了与他人交流实验结果,需要对速度等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计算。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比例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用物理公式测量和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说明数学与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通过本节课的例题讲解,需要对学生解答物理计算的格式加以规范。
当然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大多数已经对速度的概念有所了解,在引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时,学生往往会直接说出通过比较它们的速度,给下面的过渡到速度教学带来了不便。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
六)作业布置:校本作业p29页